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呼吸科,由張久山主任擔任內科主任兼呼吸組組長,上世紀80年代初,在張久山主任的帶領下,呼吸內科首先建成了肺功能室及變態反應研究室。在天津市率先開展了肺功能檢查及全國花粉癥流行病學調查。1992年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新址落成,呼吸科也先后經歷了許連慶、胡其珍、陶家駒幾位老主任的精心建設,并在現任學科帶頭人蔣萍教授的帶領下,成為集科研、...
展開>>
介紹:
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呼吸科,由張久山主任擔任內科主任兼呼吸組組長,上世紀80年代初,在張久山主任的帶領下,呼吸內科首先建成了肺功能室及變態反應研究室。在天津市率先開展了肺功能檢查及全國花粉癥流行病學調查。1992年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新址落成,呼吸科也先后經歷了許連慶、胡其珍、陶家駒幾位老主任的精心建設,并在現任學科帶頭人蔣萍教授的帶領下,成為集科研、教學、臨床為一體的醫院重點支撐學科。在天津呼吸病學領域占有重要地位。2000年呼吸科成立了氣管鏡檢查室,開始開展常規支氣管鏡檢查及支氣管肺泡灌洗,二十余年來,氣管鏡室得到了快速發展,目前可開展支氣管肺泡灌洗術(BAL)、經支氣管鏡粘膜活檢術(TBB)、經支氣管鏡肺活檢術(TBLB)、經支氣管鏡針吸活檢術(TBNA)、經支氣管鏡超聲引導下針吸活檢術(EBUS-TBNA)、氣道異物鉗取術、以及氣道球囊擴張、氣道內支架植入術等多項內鏡三、四級介入手術治療。2010年呼吸內科被授予“GINA-ARIA中國醫師培訓項目教育中心”稱號,是全球哮喘及過敏性鼻炎防治組織、全球哮喘聯盟GINA-ARIA項目在天津授權培訓中國醫師的唯一基地。2017年呼吸內科取得“中國規范化特異性免疫治療示范門診單位”稱號,是天津市唯一一家規范化開展成人皮下免疫治療的單位。2018年被授予天津市唯一一家“慢性氣道(哮喘)規范化診療暨省級哮喘專病門診”項目示范基地。2018年12月18日,由全國知名專家組成的PCCM專家評審組來到我院,對我院呼吸內科規范化建設項目進行了現場評審。2019年1月19日,在中國呼吸學科發展大會上,呼吸內科取得了國家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規范化建設項目(PCCM)三級醫院達標單位證書,標志著我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達到了國家標準,正在向標準化、同質化方向發展。呼吸內科醫護人員結構完整,人才梯隊建設合理,學科實力雄厚。現有醫生17人;護士17人。其中,主任醫師2名,副主任醫師5名,主治醫師7人,住院醫師3人。其中博士5人,碩士12人,碩士生導師2人。副主任護師1人,主管護師7人,護師7人,護士2人。本科學歷15人,專科學歷2人。現有固定床位35張,開放床位45張。現擁有內鏡檢查室(包括支氣管鏡和胸腔鏡)、肺功能檢查室、睡眠呼吸監測室以及變態反應研究室共4個功能檢查室;擁有一流的設備,能夠滿足多種呼吸疾病的檢查和治療需求。呼吸內科致力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動脈高壓、肺心病、哮喘、肺癌、肺間質纖維化、肺栓塞、各種難治性肺炎、各種原因的胸腔積液、支氣管擴張、肺膿腫、呼吸睡眠暫停綜合征、呼吸衰竭、結節病、免疫相關肺疾病的診治。現承擔著天津醫科大學、南開大學醫學院、天津中醫藥大學理論授課及臨床帶教任務;是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衛生部臨床藥師培訓基地,已培訓臨床藥師20余名;是天津醫科大學、南開大學醫學院、天津中醫藥大學碩士生培訓基地,2017年至今指導碩士研究生14人。呼吸科重視規范化教學查房,數次代表醫院接受醫科大學系統的教學審查。2010年呼吸內科與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建立了協作關系。2011年呼吸內科與海河醫院聯合,邀請美國霍普金斯醫院及國內的著名專家,舉辦了天津市首次《氣道疾病診治新進展》學習班。在十一五期間,獲科研成果6項,填補天津市空白2項,參加國家衛生部行業基金項目1項,中華醫學會項目1項,局級課題4項,發表論文40余篇,中華系列9篇。呼吸內科獲2007-2009天津市呼吸學會論文發表評比二等獎。2016年至今完成科技成果10余項,發表核心期刊論文40余篇,其中SCI論文16篇,多次參加學術會議論文交流,完成專利7項,參加編寫教材2部,專家共識1篇。呼吸內科將擴張床位至80余張,擴建氣管鏡檢查室為呼吸內鏡診療中心,建成慢性呼吸道疾病診療中心以及天津市第一個巖鹽氣溶膠慢性氣道疾病治療中心等,將堅持臨床、科研、教學三位一體同步發展,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推進日常工作的規范化和診療技術的先進化。加強與國外醫院的交流與協作,提升科室的整體實力;保持呼吸科在天津市的先進地位,努力在哮喘、支氣管鏡介入診療及肺纖維化的科研臨床方面占據天津市領先地位。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設有5個輔助功能檢查室:1、變態反應實驗室:該檢查室主要分兩部分,過敏原檢測及脫敏治療;呼出氣一氧化氮測定分析。前者采用Phaidia過敏原定量檢測技術,該技術不受患者年齡、皮膚狀況、用藥、疾病和懷孕狀態的因素的影響;有靈敏度高、特異性強、結果可溯源等優點,陽性預計值及陰性預計值均能達到90%以上。與同類方法相比,最低定量限可達到0.1KUA/L.目前可以開展的項目覆蓋了常見室內過敏原(戶塵螨、粉塵螨、貓夠皮屑、霉菌等)、室外過敏原(多種雜草花粉)、食物過敏原(雞蛋白、牛奶、小麥、花生、大豆、芝麻、堅果等)工28種。呼出氣一氧化氮檢測具有簡便、快速、安全,能夠準確反映出氣道炎癥的嚴重程度且患者易于接受的特點,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2、肺功能檢查室:該檢查室可開展肺功能全項(包括彌散功能、通氣功能、小氣道功能、氣道阻力等方面檢測)、支氣管舒張試驗檢測。3、睡眠呼吸障礙監測室:采用美國邦德安百NOXT3全數字無線睡眠記錄系統,該儀器采用全新胸腹綁帶技術,通過無線連接,最大限度解放患者。RIP技術精準測量呼吸運動,高質量信號采集。包括口鼻氣流+鼾聲+血氧飽和度+胸腹運動等,可用于初步篩查OSAHS患者,也可用于評價療效及隨訪。4、支氣管鏡檢查室:可開展超聲引導下經支氣管鏡行淋巴結活檢術(TBNA)、氣道球囊擴張、氣道內支架植入術等介入技術,窄波成像鑒別良惡性病變術、經支氣管行肺活檢術、無痛支氣管鏡術及傳統的支氣管鏡檢查項目--支氣管鏡下粘膜活檢、肺泡盥洗、刷檢等。其中無痛支氣管鏡術采用靜脈麻醉聯合局部麻醉的方法,使患者在毫無痛苦的狀態下順利完成檢查。已開展快速現場評價,簡稱ROSE,包括快速現場細胞學評價(C-ROSE),快速現場微生物學評價(M-ROSE)。該技術通過改良的瑞氏染色(WF染色),耗時僅30秒,多數情況下1min即可在顯微鏡下觀察,通過觀察脫落組織細胞學形態即可快速對疾病作出評價,如肺惡性腫瘤的病理分型;如真菌、部分寄生蟲、結核等鑒別,對臨床疾病的診斷提供了更好、更快等輔助檢查方式。5、內科胸腔鏡檢查室:該技術在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領域應用甚廣,主要包括胸膜腫瘤的診斷與治療;氣胸的診斷與治療;肺癌的診斷與分期;胸腔積液原因的鑒別;頑固性良性胸水的治療;胸腔鏡檢查活檢可提供多塊、有選擇性標本,確診率可顯著提高。其標本結核培養率可達78%,比胸水和穿刺活檢聯合應用培養陽性率(39%)增加一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