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急診科,成立于1989年,是國內最早成立的急診科之一,現時已發展成為集急危重癥醫療、教學和科研為一體的二級臨床學科,包括天河院區急診科及其垂直管理的蘿崗院區、粵東院區和即將開業的肇慶院區急診科。急診科為中山大學急診醫學碩士點,廣東省臨床重點專科,廣東省急診醫學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廣東省災害救護專科護士培訓基地,以及廣東省醫學...
展開>>
介紹: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急診科,成立于1989年,是國內最早成立的急診科之一,現時已發展成為集急危重癥醫療、教學和科研為一體的二級臨床學科,包括天河院區急診科及其垂直管理的蘿崗院區、粵東院區和即將開業的肇慶院區急診科。急診科為中山大學急診醫學碩士點,廣東省臨床重點專科,廣東省急診醫學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廣東省災害救護專科護士培訓基地,以及廣東省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急救醫學專業委員會、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災難醫學專業委員會、廣東省預防醫學會急癥預防與救治專業委員會、廣東省護理學會急診護理委員會、廣東省護理學會災害護理委員會等副主委單位。天河和蘿崗兩院區急診科總面積約6059平方米,結構布局合理,功能科室齊全;共有搶救單元19個,住院/留觀床位51張,急診重癥監護室(EICU)床位6張,院前急救監護型救護車4輛。急診科擁有一支強大的急救隊伍,技術力量雄厚。天河和蘿崗院區急診科現有固定編制醫師47人,絕大多數具有有碩士或博士學位,其中教授/主任醫師1人,副教授/副主任醫師5人,碩士生導師4人,主治醫師23人;固定編制護理人員116人,其中副主任護師3人,主管護師28人,護師54人。配備各種先進的急診急救診療設備,包括MODUTE醫用吊塔、PHILIPS多功能心電監護系統、PHILIP和ZOLL除顫起搏監護儀、THUMPER心肺復蘇機、NEWPORTHT50/VELA/RAPHAEL/GALILEO/EAGLE呼吸機、AquariusV6REG血液凈化機、HOYA株式會社纖維支氣管內窺鏡、RADIOMETERAQT90FLEX快速免疫分析儀和ABL80FLEX血氣分析儀、便攜式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PARAMOUNT監護床和運輸床等,所有治療床位均配有中央吸氧系統、負壓吸引系統和呼叫系統。在醫療方面,該學科為廣州市東部最大的急危重癥救治中心,近數年來急診量超過32萬人次/年,院前急救超過6000車次/年,留觀住院病人超過2萬人次/年,在廣州大型綜合性醫院中名列前茅。可滿足所有急診就診病人的需求,對各種急危重癥如心臟驟停、休克、臟器功能衰竭、嚴重創傷、膿毒癥、惡性心律失常、嚴重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紊亂、中毒等病人進行有創或無創循環、呼吸功能監測與支持,以及心臟起博和血液凈化等治療,搶救成功率達98%以上。作為中國胸痛中心和中國高級卒中中心授牌單位,對胸痛、腦卒中等急性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綠色通道已實現院前-院內無縫隙連接,極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殘率。在教學方面,直接指導培養中山大學急診醫學碩士研究生、承擔中山大學醫科八年制和五年制臨床醫學《急診醫學》的理論授課與見實習帶教,以及急診醫學住培醫師、進修醫師、護理本專科生的培訓與實習帶教任務。先后有多位教師獲得中山大學“葉任高-李幼姬”夫婦臨床醫學優秀中青年教師、中山三院“醫學模擬優秀教師”、“優秀教學管理人員”、“優秀臨床教師”等榮譽稱號。在科研方面,主持和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計劃重大專項、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廣東省醫學科研基金、廣州市科技計劃項目等各級課題10余項。近5年發表科技論文200余篇,其中高水平論文30余篇、中文科技核心期刊論文150余篇,申請專利10余項。在中國醫院科技量值(STEM)排行榜中,該科2017、2018、2019年依次為中國急診醫學TOP91、63、53位。急診科全體醫護人員將始終秉承“緩解病人痛苦”和“挽救病人生命”的宗旨,堅持以病人為中心,努力為急診病人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銳意進取,不斷提高急救能力和診治水平,為廣大市民的生命健康保駕護航。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