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肉制品等可致癌 日常生活中如何分辨

          發布時間:2015-10-26   來源:中華康網   
            手機查看

        1

        2015年10月26日―世界衛生組織癌癥研究機構“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對食用紅肉和加工肉制品的致癌性進行了評價。

        “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專題研究規劃”召集的工作組由來自于10個國家的22名專家組成,工作組在對既往科學文獻進行了全面回顧之后,根據食用紅肉對人類致癌的有限證據和較強的支持致癌性的機械證據,將食用紅肉定為較可能對人類致癌(2A級)。上述關聯主要存在于食用紅肉與結腸直腸癌之間,但食用紅肉也與胰腺癌和前列腺癌存在關聯。

        加工肉制品,基于食用加工肉制品導致人類結腸直腸癌的足夠證據,加工肉制品被列為對人類致癌(1級)。

        食用肉類及其影響,食用肉類的情況在不同國家間差別巨大:根據國家不同,從百分之幾的人食用紅肉到100%的人食用紅肉不等;食用加工肉制品的比例略低。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屬于紅肉,哪些屬于加工肉制品呢?據中華康網編輯了解,紅肉是指各類哺乳動物的肌肉,如,牛肉、小牛肉、豬肉、羔羊肉綿羊肉馬肉、山羊肉等。

        而加工肉制品是指為改良口味或延長保存時間,經鹽腌、腌漬、發酵、煙熏或其他方式處理過的肉類。大多數加工肉制品都是由豬肉或牛肉制成,但也可能由其他紅肉、禽肉、內臟或血液等肉類副產品制成。加工肉制品的例子有熱狗(法蘭克福香腸)、火腿、香腸、腌牛肉、牛肉干、罐頭肉和以肉制成的調味汁、劑等。

        專家的結論是,每天食用的每50克加工肉制品可使罹患結腸直腸癌的風險增加18%。

        “對個體而言,因食用加工肉制品而罹患結腸直腸癌的風險較小,但這一風險隨食用量增加而增加,”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專題研究規劃主任Kurt Straif博士表示,“鑒于食用加工肉制品的人數眾多,它對全球癌癥發病率的影響就具有公共衛生意義了。”

        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專題工作組對在飲食各異的眾多國家和人群中調查了十多種癌癥與食用紅肉或加工肉制品之間關聯的800多項研究進行了考慮。最有影響力的證據來自于過去20多年來開展的大規模前瞻性隊列研究。

        “這些研究結果進一步支持了目前有關限制食用肉類的公共衛生建議,”國際癌癥研究機構主任Christopher Wild博士說,“與此同時,紅肉又具有營養價值。因此,這些研究結果很重要,可以使政府和國際監管機構開展風險評估,權衡食用紅肉及加工肉制品的利弊,提供盡可能最佳的飲食建議。


            精彩必讀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改革完善藥品生產...
            據北京天壇醫院院長王晨介紹,天壇醫院建于19...
            國家認監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今日在京簽署《關...
          主站蜘蛛池模板: 隆德县| 西青区| 遂平县| 亚东县| 西安市| 新巴尔虎右旗| 天津市| 吉首市| 宕昌县| 泰州市| 牙克石市| 沙坪坝区| 正镶白旗| 荆门市| 乐亭县| 民丰县| 北京市| 林西县| 航空| 康定县| 特克斯县| 涿州市| 诸暨市| 塔河县| 紫阳县| 临夏县| 江永县| 右玉县| 渝北区| 金寨县| 琼结县| 禹州市| 永济市| 潜江市| 西乌珠穆沁旗| 麻江县| 陵川县| 宿迁市| 方正县| 凭祥市| 恩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