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中醫院

        三級甲等

        介紹: 【概況】廣東省中醫院急診科成立于1986年,全國最早成立急診科的中醫院之一,1995年成為全國第一批中醫急癥中心,2007年成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西醫結合急診臨床基地,2014年大學城醫院急診科被授予國家級“青年文明號”,2016年成為全國唯一一家驗收達到優秀的中醫急診學重點學科,2018年成為區域中醫(專科)診療中心,并通過國家胸痛中心認證,20...   展開>>

        介紹: 【概況】廣東省中醫院急診科成立于1986年,全國最早成立急診科的中醫院之一,1995年成為全國第一批中醫急癥中心,2007年成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西醫結合急診臨床基地,2014年大學城醫院急診科被授予國家級“青年文明號”,2016年成為全國唯一一家驗收達到優秀的中醫急診學重點學科,2018年成為區域中醫(專科)診療中心,并通過國家胸痛中心認證,2019年通過了認證,成為國家衛健委高級卒中中心和全國首批危險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診救治快速通道建設示范中心,連續4年獲入選“艾力彼”廣東醫院最強科室推薦榜單。。專科擁有獨立的實驗室、研究室、流派傳承工作室:1995年成立廣東省中醫急癥重點實驗室,2009年成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防治傳染病重點研究室建設單位,2013年專科成立“嶺南岑氏雜病流派傳承工作室”、“嶺南甄氏雜病流派傳承工作室”2個流派傳承工作室,并先后成立國醫大師陳紹宏名醫工作室、全國名中醫張忠德名醫工作室、王永洲名醫工作室、王文院名醫工作室、譚爕堯、張浣天名醫工作室。目前急診大科擁有總院及4個分院共5個急診科,共219張床位,是融合院前急救、院內急診、留觀病房、EICU四位一體的急診大專科,承擔臨床、科研、教學任務。每個急診科均設置了觀察室、搶救室、手術室、抽血室、輸液室,配備有包括呼吸機、纖維支氣管鏡、可視喉鏡、便攜式彩超儀、CRRT機、心肺復蘇儀等在內的專屬先進儀器設備,可開展有創和無創呼吸機的呼吸支持、血流動力學監測、急診超聲、床邊支氣管纖維鏡檢查和治療、急診胃鏡、急診介入、血液凈化等專科先進診療技術,承擔內、外、婦、兒、骨、顱腦、五官等所有學科急危重癥的搶救工作以及重大災害突發事件的現場搶救和運送任務。年急診門診量近60萬人次。5個急診科均是屬地市區(含廣州市、廣州市番禺區、珠海市)120急救網絡成員單位,年出車急救量達近2萬人次。【人才梯隊】目前急診科目前已形成了一支基礎知識扎實,技術力量雄厚、中醫特色突出、人才層次合理的先進中醫醫療技術團隊,擁有醫護人員共348名,其中醫師88名,正高11名,副高23名;跟師全國名中醫14人。現有全國名中醫1人,長江學者1名,岐黃學者1名,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青年名中醫”1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創新團隊1個,國家“優秀中醫臨床人才”2名,教育部課程思政示范課程教學團隊1個和教學名師7人,廣東省“優秀中醫臨床人才”2名,校級千百十人才2人,院級拔尖人才3人,朝陽計劃人才6人。團隊平均年齡35.96歲,中青年占主要比例,具有較好的發展潛力。學術帶頭人:梅廣源學科帶頭人:張忠德、李俊大科主任:丁邦晗大科護長:鄧秋迎各院區科主任:陳伯鈞、覃小蘭、唐光華、李芳、奚小土、葉燁、王杰林各院區科護長:郭艷楓、李煥梅、朱晶、劉青艷、張曉春、黃秋萍、高雪偉、凌傳仁大科秘書:鄭丹文科研團隊:劉云濤、金連順、唐麗娟、王媛媛、張曈、水均偉主治崗位:曾靖、曾瑞峰、李志尚、林黃果、楊時鴻、劉荃樂、原鐵、戴潔琛、吳曉新、王進忠、謝平暢、陶蘭亭、胡聰、閆春江、鄭民安、鄧屹琪、韓凡、譚展鵬、羅思聰、龍亞秋、趙帥【專科特色】專科(學科)的發展,匯聚了全國急診專科領域中西內外頂級專家的智慧和心血。國醫大師周仲英教授、全國名老中醫晁恩祥教授、陳紹宏教授在本專科指導中醫急診內科理論創新、帶徒培養急診專科人才,指導學科總體發展規劃。經過30余的建設,在主任導師和幾任學科帶頭人的率領下:院前急救方面:在120急救網絡的歷年檢查考核和各項比賽中多次獲得第一的好成績。因出車速度快、出車服務質量好、急救技能過硬深得120急救中心和患者及其家屬的歡迎。救治急危重癥方面:經綠色通道路徑管理的急性冠脈綜合征、急性腦血管意外、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大型復合性創傷、異位妊娠破裂大出血、急腹癥等重大疾病全院協調管理,集先進醫療設備、多科優良技術和骨干人才,明顯降低死亡率,降低致殘率,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質量,并用中醫藥配合治療,獨具特色。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先后通過國家認證。中醫藥方面:以“膿毒癥”、“猝死與心肺腦復蘇”、“呼吸道病毒感染”為本學科的主攻方向,充分發揮中醫藥“介入要早、截斷病勢、綜合防治”的優勢,全面開展急診專科病中西內外結合的臨床實踐和科學研究。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專科在學科帶頭人張忠德的帶領下,先后派出40位醫護人員赴湖北武漢、河北邢臺、云南瑞麗、遼寧大連、營口、廣東廣州、江蘇南京、福建廈門、甘肅蘭州、陜西西安、香港、海南三亞以及馬來西亞等地支援抗疫,通過中醫、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打出“組合拳”,療效顯著,受到國家高度認可。【科研成果】近5年來共獲得共承擔各級科研課題85項,其中國家級課題9項(國家科技重大專項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省部級課題35項,科研經費5000余萬元。發表學術論文154篇:其中SCI論文23篇,累計影響因子66.39。出版專著15部,主編教材3部。獲得各級科研成果16項,獲得國家授權發明專利12項,計算機軟件著作權1項,專利“扶正救肺藥物組合物及其應用“實現成果轉化,以1億元人民幣轉入江蘇康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專科教學】急癥教研室成立于1989年,全國最早開設的急癥教研室之一,1994年成為中醫內科學急診方向碩士學位點,2014年成為中醫內科學急診方向博士學位點,目前是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中西醫結合急救繼續教育基地和廣東省護理學會急診專科護士培養基地。2017年成為廣東省省級中西醫結合急診內科學教學團隊。目前擁有博士生導師4名、碩士生導師11名。課程建設上,于1989年首開《中醫急診學》課程,2005年成為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批校級精品課程。2007年成為廣東省省級精品課程,2013年更名升級為精品課程《中西醫急癥學》資源共享課,課程建設與更新獲得廣東省教育廳立項。教材建設上,先后于2008年、2018年兩次主編中國科學院教材建設專家委員會規劃教材、全國高等醫藥院校規劃教材《中西醫結合急診內科學》。在教學創新改革中,提出“急診思維引導教學法”,并運用于急診課題及臨床教學,以“急救思路引導教學法”為主線主編出版的全國第一部《中西醫結合急診內科學》教材。教學團隊于2016年被評為省級教學團隊,并先后獲得廣東省精品資源共享課、廣東省教育廳課程思政建設改革示范項目、廣東省省線下一流課程立項,2017和2018年連續兩年獲得校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021年,“中西醫急癥學”課程獲評教育部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同時教學團隊被廣東省教育廳推薦參與第二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評選。【專科影響力】2017年,專科發起成立的“嶺南中醫急診醫療聯盟”成立,省內外59家醫院參加聯盟。嶺南中醫急診醫療聯盟以珠三角為中心,輻射整個華南地區和周邊省份,并以此為紐帶,讓患者全程有監控、過程有救治、到達后能快速處理,為急診處置病人提速,實現“共策共享、齊發展、同進步”,共同提升急診科醫教研整體綜合水平和服務能力。2019年8月,中國中醫急診專科醫聯體成立,我院成為中國中醫急診專科醫聯體副主席單位和廣東省主席單位,并進一步牽頭建立廣東省中醫急診專科醫聯體,目前有省內77家縣級以上中醫院加入,其中三甲醫院33家。醫聯體的建立旨在聯合全國各級醫聯體單位實施以“上下聯動”為中心的醫療技術幫扶服務、教育互聯網服務、科研信息化服務、管理標準化服務等,優化急診流程,規范急危重癥診治。為把中國急診專科醫聯體工作推向深入,共享全國急診急救知識、信息平臺,提高廣東中醫急診急救整體水平。專科目前是中國醫師協會中西醫結合急救醫學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熱病專業委員會會長、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急診分會會長、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急診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中醫藥學會中醫急癥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急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省中醫藥學會熱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心衰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掛靠單位。專科于2015年創辦“全國中醫急診論壇”,至2022年已成功舉辦第八屆,同時2015年在中華中醫藥學會支持下,創辦全國中醫青年醫師急救技能大賽,至2020年已成功舉辦第三屆。此外,2016年專科成立AHA中心,并開辦國際認證課程(AHA的BLS+ACLS),年培訓合格的國際認證人員200余人次;通過省內、市內各級學術會議培訓班,培訓各級專業醫務人員的急救技能累積培訓超過1500人次/年。  收起>>

        專家列表

            • 主任醫師
            • 副主任醫師
            • 主治醫師
              科室 時段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暫無出診信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若尔盖县| 秭归县| 东乡县| 高雄市| 八宿县| 孝感市| 辉南县| 彭山县| 南木林县| 南汇区| 会昌县| 德江县| 酒泉市| 丰县| 巴林右旗| 涿州市| 阿拉善盟| 德化县| 平陆县| 安康市| 福州市| 枣强县| 弥勒县| 松阳县| 徐水县| 大足县| 阿鲁科尔沁旗| 分宜县| 琼海市| 连南| 屏南县| 盐边县| 民勤县| 凤阳县| 涟源市| 蓝山县| 揭阳市| 永城市| 禹州市| 明水县| 江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