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有了娃,睡個飽覺是不是成了奢望?雖然每天都睡不夠,但還想趁娃睡著了,刷刷微信、逛下朋友圈?可你知道長期睡眠不足的危害有多大嗎?那么睡眠不足真的會猝死嗎?媽媽們該如何保證自己的睡眠?
一、睡眠不足,哪里受傷?
為什么我們需要睡覺?為什么睡醒后整個人都精神了許多?這是因為在睡眠狀態下,人體大部分組織、器官的功能都會降低,僅維持必要的基本功能,肌肉放松、心率減慢、血壓降低、唿吸減慢、唾液分泌明顯減少、尿量減少、代謝減慢、體溫降低,這可使人體的各部分組織得到休息和修復,以保證能繼續正常工作。
如果長期睡眠不足,對身體產生的危害那是非常大的:
1、衰老加速
與每天睡8個小時的人相比,睡眠少于8小時的人衰老加速。事實證明,經久不眠會導致人體衰老或衰竭。長期睡眠不足亦可威脅人體健康,這首先表現為神經系統過度疲勞,發生神經衰弱,體力和腦力勞動效率降低,精力不足,記憶力減退,出現頭暈頭痛,眼花耳鳴,全身乏力,嚴重者會影響到心腦血管系統、唿吸系統、消化系統的功能,進而導致疾病的發生。
2、抵抗力差
主體防衛系統的增強主要不是在睡醒,而是在睡眠中進行的,而且主要在睡眠到半夜的“深度慢波睡眠”中。因此,上半夜“睡得香”,是增強人體免疫機能的最佳“處方”。而長期睡眠不足或睡眠障礙會引起人體免疫功能的下降,導致疾病的發生。
3、易患高血壓
約1/3的原發性高血壓是由睡眠障礙引起的。特別是有阻塞性睡眠唿吸暫停綜合癥患者更易患高血壓病。其特點是經一夜睡眠后,不僅血壓不下降,反而較睡前更高,以致發生腦血管意外。此類的疾病如解除睡眠時唿吸暫停與低氧,高血壓即能得以控制或治愈。
4、誘發糖尿病
失眠患者有患糖尿病的傾向,或患糖尿病的比例較睡眠正常者的高。糖尿病患者夜間睡眠不好常導致次日血糖升高。
5、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睡眠障礙常導致交感神經興奮、精神緊張、神經內分泌功能失調,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調節異常,腎素活性增加,因而引起血壓升高和腦出血發作。有阻塞性睡眠唿吸暫停綜合癥患者易出現血液流變學的改變,血粘度升高,血小板聚集,造成血栓形成,引起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發作。
每天睡多久才算足夠呢?
大多數成年人最好保持每晚 7~9 小時的睡眠。但這對于寶寶比較小的麻麻們來說,簡直是奢望啊~ 那麻麻們怎樣才能保證睡眠時間,提高睡眠質量呢?繼續往下看。
二、想睡個好覺?這些方法你得會
1、掌握寶寶睡眠規律,寶寶睡你也睡
寶寶出生后,要盡快觀察、摸清寶寶的睡眠規律。新生兒出生頭幾天,除了吃奶,幾乎都處在睡眠狀態,不分白天和黑夜。隨著月齡的增加,寶寶睡覺的時間會減少。
媽媽白天要盡量跟寶寶多說說話,做做游戲,適當減少寶寶白天睡覺的時間,這樣寶寶晚上睡得自然就多,你也能睡個好覺。在寶寶睡著后,媽媽們要抓緊機會趕緊補覺。很多媽媽終于等到娃睡覺了,終于有機會刷圈了,結果刷起來就忘了時間,待想要睡覺的時候,寶寶又醒了……長此以往,會讓你疲憊不堪,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no zuo,no die!”。
2、培養寶寶良好的睡眠習慣
寶寶的睡眠直接影響到媽媽的睡眠!但寶寶好的睡眠習慣也是需要慢慢培養和引導的。媽媽首先要知道,有時候寶寶半夜醒了并不是餓了要吃奶,只是睡眠中途醒來,需要家長安撫一下,幫他繼續入睡。所以,麻麻不要一見寶寶有動靜就急于抱起來喂奶,這樣反而會把寶寶弄醒,搞得一晚上都睡不好。而且這種習慣一旦養成,后面糾正會更加困難。
如果寶寶只是動動沒有哭鬧,媽媽就先不要開燈,輕輕拍拍寶寶,讓他盡快入睡。麻麻可以試試這樣做:把寶寶的手放在他的腹部上,媽媽雙手按在寶寶手上輕輕搖一搖。不開燈,也不和寶寶說話,等待一段時間,如果哭鬧得厲害,再把寶寶抱起。下次寶寶哭鬧,再適當延長等待的時間后再抱起。這樣堅持一段時間,會慢慢培養起寶寶自己睡長覺的習慣。當然,這一切是在排除了寶寶拉、尿、餓了、病了等情況下。
3、向家人尋求幫助
如果在孩子睡著后,有洗衣服、做飯等一大堆家務等著你去做,你不妨把要承擔的事情排排隊,并作必要的取舍,或者是發揮女人的智慧,協調處理好家庭關系,去尋求家人的幫助。
4、安靜、昏暗的睡眠環境
安靜的環境是良好睡眠的關鍵,在臥室的墻上加一層吸音材料,使用隔音窗簾和隔音條,都能隔絕令人心煩的雜聲。如果噪音來自于你的身邊——老公震耳欲聾的唿嚕聲,還是讓他去耳鼻喉科就診吧!因為打唿嚕是不健康的信號,相當一部分人會伴有阻塞型睡眠唿吸暫停,可引發高血壓、心腦血管病甚至猝死,一定要引起重視。
此外,“小夜燈”和電視、手機等電子設備的光都會影響褪黑素的分泌,影響睡眠質量。所以,睡前 1~2 小時給自己“斷電”,對提高睡眠質量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