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

        三級甲等

        介紹: 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康復醫學中心,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區域中醫康復診療中心、湖北省腦卒中后中西醫結合康復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湖北省臨床重點專科、中部醫療服務重點學科、湖北省職業病康復中心、湖北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康復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湖北省康復醫學會康復教育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湖北省康復醫學專業質控中心副主任委員會單位、國家中醫康復住院醫師規...   展開>>

        介紹: 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康復醫學中心,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區域中醫康復診療中心、湖北省腦卒中后中西醫結合康復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湖北省臨床重點專科、中部醫療服務重點學科、湖北省職業病康復中心、湖北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康復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湖北省康復醫學會康復教育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湖北省康復醫學專業質控中心副主任委員會單位、國家中醫康復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等。中心歷史追朔至1991年,最初由針灸、推拿和理療專業人員組成,經過15年的發展和整合,于2006年獨立設置康復醫學科,開設門診和治療區,2010年依托中山分院成立康復病房,開設神經康復和職業病康復專業。2013年新增神經康復病區和大型綜合康復治療區,2015年8月成立康復醫學中心。康復醫學中心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和整合,現設有康復門診、康復病房(神經康復病區、骨科康復病區、中山分院康復病區、針灸推拿病區、南湖院區康復病區)、康復治療部(包括運動治療區、作業治療區、物理因子治療室、言語、吞咽治療室、認知治療室、康復評定室、針灸治療室、推拿治療區、疼痛治療室)、康復工程部,總面積達1萬多平方米,定編床位122張,實際開放床位166張。康復醫學中心目前擁有專業技術人員130余名,主任醫師3名,副主任醫師4名,主治醫師32名,其中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名,湖北省第二屆醫學領軍人才1名,湖北省醫學青年拔尖人才1名,國家中醫特色技術傳承骨干人才1名,國家西學中骨干人才1名,武漢市醫學青年骨干人才3名,人才齊全,梯隊合理,分工明確。科室簡介: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康復醫學中心神經康復病區集醫療、科研、教學于一體,是湖北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臨床康復教學基地,湖北省基層康復能力提升培訓基地。現開放住院床位40張,神經康復治療區占地約1600平。團隊近5年承擔國家級及省級科研課題20余項,發表科研論文200余篇,其中SCI論文10余篇,編寫論著及指南規范11部,獲湖北省科技成果2項,天津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河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專利5項。本病區診治疾病包括:1、腦卒中、顱腦損傷、腦炎、缺血缺氧性腦病、腦癱、格林巴利綜合癥等所所致的運動功能障礙、認知功能障礙、言語功能障礙、吞咽功能障礙、痙攣等;2、脊髓損傷、脊髓炎等所致的運動、感覺及大、小便功能障礙等;3、周圍神經損傷:坐骨神經損傷、臂叢神經損傷及其他各種外周神經(腋、肌皮、正中、尺、脛、腓神經)損傷等;4、冠心病、慢阻肺等相關內科疾病所致功能障礙5、產后、老年泌尿系統疾病等所致盆地功能障礙6、其他:腫瘤相關功能障礙本病區目前開展的診療項目包括:1、康復評定;運動功能評定(等速肌力測定、肌張力評定、三維步態分析、動靜態足底壓力分析、人體姿勢分析系統等、平衡測定系統);運動心肺及氣體代謝分析;言語與吞咽功能評定;認知功能評定;重癥鑒定;殘疾鑒定;工傷鑒定等2、現代康復治療:物理治療(包括各種物理因子治療、神經發育學療法、運動療法,如DMS、智能脈沖強、沖擊波治療、經顱直流電刺激、經顱磁刺激、SET技術等);作業治療(虛擬情景互動、外骨骼機械手等);認知訓練;言語治療;吞咽治療;假肢矯形器治療等;3、傳統康復治療:針刺療法(火針療法、針刺運動療法、頭皮針療法等);灸法(艾灸、隔姜灸等);推拿手法治療(中醫正骨、小兒推拿、刮痧治療、拔罐治療等)。本病區特色技術有:1、神經發育療法針對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后出現的運動功能障礙,依據神經系統正常生理機能及發育過程,運用誘導或抑制的手段使患者逐步學會如何以正常的運動模式去完成日常生活動作的一系列治療方法。包括:Brunnstrom技術、Bobath技術、Rood技術、PNF技術、運動再學習等。各種中樞系統損傷(如腦卒中、腦外傷、腦癱)后出現的運動功能障礙。2、吞咽導管球囊擴張技術從生物力學、神經反饋性調控著手,利用帶球囊的導管從鼻腔或口腔插入到環咽肌,通過注射器注水到導管球囊使球囊擴張,而逐漸增強及啟動反射性吞咽的能力,以促進吞咽功能恢復。適用于腦損傷導致的環咽肌痙攣、術后吻合口狹窄、化學灼傷行狹窄、腫瘤放療后單純瘢痕性狹窄等。3、“說話瓣膜”技術針對氣管切開患者,在氣管套管口安放的一個單向通氣閥裝置,又叫“吞咽-說話瓣膜”。佩戴后可以恢復喉和上呼吸道中的氣壓和氣流,使患者從人工氣道呼吸模式過渡到正常的經鼻呼吸模式,以便盡早進行呼吸和言語吞咽功能訓練。適用于氣管切開患者合并言語吞咽功能障礙。4、創新式鏡像訓練在傳統鏡像療法的基礎上,基于“中樞-外周-中樞”閉環康復、“上下肢一體化”整體康復、腦卒中后左右制衡理論、手腦感知與手腦運動等腦卒中后手功能康復新理論,通過增加觸覺、聽覺刺激和多模態刺激初級運動皮層,結合多維度的場景化訓練,能夠提高患者肢體的感知,有效地激活中樞神經、促進偏癱上肢運動功能的恢復。適用于腦損傷引起的手功能障礙。5、虛擬情景模擬康復訓練采用最新的計算機圖形與圖像技術,患者被放置在一個虛擬的環境,根據屏幕中情景的變化和提示進行各種動作,直到最終完成設定的訓練目標,同時在治療過程中設備會持續刺激患者的反應,激發患者的運動潛能。該設備可進行坐姿訓練、站姿平衡訓練、上下肢綜合訓練、步態行走訓練及認知訓練等,適用于骨與關節損傷的康復、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后的康復、運動損傷的康復、認知功能障礙的康復、兒童康復等。6、非侵入性腦刺激技術經顱磁刺激技術(TMS)利用脈沖磁場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改變皮層神經細胞的膜電位,使之產生感應電流從而影響腦內代謝和神經電活動。經顱直流電(tDCS)利用恒定、低強度直流電調節大腦皮層神經元活動,引起大腦皮質神經細胞興奮性的改變。TMS和tTDCS不僅適用于各種腦損傷引起的運動、言語、吞咽及認知障礙,且對于帕金森病、意識障礙促醒、抑郁癥、焦慮癥以及偏頭痛都有較好的治療效果。7、呼吸康復技術以患者為中心,醫技護三位一體通過全面評估為患者制定個體化康復方案包括胸廓放松、呼吸訓練、氣道廓清、運動訓練等康復治療技術,再配合健康教育、行為改變、氣道護理等護理技術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促進患者全面康復。適用于慢阻肺、塵肺、支氣管擴張等原發性呼吸系統疾病,及腦卒中、脊髓損傷后繼發性呼吸功能障礙患者。8、淋巴引流技術:以淋巴系統的解剖結構為基礎,作用于特定的淋巴管和淋巴腺體,沿著一定的方向在皮膚上移動的一種治療技術。常用于腫瘤患者淋巴清掃術后的淋巴水腫。9、肌內效貼扎技術:將肌內效膠布貼于體表以達到增進或保護肌肉骨骼系統、促進運動功能的非侵入性治療技術。常用于治療骨科疾患及運動損傷,如肌肉拉傷、頸肩腰疼、骨折和關節置換術后消腫;神經系統疾病,如腦卒中后導致的肩手綜合征、小兒腦癱等。10、SET技術(懸吊訓練):讓身體處在高度不穩定狀態下進行各種力量練習,通過增強核心力量和核心穩定性來提高體能水平及運動能力的訓練方法。常用于腦卒中、骨折術后、運動損傷以及各種慢性疼痛導致的四肢和軀干肌肉力量下降,核心肌群力量下降,本體感覺功能下降等。11、肉毒毒素注射技術:A型肉毒毒素通過抑制周圍運動神經末梢突觸前膜乙酰膽堿釋放,引起肌肉的松弛性麻痹。采用超聲引導下的多點注射技術對中風后肢體痙攣、痙攣型腦癱、脊髓損傷后痙攣型膀胱、眼瞼痙攣、面肌痙攣、痙攣型斜頸等有明顯的治療效果。  收起>>

        專家列表

            • 主任醫師
            • 副主任醫師
            • 主治醫師
              科室 時段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暫無出診信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炎陵县| 汝州市| 娄烦县| 东方市| 安新县| 南部县| 通渭县| 论坛| 达孜县| 科技| 平湖市| 行唐县| 弥渡县| 荥经县| 巴东县| 淮北市| 泉州市| 上虞市| 明光市| 宁波市| 桓仁| 晋城| 泸西县| 即墨市| 子洲县| 遂昌县| 哈密市| 禹州市| 三河市| 红河县| 响水县| 那坡县| 商南县| 濉溪县| 鄂州市| 南雄市| 贵阳市| 普宁市| 大英县| 沅江市| 郓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