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與疾病發生有著密切的關系,許多疾病都有季節性高發的特點。冬季是各種唿吸道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期,這些早已廣為人知。
事實上,由于冬季生活方式的改變、寒冷應激的影響或是激素替代劑量調整不當,使得某些內分泌疾病容易在冬季發作或加重,如何做好這些內分泌病人的冬季防護就顯得尤為重要,今天就先來看看看看一個患者的典型表現。
警惕:冬季好發甲減
甲狀腺功能減退(簡稱甲減)是各種原因導致甲狀腺激素合成及分泌不足所致的代謝綜合癥。本病偏愛女性,男、女患者比例為 1:8。近年來,甲減呈逐年上升趨勢,根據最新統計,我國臨床甲減患病率約為 1.0%,如果算上亞臨床甲減,總的患病率高達 6.5%。
甲狀腺激素的功能主要是調節機體發育,促進機體新陳代謝。甲減患者由于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導致機體基礎代謝率降低,臨床表現為乏力、畏寒、心跳緩慢、納差、便秘、皮膚干燥、毛發脫落、嗜睡、反應遲鈍、精神萎靡、月經不調、貧血、面色蠟黃、有黏液性水腫等等。由于機體產熱能力下降,甲減患者往往比一般人更怕冷。
甲減的危害是全身性的,且與發病年齡有關。嬰幼兒期甲減往往會導致孩子身材矮小、智力低下,俗稱呆小癥;育齡期婦女甲減可以導致不孕,妊娠期甲減不但容易導致流產、早產,而且會影響胎兒的智力發育;
成人甲減幾乎會影響病人的各個方面,導致腹脹便秘、血脂紊亂、心包積液、心力衰竭、腎功異常、貧血、性功能障礙、精神抑郁、肥胖水腫等等,最嚴重的并發癥當屬粘液性水腫昏迷,這種情況幾乎全部發生在寒冷的冬季,如未能及時治療,預后極差,死亡率高達 50%。
這些癥狀助力甲減診斷
冬季來臨,寒冷是人們在冬季的正常感受,但如果一反常態地格外怕冷,就要當心是不是甲減使然,當然,甲減的蛛絲馬跡不光是怕冷,當臨床上患者出現以下癥狀時,心里就要格外注意了,別忘了查甲狀腺功能。
(1)常感疲勞、犯困、精力不足;
(2)記憶力下降、思維遲純、注意力難集中;
(3)體重增加了;
(4)皮膚干燥、變粗、指甲變脆;
(5)怕冷、情緒低沉、變懶、少言懶語;
(6)食欲變差、消化功能差、便秘;
(7)血壓升高、心跳變慢;
(8)全身肌肉庝痛、四肢麻木;
(9)全身無名原因浮腫、皮膚發黃。
甲減治療還需操心
與甲亢相比,甲減的治療相對簡單,只需每日補充一定量的甲狀腺素(如優甲樂)便可。除少數甲減(如亞急性甲狀腺炎以及藥物引起的甲減)能夠徹底治愈外,大多數甲減(主要是橋本氏甲狀腺炎引起的甲減)都是永久性疾病,需要終身治療。
患者別擅自停藥、每三個月到半年再來醫院查一次甲狀腺功能,根據檢查結果及時調整甲狀腺激素的替代劑量。
甲減患者是否可高碘
碘是合成甲狀腺激素的重要原料。不少患者都想當然地以為,得了甲減就應該高碘飲食。其實不然,是否需要額外補碘要看導致甲減的病因是什么。患者往往不會明白這么清楚,一定需要格外交代。
在日常飲食上,注意囑托甲減患者補充足量的優質蛋白及鐵質,保證雞蛋、牛奶、豆制品、淡水魚蝦等的攝入;同時要少吃高脂肪、高膽固醇食品,以免加劇脂代謝紊亂。也需注意不是每種蔬菜都建議大量使用,含碘量低的食物需少食用,避免引起甲狀腺腫。
甲減患者:飲食禁忌要注意
1、甲減宜低鹽,忌偏咸
甲減患者由于黏液性水腫常常手足腫脹、身體發胖,咸的食物會引起水、鈉潴留而加重水腫。所以甲減患者要少吃偏咸的食品,如腌制的咸菜等。
2、甲減飲食宜忌
甲減的飲食要溫補,不要寒涼,要吃適量的碘鹽,不吃過量,以免起反效果。在起居上要早睡早起,養成早上晨跑的好習慣。
3、甲減宜溫補,忌寒涼
從中醫的角度來說,各種食物有寒涼溫熱之性,甲減患者喜熱、怕冷、乏力,多屬中醫的陽虛,適宜進食溫補。在肉類食品中,狗肉、鹿肉、羊肉、牛肉等性屬溫熱滋補,適宜甲減患者在冬季食用。
從現代醫學角度講,蛋白質攝入不足時,甲狀腺功能有低下趨勢,供應足夠的蛋白質和熱量,能改善甲狀腺功能。蔬菜中韭菜、山饕可以溫陽健脾,瓜果類中胡桃肉可以補腎溫陽,甲減患者宜多食用。但寒涼生冷之品如西瓜、冷飲、苦瓜、菊花茶等則少吃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