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貧困人口就醫主攻三大方向

          發布時間:2019-07-10   來源:中華康網   
            手機查看

        7月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召開例行發布會,介紹《解決貧困人口基本醫療有保障突出問題工作方案》及健康扶貧進展情況。國家衛生健康委扶貧辦主任、財務司司長何錦國介紹,《方案》旨在指導各地堅持目標標準,強化政策措施,解決貧困人口基本醫療有保障突出問題。

        《方案》明確了基本醫療有保障的標準和要求,即:貧困人口全部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等制度保障范圍,常見病、慢性病能夠在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獲得及時診治,得了大病、重病后基本生活有保障。

        《方案》提出,解決基本醫療有保障突出問題有三大主攻方向。

        首先,加強縣醫院能力建設,將符合條件的貧困縣縣級醫院納入全民健康保障工程支持范圍。加大組團式幫扶力度,加強針對當地疾病譜的臨床專科建設,推進遠程醫療,實現貧困縣縣級醫院遠程醫療全覆蓋。

        第二,推進“縣鄉一體、鄉村一體”機制建設。通過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一批、“縣聘縣管鄉用”和全科醫生特崗計劃聘用一批和從縣醫院選派一批等方式,解決鄉鎮衛生院無合格醫生問題。通過 “鄉聘村用”、從衛生院選派醫生到村衛生室開展巡診或派駐等方式,解決村衛生室無合格醫生問題。

        第三,加強鄉村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到2019年年底前,全面消除鄉村醫療衛生機構和人員“空白點”。

        何錦國強調,近期將對健康扶貧工作進行全面部署;舉辦培訓班,指導地方準確理解把握基本醫療有保障內涵標準,明確工作任務,扎實做好各項工作。同時繼續深入開展“三個一批”分類救治和疾病防控工作,不斷提高健康扶貧實效。

        鏈接

        670萬因病致貧戶脫貧

        據介紹,目前貧困地區醫療服務能力提升明顯,貧困患者得到及時救治且醫療費用負擔大幅減輕,已經有670萬戶因病致貧返貧戶實現脫貧。

        全國層面,大病專項救治病種擴大到25種。截至2019年6月底,全國1435萬貧困大病和慢病患者得到基本救治和健康管理服務。推動建立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政府兜底保障機制,實行縣域內住院“先診療、后付費”和一站式即時結算,2019年上半年,全國貧困患者醫療費用個人平均自付比例控制在10%左右。

        全國1107家三級醫院“一對一”對口幫扶832個貧困縣的1172家縣級醫院,建立遠程醫療網絡。貧困地區縣醫院診療能力得到全面提升,94.5%的貧困患者在縣域內得到妥善治療。疾病預防關口前移,四川省涼山州艾滋病病毒母嬰傳播率較2017年下降了25%。貧困地區兒童營養改善項目累計惠及580多萬兒童,健康促進3年攻堅行動在貧困地區普遍開展。(記者于夢非)

            精彩必讀
            近日,“十三五”醫改路線圖出爐,將會對中國人...
            馬寶與牛黃、狗寶并稱為“三寶”,具有清熱解毒...
            雖然上周國家藥監總局再次發文,將藥店配備執業...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北区| 天等县| 栖霞市| 望江县| 阳信县| 浪卡子县| 山丹县| 宣城市| 临朐县| 江永县| 新田县| 南澳县| 措美县| 台北县| 马关县| 泸西县| 义马市| 漠河县| 兴隆县| 盈江县| 夏河县| 竹山县| 射阳县| 黄陵县| 平原县| 维西| 苍梧县| 尚义县| 资源县| 黄陵县| 翼城县| 噶尔县| 汾阳市| 临朐县| 广东省| 毕节市| 万山特区| 栾城县| 文安县| 陈巴尔虎旗| 鄂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