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轉熱,有的地區蚊蟲開始來襲,加之出汗,給寶寶嬌嫩的皮膚帶來不小負擔。身體上突然冒出了許多疹子、斑斑點點,或是小腫塊,是得了什么皮膚病嗎?
盡管原因各不相同,寶寶皮膚出現問題時的表現通常又很相似,讓家長們很難辨別孩子的皮膚到底是怎么了。專家指出,盡管表現類似,但細心觀察,一些常見皮膚病的特征還是各有不同的。
一、痱子和濕疹
痱子是因為天氣炎熱排汗不暢把皮膚表皮拱起來造成的,一般出現在比較容易出汗的地方,如頭、背、脖子等地方,而且痱子一般有發白的小尖。
濕疹則不同,濕疹是一種過敏性炎癥皮膚病。是由各種原因引起的過敏造成的。與痱子的“一大片一大片”出現的形式不同,濕疹多是小面積的,皮損部位主要是面頰、眉部、耳后、頭皮及臀部,而較大兒童主要在手足指(趾)端,肘窩、眶窩等部位,經常因癢抓破、發紅、流水,日久局部皮膚變厚且硬。
痱子和濕疹出現的原因不同,處理方式也大不相同。
痱子是因為溫度高引起的
對策:室內通風,尤其是夏季要涼爽,保持清潔干燥,衣服不要穿得過多、過厚、過硬,要勤換勤洗,經常洗澡,出汗后要馬上洗澡勿積汗,洗后撲些爽身粉或痱子粉避免搔抓,減少痱子產生的幾率。
濕疹則是由過敏引起的,找到致敏原因才是關鍵。
對策:首先找出可疑致病因素,予以去除,如疑飲牛奶過敏,可較久煮沸牛奶,使其蛋白變性或更換奶粉,減少致敏物。少食或不食魚、蝦、牛、羊肉、雞蛋及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避免喂養過量食物,保持消化正常。患處不用香皂、肥皂洗。防止小兒搔癢時手抓患處,以避免發生繼發性感染。內衣要干凈、寬松、柔軟,用純棉制品,不用一次性紙尿褲,勤洗勤換尿布,按時洗澡。保持衛生。
二、水痘和麻疹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以全身性、分批出現皮疹為特點,皮疹先發于軀干,漸波及頭面部和四肢,呈向心性分布。初為紅色針尖大小的斑疹,后迅速成丘疹,數小時后即為綠豆大小的水皰,可為橢圓形,皰壁薄易破,2-3天干燥結痂,以后痂脫而愈,病程2周,以斑丘疹--皰疹--膿皰--結痂為演變過程,水痘病愈后,病毒繼續潛伏在嵴神經后根和顱神經感覺神經節的神經細胞內,一旦病毒被激活,即可引起帶狀皰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唿吸道傳染病,以發熱、咳嗽、流涕、眼結膜充血為主有癥狀,發疹的部位從耳后-面頸-胸背部-四肢,疹子的形態是玫瑰色斑疹或丘疹,疹間可見正常皮膚。以口腔麻疹粘膜斑及典型斑丘疹為體征,可引起肺炎、喉炎、腦炎等并發癥。
水痘和麻疹最有效的防治措施是及時接種疫苗。
1、水痘疫苗:滿1周歲接種,4-6歲接種第二針,全程接種2劑次。
2、麻疹疫苗:8月齡接種麻風疫苗,1.5歲、6歲接種麻腮風疫苗。
兩者均為傳染性極強的皮膚病,發現時應及時醫院就診。
三、蕁麻疹和丘疹性蕁麻疹
1、蕁麻疹:為一種表現為風團的常見過敏性皮膚病,俗稱“風疹塊”。多為花粉誘發的蕁麻疹,春季多發。空氣中的花粉、塵螨等是重要的誘因。
典型癥狀:風團伴瘙癢,風團可以24小時內消退干凈,但反復成批出現。
2、丘疹性蕁麻疹(蟲咬皮炎):是由昆蟲叮咬皮膚引起的過敏性皮膚病,又稱蟲咬性皮炎、單純性癢疹。最常見于兒童,而且比較重。常由蚊、白蛉、蠓、蚋、臭蟲、蚤、虱、螨蟲及其他昆蟲叮咬引起。春秋多見。
典型癥狀:局部紅腫,常呈梭形,表面可出現水皰及大皰,皮損中心有時可見叮咬痕跡。自覺奇癢,有時有刺痛、灼疼。
蕁麻疹和丘疹性蕁麻疹的預防
(1)飲食:易過敏的人更要注意飲食營養的均衡攝入,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少吃辛辣、油膩、甜食。盡量避免吃有光敏作用的食物和藥物。同時也應注意生活規律、睡眠充足、精神放松,不要熬夜。
(2)防曬:外出應打傘、戴帽、合理使用防曬護膚用品;在日光比較強烈的時段應避免外出。
(3)活動:在春秋季節盡量少到花草多的地方,避免蚊蟲叮咬。注意個人及環境衛生。
皮膚已經過敏,或癥狀嚴重時,應及時就診,在專業醫生指導下治療,切不可自己亂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