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由一組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多發生于5歲以下的嬰幼兒,引發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其中以柯薩奇病毒A16型和EV71型病毒最為常見,EV71型病毒危害最為嚴重,重癥病例多由EV71型病毒感染引起。患者和隱性感染者是本病的傳染源,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發病主要以手、足、口腔、臀等部位皮膚黏膜的皮疹、皰疹、潰瘍為典型表現,少數患兒可引起腦膜炎、腦炎、腦嵴髓炎、肺水腫、循環障礙等并發癥,個別重癥患兒病情發展快,可導致死亡。
(1)個人衛生習慣
勤洗手,勤洗澡;不喝生水、吃生冷食物;打噴嚏、咳嗽時注意用紙巾遮掩口鼻,并應及時洗手,避免臟手接觸口、眼、鼻;同時應指導兒童養成正確的洗手習慣,掌握“六步洗手法”。
(2)家庭消毒
家庭常備“84”消毒液,兒童的玩具或其他用品應經常徹底清洗消毒,但“84”消毒液不應用于洗衣服。
(3)家庭衛生
應注意家庭室內外的環境衛生,清潔的環境有利于防病;勤換、勤洗、勤曬衣服和被褥;每天定時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清新。
(4)接種EV71疫苗
EV71疫苗對該型病毒的手足口病有良好可靠的保護作用,可減少重癥和死亡病例的發生。但只能預防由EV71型病毒導致的手足口病。
(5)及時就診
一旦出現可疑癥狀如發熱、皮疹(特別是肛周皮疹)或口腔潰瘍等,及時到縣級以上醫療機構就診,拖延治療或者誤診易使患兒發展成為重癥病例,甚至導致死亡。
(6)不和患病兒童接觸
發病兒童的癥狀期傳染性較強,應避免健康兒童和發病兒童接觸,發病兒童家長也應主動告知其他兒童和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