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消化內科 /黃疸

        新生兒出現黃疸怎么辦?

        2017-11-29 11:48 閱讀:8628

        新生兒從生后2-3天開始,會經歷一個肉眼可見的皮膚黃染過程,我們稱之為新生兒黃疸。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最常見的臨床癥狀之一,約60%以上的新生兒都可出現不同程度的黃疸。

        大部分黃疸可自然消退,但由于膽紅素的毒性,少數患兒可出現嚴重高膽紅素血癥甚至引起膽紅素腦病,對寶寶和家庭造成極大危害。對于初為人父母的寶媽和寶爸來說,掌握一些基本的新生兒黃疸知識,能夠初步識別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并及時把病理性黃疸的新生兒送院診治是避免病理性黃疸給寶寶造成的不良影響是每一位寶爸和寶媽的必修課。

        為什么大多數新生兒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黃疸呢?

        新生兒黃疸是由寶寶血液中的的膽紅素造成的,事實上,不管是成人還是新生兒,血液當中都含有一定量的膽紅素,成人血液中的膽紅素,由于數值很低,故肉眼一般無法觀察到黃疸。

        新生兒則由于膽紅素產生增多,對膽紅素的處理能力較低(轉運膽紅素的能力較差,肝功能不成熟、肝腸循環不完善)的原因,會在生后出現短期的皮膚黃疸表現。一般情況下,足月兒黃疸最明顯的時間為生后第 4~5 天,早產兒則為生后第 5~7 天;而黃疸完全消退的時間,足月兒一般不超過 2 周,早產兒可延遲到 3~4 周,甚至更久。每個新生兒都有各自的生理代謝特點,所以不同新生兒的黃疸程度、消退過程也各不相同。

        通常,喂養不足(如奶水不足)、生后排便少、新生兒疾病(如早產、低體重、感染、溶血病等)都可加重新生兒黃疸。

        1、生理性黃疸

        生理性黃疸是指新生兒出生2-14內單純由于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特點造成的、以未結合膽紅素為主的,無肝功能及其他異常表現的黃疸。一般在在出生后 2~3 天出現,即使皮膚黃疸最明顯時,足月兒的血清膽紅素<12.9 mg / dL(220.5umol/L),早產兒<15.0 mg / dL(256.5umol/L),每日血清膽紅素升高<5mg / dL(85umol/L),這種一般就是「生理性黃疸」,多數「不要緊」,也不需要進行干預治療,一般通過加強喂養、幫助排便、適當曬曬太陽等方法,可以讓新生兒安全度過黃疸期并逐漸消退。

        2. 病理性黃疸

        黃疸是在生后 24 小時內就出現,或者黃疸程度非常重,大大超過新生兒正常范圍(足月兒>12.9 mg / dL,早產兒>15.0 mg / dL),或者每天膽紅素上升水平超過5mg / dL(85umol/L),黃疸消退時間明顯延遲,足月兒超過2周,早產兒超過4周;或者黃疸消退后復現;或寶寶大便顏色發白和/或小便顏色明顯發黃的黃疸;這些可能就是病理性黃疸,需要引起寶媽和寶爸的注意了。

        對于病理性黃疸,我們建議寶媽寶爸及時對寶寶進行檢查治療。如果黃疸不斷加深,不進行積極干預治療,可能造成新生兒膽紅素腦病,導致寶寶智力低下、永久性聽力損傷、運動障礙等嚴重的神經系統后遺癥,甚至危機生命。

        寶寶大便顏色發白和/或小便顏色明顯發黃的黃疸多提示寶寶肝膽系統存在病變,亦需早診斷早治療。

        3.母乳喂養性黃疸與母乳性黃疸

        (1)母乳喂養性黃疸(早發型母乳性黃疸)

        母乳喂養性黃疸又稱為母乳喂養失敗性黃疸,是指生后 1 周內由于喂養不當導致患兒進食次數減少,熱量與奶量攝入不足,引起不同程度的脫水及胎糞排出延遲,經腸肝循環所吸收的膽紅素量增加。其本質是由于喂養不當導致患兒攝入量減少而引起膽紅素排泄降低,所以臨床上應加強科學喂養宣教,早期喂養積極喂養,促進膽紅素排泄,減少腸肝循環的膽紅素吸收。簡而言之,餓也會加重新生兒黃疸。

        (2)母乳性黃疸(晚發型母乳性黃疸)

        母乳性黃疸是指母乳中含有孕酮等的代謝產物、游離脂肪酸、脂肪酶或β葡萄糖醛酸苷酶等化學物質抑制了肝臟中的 UDPGT,使未結合膽紅素不能轉化為結合膽紅素而引起高未結合膽紅素。患兒常于出生 2 周后發病,如果可以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黃疸,予以停止母乳喂養三天后血清膽紅素降低超過原有水平的 50% 即可診斷,患兒黃疸可持續較長時間,部分患兒可持續 2~3 個月。

        溫馨提示:目前的觀點認為,母乳性黃疸無需終止母乳喂養。對于健康的足月兒和接近足月兒,應鼓勵和促進有效的母乳喂養。對于無脫水存在的母乳喂養寶寶無需額外補充水分和葡萄糖,對于黃疸的消退沒有益處。

        4.新生兒黃疸什么時候需要治療

        事實上,什么水平的黃疸會對新生兒個體產生危害,受機體狀態和內環境等多因素影響,不能簡單地用單一指標作為干預標準。簡而言之,不能武斷地定一個正常值,也不能生硬地劃一條線:高于這個需要治療,低于這個則不需要治療。新生兒早期黃疸的一大特點是隨時間變化成曲線上升,于是在不同的時間點,安全值范圍也在不斷變化。新生兒科醫生一般會結合寶寶的胎齡、日齡、體重、健康狀況、有無高危因素、是否能達到有效隨訪以及黃疸變化曲線參考范圍等多項指標來綜合判斷是否需要進行醫療干預。

        5.寶媽寶媽可以做些什么

        (1)大致估計黃疸水平

        通常我們可以經肉眼初步評估寶寶黃疸的程度。黃疸一般最早出現在頭面部和眼睛,如果只有這些地方看到皮膚黃染,這時候膽紅素水平大概是 5 - 6 mg/dL,可以繼續觀察;然后波及軀干、四肢,這時膽紅素約 10 mg/dL,如生后不足 3 天,也要引起重視;最后是手心、腳心,如到這個程度,就需要專業醫生通過儀器進行判斷了。

        (2)警惕常見高危因素

        有以下情況的新生兒更容易發生高膽紅素血癥,需要更加積極應對,必要時及時就醫。

        ①溶血高危因素:常見的有 ABO 溶血癥(母血型 O、父血型非 O),Rh 溶血癥(母 Rh 血型陰性),G6PD缺乏(有「蠶豆病」家族史,籍貫廣東、廣西、海南等地較常見)。

        ②早產、低體重(出生 <; 2500 克)、出生有窒息、體溫不穩定、精神反應差、嗜睡等。

        (3)幫助寶寶消退黃疸

        ①加強喂養,促進排便。通俗地說,鼓勵喂養,讓寶寶多吃多拉。

        ②多給寶寶做撫觸,適當曬太陽。

        ③在醫生指導下,酌情使用促進黃疸排泄的中藥制劑和/或腸道益生菌等輔助藥物。

        ④醫院行藍光治療。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资源县| 舞钢市| 通河县| 德庆县| 改则县| 衢州市| 高台县| 论坛| 宣城市| 德庆县| 西林县| 竹北市| 清水河县| 白山市| 洞头县| 平南县| 潼南县| 毕节市| 象州县| 孝感市| 奉新县| 二连浩特市| 斗六市| 和硕县| 广西| 镇雄县| 丹棱县| 兰溪市| 朝阳区| 榕江县| 老河口市| 萍乡市| 大理市| 闽侯县| 马尔康县| 饶河县| 宜章县| 思南县| 赤水市| 白银市| 清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