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
骨關節炎俗稱“長骨刺”、“骨質增生”,根本原因是關節軟骨受破壞,失去彈性,喪失強度,并引起軟骨下骨的硬化或囊性變及骨贅形成,從而產生疼痛和運動障礙,嚴重導致患肢病殘。目前骨性關節炎的患病率在全球范圍內呈現逐年上升趨勢,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常見的關節病之一,隨年齡增大,患病率也迅速上升;大于65歲人群中50%以上有骨性關節炎的X線片證據,但是有25%會有癥狀,75歲以上人群則有80%會出現癥狀。
由于膝關節負重大、活動多、易受外傷、勞累和風寒刺激,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發病率最高,會造成患肢下蹲、上下樓梯等障礙,嚴重時會產生內翻及屈曲攣縮畸形,最后出現關節病殘。
輕癥的膝骨關節炎以保守治療為主,保守治療無效時就可能需要手術治療。包括:微創關節鏡清理、關節鏡清理聯合保膝手術(膝關節周圍截骨矯形術)以及人工關節置換等。我們目前主要進行微創膝關節清理及截骨矯正手術來保住患者的原有膝關節,推遲或避免行全膝關節置換術,年完成膝關節手術量千余例。關節鏡清理術的效用在于切除或修整引起關節機械性障礙的游離體、軟骨碎片、半月板碎片以及骨贅,并通過術中大劑量關節灌洗,清除致滑膜炎的炎性因子等,通過消除機械性障礙因素及致炎因素而減輕癥狀。
隨著關節鏡技術、快速麻醉及加速康復外科(ERAS)理念的發展,規范手術管理措施,實現了外科術后充分鎮痛、早期活動以及促進器官功能恢復,從而減少術后并發癥,提供短、平、快的醫療服務。為此,我們推出日間手術。
主要針對:
(1)膝骨關節炎清理術(包括滑膜清理、游離體取出術、半月板成形術)
(2)前后交叉韌帶重建術后及脛骨高位截骨術后內固定取出術。
適用對象
(1)膝關節疼痛、絞索伴有活動受限患者,影像學檢查為:膝關節退變,合并游離體和/或半月板損傷;
(2)膝關節術后取內固定(前、后交叉韌帶重建術后、脛骨高位截骨術后)。
術前必要檢查
血常規、尿常規、電解質檢查、肝功能測定、腎功能測定、凝血功能檢查、感染性疾病篩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胸部X線平片、心電圖;根據患者病情可選擇的檢查項目:CT檢查、肌電圖、肺功能檢查、超聲心動圖等。
麻醉方式
腰麻或神經阻滯。
手術流程:
(一)、膝骨關節炎清理術(包括滑膜切除術、游離體取出術、半月板成形術等)
1、膝關節滑膜切除術,適用于創傷性滑膜炎、色絨炎、風濕性及類風濕性滑膜炎、滑膜皺襞綜合征等。
色素絨毛結節性滑膜炎患者,關節鏡下可見滑膜廣泛病變
關節鏡下行病變滑膜切除術
2、關節鏡下游離體取出術:適用于膝、肘、髖及踝關節等關節內游離體、異物等取出,解決關節絞索癥狀,緩解關節炎發展。
患者術前X線檢查,可見關節內有高密度影
術中關節鏡下可見關節內游離體
術前取出游離體照片
術中臺上X線檢查,是游離體取出完全
3、膝關節半月板成形術:適用于老年骨關節炎伴半月板撕裂,盤狀半月板損傷,出現絞索、疼痛等癥狀者。
術中關節鏡下可見半月板退變撕裂
術中關節鏡下行半月板成形術
關節鏡下半月板成形術后,撕裂半月板給予切除成形
膝關節鏡清理傷口為兩處長約0.5-1.0cm切口。
關節鏡微創切開照片
(二)關節鏡清理+內固定物取出術:適用于前后交叉韌帶重建術后、脛骨高位截骨術后、股骨遠端截骨術后,行關節鏡清理,并取出內固定物者。
術前X線影像:
術中X線檢查可見內固定門型釘完整取出
住院天數
患者標準住院日為2天(48小時)。
如果患者體溫正常,常規化驗檢查無明顯異常,傷口無感染征象,沒有需要住院處理的并發癥和/或合并癥,關節及患肢無明顯腫脹,可予出院。
膝關節鏡微創行膝關節清理,成為日間手術,不但符合現代快速康復的理念,更順應民意,減少住院時間及費用,關鍵是解決廣大患友住院難得問題。
老年性膝關節炎、膝關節周圍截骨、單髁置換術(UKA)、全膝關節置換術、股骨頭壞死保頭手術、人工髖關節置換術,也擅長治療骨折、骨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等。
髖、膝、肩、肘、踝關節置換手術,各種關節疾病的診治,股骨頭壞死、強直性脊柱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外科手術治療,也擅長治療骨關節炎、骨折等。
膝關節骨關節炎及類風濕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的晚期外科治療。各種復雜膝關節畸形的人工關節置換及翻修手術。近年來致力于膝關節微創牛津單髁置換的臨床手術,培訓及推廣。
骨關節疾病的診治,如骨關節炎、股骨頭壞死、股骨頭骨折、膝關節炎、髖關節脫位等,尤其擅長膝、髖人工關節置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