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部分媽媽生完寶寶后都能順利恢復。不過,要想恢復得又快又好,還需要媽媽們自己做點“功課”。
妙招1:及時排尿
產后,醫生常常會囑咐媽媽要盡早排尿,一般在產后4小時小便。因為在分娩過程中,膀胱受壓、黏膜充血、肌肉張力降低、會陰傷口疼痛。不習慣于臥床姿勢排尿等原因,都容易發生尿潴留,使膀胱脹大,妨礙子宮收縮而引起產后出血或膀胱炎。
妙招2:產褥期別“賴床”
老人都講究分娩后要臥床,怕受涼。不過,產后6~8小時,媽媽在疲勞消除后最好別“賴床”,第二天盡量下床活動,這樣有利于生理機能和體力的恢復,幫助子宮復原和惡露的排出。
妙招3:哺乳刺激
刺激乳頭也能幫助子宮收縮。因此,不妨在產后讓寶寶盡早吃母乳,只要寶寶一吸吮,子宮就會收縮,寶寶頻繁地吸吮、頻繁地產生這種反射刺激,會使子宮的恢復加快。沒有喂奶的媽媽,也可以采取按摩乳房或是熱敷乳房的方式,刺激乳頭。
妙招4:別當臟媽媽
分娩后沐浴,對媽媽來說有益無害。如果是正常分娩,沐浴能使外陰傷口及周圍的細菌不易停留,還能促進外陰傷口血液循環,有利于傷口愈合。如果是剖宮產,而且采取的是皮膚橫切口、皮下縫合的方法,那么沐浴時水是絕對不會進入傷口的。只要在傷口表面敷一塊紗布,不讓水直接沖擊傷口即可。當然,傷口畢竟是很嬌嫩的,所以沐浴完畢后,傷口應該重新換藥,切勿用濕毛巾在傷口上來回擦。
妙招5:按摩
在產后初期經常按摩子宮底,讓子宮肌肉受刺激收縮,也是刺激恢復的方式。
產后吃什么食物補血又保護子宮?
1、豬血
豬肝中含有豐富的鐵質,是補血食物中經常提到的食物。而且豬肝中還含有一般肉類中沒有的維生素C和微量元素硒,還可以幫助提高產婦的抗病能力。
2、鴨血
鴨血俗稱補血之王,它富含豐富的鐵質,有著很好的補血功效。但是,值得一提的是鴨血性偏寒,產后補血的媽媽可以少量的吃點,但不要吃多了。
3、紅蘿卜
紅蘿卜也叫胡蘿卜,她含有一種特別的營養素——胡蘿卜素。而胡蘿卜素是補血重要的元素之一。不僅如此,紅蘿卜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和維生素C。用紅蘿卜煲湯是補血很好的選擇。
4、南瓜
南瓜,含有豐富的植物性蛋白質、維生素和胡蘿卜素、鈣、鋅、鐵、鈷和人體所需氨基酸等營養素,鈷可以幫助血液中的紅血球正常運作,鋅直接影響著紅血球細胞的成熟,而鐵是生成血紅蛋白的基本元素。可以說南瓜身上含有的所有成分幾乎都是補血的營養素。
5、紅棗
紅棗是補血佳品,這是大眾公認的。產婦吃紅棗的最好方法就是在煮湯或煲粥時加入幾顆紅棗,可以起到良好的滋補氣血的作用。
6、紅豆
紅豆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和維生素B2以及蛋白質、礦物質等。具有補血、利尿、去水腫等功能。可以在煮粥的時候加少許紅豆,或是直接用紅豆煮水喝。但是新媽媽產后腸胃功能較弱,紅豆不能吃太多,以免引起脹氣等不適。
7、桂圓
桂圓也稱龍眼。桂圓肉中含有豐富的鐵質。而我們都知道缺鐵性貧血是女性貧血的重要原因。另外,桂圓肉中還含有很多維生素A、維生素B和葡萄糖、蔗糖等。對緩解產后虛弱、乏力等均有幫助。
8、葡萄
葡萄含有豐富的鐵質和鈣、磷元素以及維生素、氨基酸等,尤其適合體弱貧血的新媽媽飲食。適當吃葡萄可以使孕婦和產婦血脈通暢,滋補血氣。
9、甘蔗
冬季水果中,相當受到人們喜愛的甘蔗含有多量的微量元素,包括鐵,鋅,鈣,磷,錳等等,其中以鐵的含量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