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
月經量增多,月經前后點滴出血,甚至因此出現貧血狀況,是腺肌癥患者常見的癥狀,但是除了腺肌癥會引起的子宮出血,還有其他因素也會引起子宮出血。從青春期開始,到更年期,有規律的子宮出血——月經,是女性健康的標志。還有生孩子,新生命的誕生是個剝離的過程,也會出血。但在生活中,我們卻會遇上稀奇古怪的出血現象,讓我們一籌莫展,慌亂無措。
子宮出血的“秘密”何在?
1、子宮和子宮內膜
子宮和子宮內膜引起子宮出血的因素主要包括螺旋小動脈、微循環血管床結構和功能異常,局部凝血機制異常、內膜甾體受體和溶酶體功能障礙、PGI2分泌失調等。
2、功能性出血
子宮功能性出血主要表現為子宮異常出血,可以是出血過多、過少、過頻,或不規則,或絕經后出血等。在異常出血的婦女中,約有75%是由影響生殖系統調控的激素紊亂所致,這些激素是由下丘腦、垂體產生,在生育年齡的婦女中很常見。
3、全身性因素
導致子宮出血的全身性因素有營養不良、不良精神創傷、應激素、內分泌和代謝紊亂等,比如說缺鐵、貧血、出血病和糖尿病、血液病等。
4、醫源性因素
包括甾體類避孕藥、宮內節育器干擾正常HPOU軸功能,某些全身疾病的藥物可經神經內分泌機轉影響正常月經功能。
子宮出血如何治療?
1、治療中要區別排卵型和不排卵型,根據患者年齡、病程長短、出血量多少、與上次出血時間關系、病人體質差異、對生育要求而分別制定相應的方案。
2、對于急性出血過多者,刮宮術是迅速有效的止血法,同時刮出子宮內膜作病理檢查又有助于診斷。但對于青春期及未婚患者一般不作診刮。
3、對于更年期出血的患者,不能單純認為是內分泌失調所致的良性疾患,而應常規刮取子宮內膜標本以排除惡性病變。臨床資料表明,絕經前患功能性出血者后來有較高的子宮內膜癌發生率。
4、治療可分階段進行,對青、中年病人以達到恢復排卵為目標,更年期婦女止血后則以調整周期,減少出血,防止復發為重點,不需恢復排卵。育齡期有排卵型希望生育者,應促使其健全黃體功能。
不孕癥、婦科內分泌疾病及婦科急慢性炎癥的診斷與治療。
婦科常見病、多發病、疑難病的診治,尤其在子宮肌瘤、宮頸癌、乳腺癌、乳腺腫瘤、乳腺增生、乳腺結節、陰道炎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