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皮膚病是糖尿病并發癥中常見的一種,在很多糖尿病患者身上都會出現,對于他們的健康和正常生活有很大的危害。其中一大危害就是會引發糖尿病足這一更為嚴重的并發癥。
皮膚病變引起糖尿病足的原因
糖尿病患者的皮膚組織常有廣泛的膠原異常,其主要的病理機制是膠原纖維的糖基化,引起膠原束的增厚和鉸鏈,這種改變造成的臨床表現之一是增厚的、發緊的和蠟狀的皮膚。糖尿病下肢皮膚病常反復發生,可導致脛前和足部皮膚潰瘍與感染。周圍神經病變還可造成下肢和足部的皮膚營養不良和皮膚干燥等,導致皮膚愈合能力減退。
糖尿病神經病變和持續高血糖造成的下肢脛前皮疹和漸進性脂肪壞死,誘發局部感染。胼胝形成可引起足底壓力增加和皮膚干燥,進一步增加足部壓力異常,從而誘發潰瘍。足底胼胝和雞眼處理不當還可造成皮膚損傷,胼胝下可發生出血和感染。此外,糖尿病性大皰病的皰皮脫落后極易形成潰瘍。
糖尿病患者在平時的生活中可以通過積極地預防來降低皮膚病的發生幾率,同時也可降低糖尿病足的發生幾率。
糖尿病患者可以通過以下措施來預防皮膚疾病
1、每日應用溫度適宜的水洗臉、洗腳、清洗外陰。毛巾應選擇柔軟舒適、質量較好的,以免對皮膚造成刺激。
2、每次洗澡時間不宜長。尤其應避免用力搓洗。
3、保持室內的干凈、整潔,同時還要控制好室內的濕度,以免環境太潮濕而引發手足癬。
4、不光腳穿鞋,選擇寬松柔然的鞋子,襪子可選擇淺色的棉襪。
5、應當注意穿著寬松的純棉衣物,盡量不穿羊毛或化纖內衣,以免刺激皮膚而引起瘙癢。
6、勤換衣服,勤洗勤消毒毛巾,保持床單干燥清潔。
7、避免用堿性肥皂,皮膚干燥處可根據醫生的建議適當選擇潤膚產品來緩解干燥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