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歷史沿革|--------------呼吸科始建于1956年,美國留學歸來的汪敏剛教授擔任科主任,組建內科呼吸組,首創支氣管哮喘防治中心,除開展藥物防治研究外,率先確定上海地區常見哮喘和過敏性鼻炎的過敏原,并建立標準化臨床診療方案。1979年,華山醫院呼吸組擔任上海老慢支臨床組組長單位,開展老慢支防治工作;首創“自身疫苗”,后稱氣管炎菌苗和核酪防...
展開>>
介紹:
|歷史沿革|--------------呼吸科始建于1956年,美國留學歸來的汪敏剛教授擔任科主任,組建內科呼吸組,首創支氣管哮喘防治中心,除開展藥物防治研究外,率先確定上海地區常見哮喘和過敏性鼻炎的過敏原,并建立標準化臨床診療方案。1979年,華山醫院呼吸組擔任上海老慢支臨床組組長單位,開展老慢支防治工作;首創“自身疫苗”,后稱氣管炎菌苗和核酪防治支氣管哮喘,榮獲了科技成果獎。1975年起,諸君龍教授任科室主任以來,正式建立亞專業齊全的綜合呼吸科,通過開展過敏原皮膚試驗及脫敏治療,脫敏品種進一步擴大。1983年科室承擔衛生部課題《制定外源性變態反應性肺泡炎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并負責起草診斷標準。1986年起,科主任朱惠如教授牽頭成立全院呼吸機的集中管理組,負責協助全院的呼吸相關危重癥患者搶救工作。1999年起,科室先后在陳小東教授、金先橋教授、張文宏教授以及現任李圣青教授擔任科主任以來,科室先后成為中國肺癌聯盟肺部小結節早期診斷分中心、上海市肺血管病診療中心、慢性氣道疾病防治中心、肺部疾病介入診療中心、國家標準化肺血管中心(示范單位)等,并牽頭積極推動建立了華山醫院“院內VTE電子預防體系”。2020年初,PCCM科李圣青教授帶領醫護團隊整建制接管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重癥監護病房(ICU),團隊創造數項“首例”記錄——首例氣管插管,首例ECMO置入術,首例主動脈內球囊反搏術(IABP),首例ECMO撤機,首例氣管插管拔管……在實踐中總結出危重癥新冠肺炎多學科救治的華山模式,得到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的肯定,進一步推動科室呼吸危重癥診治能力(ECMO技術)的發展。PCCM科在總院、虹橋院區、浦東院區、寶山院區均常規開展門診與病房工作。病房開放床位超80張,含普通病房、RICU。PCCM科是國家PCCM規范化培訓優秀基地、PCCM專修基地以及肺功能單修基地。常規開展呼吸氣道診治與肺血管介入診療,建立了從呼吸疾病早期預防到終末期肺病管理的呼吸系統疾病“促-防-診-治”體系。門診設置:門診常規開設有特需門診、普通專家門診、肺癌MDT門診(聯合胸外科、放療科、病理科、放射科)、普通門診、專病門診。專病門診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氣管哮喘、肺栓塞與肺動脈高壓、間質性肺病、肺結節、呼吸睡眠、戒煙等專病門診。科室診療特色-亞專科|肺血管病診療與介入|--------------我科目前是上海市醫學會呼吸病學專科分會肺血管病學組組長單位。學科帶頭人李圣靑教授長期從事肺栓塞與肺動脈高壓、肺血管炎等肺血管病的診療工作,并率先在上海呼吸病研究所成立肺血管病研究室。在多學科診療合作模式下,科室積極推動并建立華山醫院VTE電子預防體系。聯合心內科、腎內科、風濕免疫科、血管外科、介入科、放射科、超聲科等多學科團隊對肺栓塞、肺動脈高壓、肺血管炎、肺心病等肺血管病進行診療,積極推動開通急性肺栓塞診治綠色通道。PCCM科已常規開展心肺運動試驗、右心漂浮導管檢查、肺動脈造影、經皮動脈球囊擴張成形術(BPA)、肺栓塞溶栓/碎栓/取栓術、肺動脈支架植入、肺動脈腔內活檢術、肺動靜脈瘺封堵/栓塞術、肺動脈內異物取出術等肺血管介入技術。|呼吸危重癥|--------------1991年起,呼吸科朱惠如教授牽頭成立了全院呼吸機管理組,負責協助全院的呼吸衰竭相關危重癥患者的搶救工作,極大地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搶救水平。后來,呼吸科張斯為教授一直帶領全科擔負全院呼吸衰竭相關疑難與危重癥患者的會診工作,有力保障了此類患者的生命安全。近年來,隨著各類呼吸疾病危重患者收治量的不斷增加,尤其是新冠疫情期間對重癥救治能力提出了新挑戰和新要求,呼吸危重癥救治能力建設也反映出一個呼吸科的綜合救治水平。李圣青教授整合科室力量,成立呼吸危重癥亞專科,常規開展重癥患者救治的相關診療技術:床旁氣管鏡、常規(與保護性)肺泡灌洗術、機械通氣、血流動力學監測、床旁超聲、轉運呼吸機、體外膜氧合(ECMO)等等,我科呼吸危重癥的救治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氣管鏡介入|--------------我科擁有普通纖維支氣管鏡、熒光支氣管鏡、超聲支氣管鏡(包括外周超聲探頭)、冷凍治療儀、高頻電氬氣刀工作站等設備。呼吸介入團隊在慢性氣道疾病、肺部腫瘤、氣道異物、間質性肺病、胸膜相關疾病等疾病方面診療經驗豐富。常規開展支氣管檢查+肺泡灌洗液術、活檢、刷檢、經支氣管肺活檢術(TBLB)、超聲支氣管鏡引導下的經支氣管針吸活檢(EBUS-TBNA)、經支氣管超聲導引鞘引導的經支氣管肺活檢術(EBUS-GS)、經支氣管鏡熱消融術、高頻電燒灼術、等離子體凝固術、冷凍切除/活檢術、氣道內金屬支架植入術、異物/金屬支架取出術、可彎曲內科胸腔鏡、內科胸腔鏡下胸膜固定術與粘連帶松解術等三四級呼吸介入技術。對于復雜的良惡性氣道病變,常規開展全麻下的支氣管鏡活檢、冷凍、電凝、良惡性氣道狹窄的介入治療、支架植入、球囊擴張等診療技術,以及經皮肺CT定位下肺穿刺活檢術、CT引導下肺部病灶熱消融技術等。逐步形成經氣道、經皮多途徑的呼吸介入診療技術。|肺小結節|--------------我科作為中國肺癌聯盟肺部小結節早期診療分中心之一,利用我院同步國際的綜合平臺優勢,聯合胸外科、影像科廣泛開展高危人群的低劑量螺旋CT肺癌篩查,專注于肺部微小結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