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三級甲等

        介紹: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胸外科分為胸外科肺部一病房、胸外科肺部二病房、胸外科肺部三病房、胸外科食管縱隔病房。胸外科肺部一病房簡介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胸外科于1972年創建,是全國最早成立的腫瘤胸外科之一。從事胸部腫瘤的醫療、教學、和科研工作。承擔哈醫大博士、碩士研究生、本科生和臨床醫師規范化培訓等教學任務是黑龍江省胸部腫瘤疾病的醫療、教學、...   展開>>

        介紹: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胸外科分為胸外科肺部一病房、胸外科肺部二病房、胸外科肺部三病房、胸外科食管縱隔病房。胸外科肺部一病房簡介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胸外科于1972年創建,是全國最早成立的腫瘤胸外科之一。從事胸部腫瘤的醫療、教學、和科研工作。承擔哈醫大博士、碩士研究生、本科生和臨床醫師規范化培訓等教學任務是黑龍江省胸部腫瘤疾病的醫療、教學、科研基地。在2021年被評為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是目前黑龍江省唯一獲此殊榮的胸外科科室。目前,哈醫大學腫瘤醫院胸外科分為胸外科肺部一病房、胸外科肺部二病房、胸外科肺部三病房及胸外科食管縱隔病房,開放床位230張。近年來,年手術4000余例,術后5年及5年以上生存率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科室遵循規范化與個體化相結合的治療原則,在國內率先開展了單孔胸腔鏡、縱隔鏡等胸部微創手術,2019年開展達芬奇機器人微創手術,在發展外科治療的同時開展圍手術期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化療等綜合治療方式滿足了各類罹患胸部腫瘤患者的外科治療需求。科室近5年榮獲省衛生廳、哈醫大醫療新技術獎40余項(其中一等獎七項、二等獎多項),數次受邀參加國際、國家級學術會議并擔任大會主席并且多次在會議中進行主題發言,由科室主辦的冰城腫瘤論壇,每年吸引了國內外眾多專家參會,隨著逐年舉辦現已成為國內外具有一定影響力的腫瘤專科學術盛會。科室已舉辦胸腔鏡微創手術培訓班38期,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外科醫生參加,獲得了業界的廣泛好評。主持國家自然資金課題5項、國家衛計委課題3項、承擔“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持計劃課題、承擔省科技廳攻關課題、省教委課題、省衛生廳科研課題30余項、在國內外期刊上發表有影響的學術論文100余篇。胸外科肺部二病房簡介我院胸外科于1972年創建,是全國最早成立的腫瘤胸外科之一;主要從事胸部腫瘤的醫療、教學、和科研工作。現設有三個病區——肺部一病區、肺部二病區及食管縱隔病區。胸外科年胸部腫瘤手術2000余例,術后5年及5年以上生存率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科室遵循規范化綜合治療原則,率先開展了胸腔鏡、縱隔鏡等胸部微創手術,該技術具有手術時間短、創傷小、痛苦輕、恢復快等優點。胸壁3-5cm切口即可已完成肺部疾病的診斷和手術治療。開展了多項醫療新技術項目,其中,肺癌的生物治療研究;最大限度保留肺功能和在最大程度上切除腫瘤的高難度手術,如肺癌氣管隆凸成型術,支氣管袖狀成型術,支氣管、肺動脈雙袖狀成形術等分別獲得國家和省級醫療新技術獎。在肺癌標準化和個體化相結合的精準治療方面均已達到國內先進水平。2010年完成鏡面人全肺切除術,蜘蛛人肺癌根治術、胸腔巨大畸形胎瘤切除術,均在中央電視臺和各大地方電視臺進行了專題報道。科室近5年榮獲省衛生廳、哈醫大醫療新技術獎20余項。主持國家自然資金課題3項、承擔省、廳級課題十余項。在國內外期刊上發表有影響的學術論文100余篇:承擔哈醫大研究生、本科生和大專生的教學任務。多次承辦國家及省級胸外科繼續教育培訓班,成為黑龍江省胸部腫瘤疾病的醫療、教學、科研基地,還培養了大批省內外多家醫院的胸外科進修醫生。目前,胸外科肺部二病區現有正主任醫師1人,副主任醫師2人,主治醫師4人,住院醫師2人;在讀碩士研究生有2人。護理人員21人,主管護師3人,護師10人,護士8人胸外科肺部三病房簡介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胸外科于1972年創建,是全國最早成立的腫瘤胸外科之一。主要從事胸部腫瘤的醫療、教學、科研工作。該科年胸部腫瘤手術3000余例,術后5年及5年以上生存率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建科以來,開展了多項醫療新技術項目,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取得了突出的業績。該科室遵循規范化與個體化相結合的精準治療原則,率先開展了達芬奇機器人、單孔胸腔鏡、縱隔鏡等胸部微創手術,在損傷極小的情況下即可完成肺部疾病的診斷和手術治療。科室多次舉辦國家級及省級微創培訓班,并受邀到外省市進行現場微創手術演示及直播。開展了多項醫療新技術項目,最大限度保留肺功能和在最大程度上切除腫瘤的高難度手術,如肺癌氣管隆凸成型術,支氣管袖狀成型術,支氣管、肺動脈雙袖狀成形術等,分別獲得國家和省級醫療新技術獎。該科室醫護人員多次受邀參加國際,國家級學術會議并擔任大會主席,承擔哈醫大研究生本科生和大專生的教學任務。多次承辦國家及省級胸外科繼續教育培訓班,已成為黑龍江省胸部腫瘤疾病的醫療、教學、科研基地。胸外科食管縱隔病房簡介食管縱隔病區現有病床60張,醫護人員33人,其中醫生專業技術人員11人,其中主任醫師2人,副主任醫師1人,碩士生導師3人,碩士研究生1人。2014年門診患者約2953人次,、收治住院病人1835人次、完成各類胸外科手術996臺次、手術切除率達95%,自2012年成立以來再創新高。食管縱隔病區在胸部腫瘤的診斷和治療等方面見長,開展常規的食管腫瘤切除術,食管癌根術,縱隔腫瘤切除術和肺葉切除術,肺袖式切除,全肺切除術等,還開展大量的高精尖新手術,如賁門癌全胃切除術(R),全食管切除咽胃吻合術治療頸段食管癌,用大網膜修補肺切除術后的支氣管胸膜瘺,結腸代食管的食管癌切除術,兩切口,三切口食管癌根治術,經右胸腹聯合切口的食管癌根治術,胸腔鏡下的肺切除術等術式。同時,我們在食管癌,賁門癌術后實施快速康復理念,早期實行腸內營養,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同時,肺癌的綜合治療方面也取得了很多的成績和可貴的經驗。在全院范圍內實行消化道腫瘤多中心、多學科協作(MDT),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實行個性化治療,與各個相關科室建立了良好的協作關系,以保證患者的合理施治,取得最佳的效果。科內建立了系統的食管癌診治規范,嚴格執行臨床路徑。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進一步完善術前檢查,在食管癌治療之前做到準確的臨床分期,從而使治療更為規范,恰當;對于手術特別強調進行系統的兩野及三野淋巴結清掃,提高了手術治愈率,也使病人分期更加準確,從而能夠準確的判斷預后,并指導術后準確的綜合治療。在規范治療的基礎上,積極開展創新技術,同時引進縱隔鏡,E-BUS,超聲內鏡等診斷技術,開展了術前診斷和病理分期,使食管癌的診治有了實質性的提升。經過在開展食管癌,縱隔腫瘤,肺癌等胸部腫瘤的胸腔鏡下的微創手術治療的同時,也開展放射性粒子治療和食管癌光動力治療等微創綜合治療,以及手術后胸部腫瘤的綜合治療。對于中期食管癌的病人開展了術前新輔助化療,提高了介入手術切除率及術后5年生存率。對于中晚期食管癌,通過支架治療,結合放化療及TPN治療,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我們食管癌和賁門癌治療的五年生存率均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在胸部腫瘤的術前的風險評估,術前的營養篩查及術后的營養支持有獨到的見解,并提倡腫瘤治療的個體化和微創化。在營養支持方面,開展了管狀胃和空腸穿刺造口技術。開展內鏡下的早期食管癌的粘膜切除術,食管平滑肌瘤的ESD內鏡下切除,,也重視Barrett’sEsophagus食管的診治。建立以食管癌的規范化治療及食管癌術前風險評估和術后營養篩查研究為今后的研究方向。在國家核心期刊發表論文近35篇,發表SCI12篇,獲各類科技成果10余項。多次參加了國際和國內腫瘤學大會。組織召開全國食管癌規范化治療會議。我們與北京,天津,上海,廣州、河南及河北等省市長期保持著良好的學術關系經常進行交流和互訪。承擔哈醫大研究生、本科生和大專生的教學任務。多次承辦國家及省級胸外科繼續教育培訓班,已成為黑龍江省胸部腫瘤疾患的醫療、教學、科研基地,多年來,為省內外多家醫院培養了大批的進修醫生,他們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正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收起>>

        專家列表

            • 主任醫師
            • 副主任醫師
            • 主治醫師
              科室 時段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暫無出診信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春县| 侯马市| 和平县| 安达市| 林甸县| 昌吉市| 沛县| 台前县| 广元市| 宜兰市| 辽中县| 宝山区| 鄂州市| 大悟县| 洱源县| 松滋市| 曲靖市| 阜康市| 巫山县| 十堰市| 商都县| 浦江县| 永吉县| 白银市| 萨嘎县| 宁德市| 成安县| 乳山市| 昌平区| 汕尾市| 娄烦县| 自贡市| 黑山县| 百色市| 邢台县| 井陉县| 洞头县| 岑溪市| 扎囊县| 马鞍山市| 汉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