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為宮頸癌,行放射治療。
宮頸癌Ⅰ-Ⅳ期選擇放射治療患者
二、診斷依據。
根據中華醫學會婦科腫瘤學組《婦科常見腫瘤診治指南》等。
1.癥狀:接觸性陰道流血或不規則陰道流血等。
2.體征:婦科檢查可見宮頸腫物。
3.輔助檢查:組織病理學診斷明確。
三、進入路徑標準。
1.第一診斷必須符合ICD-C53.902宮頸癌疾病編碼。
2.無放療禁忌癥。
3.當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間不需要特殊處理也不影響第一診斷的臨床路徑流程實施時,可以進入路徑。
四、臨床路徑標準住院日為≤48天。
五、住院期間的檢查項目。
1、必需的檢查項目
(1)血常規、尿常規、便常規;
(2)肝功能、腎功能;
(3)感染性疾病篩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腫瘤標記物(血SCCA、血CA125等);
(5)心電圖、胸片;
(6)盆腔增強CT或MRI掃描;
(7)腹部超聲檢查;
(8)盆腔定位CT。
2、根據情況可選擇的檢查項目:
(1)凝血功能+D二聚體;
(2)ECT或PET-CT檢查;
(3)臨床需要的其他檢查項目。
六、放射治療方案。
放射治療:照射范圍應包括腫瘤以及區域淋巴結引流區域。
七、放射治療中的檢查和副反應的治療處理。
1.至少每周復查血常規,必要時復查肝腎功能。
2.密切觀察病情,針對急性副反應,給予必要的治療。
3.治療中根據病情復查影像學檢查,酌情對治療計劃進行調整或重新定位。
八、治療后復查。
1.血常規、肝功能、腎功能、腫瘤標志物。
2.盆腔CT。
3.腹部B超。
九、出院標準。
1.完成全部放射治療計劃。
2.無嚴重毒性反應需要住院處理。
3.無需要住院處理的其他合并癥/并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