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醫院眼科被省衛生廳授予“湖北省臨床重點專科”和“湖北省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眼科)”,同年被省科技廳、省衛生廳授予“湖北省眼科臨床研究中心分中心”。2012年,成立恩施州中心醫院/武漢大學恩施臨床學院“眼科中心實驗室”。2013年起,開展“慈善亮眼行動·貧困白內障患者復明工程”行動,為500余名貧困白內障患者免費手術。20...
展開>>
介紹: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醫院眼科被省衛生廳授予“湖北省臨床重點專科”和“湖北省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眼科)”,同年被省科技廳、省衛生廳授予“湖北省眼科臨床研究中心分中心”。2012年,成立恩施州中心醫院/武漢大學恩施臨床學院“眼科中心實驗室”。2013年起,開展“慈善亮眼行動·貧困白內障患者復明工程”行動,為500余名貧困白內障患者免費手術。2014年8月,由州衛計委牽頭的州眼科醫療質量控制中心暨防盲治盲專家指導小組在眼科中心成立。2016年,被省衛計委授予“湖北省三級醫院臨床重點專科”。2017年,成為首批由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牽頭成立的“湖北省眼科聯盟”的成員單位。2017年起連續3年對州內學校2000余名小學生進行視力、屈光檢查,并建立視力健康檔案。眼科中心服務范圍覆蓋全州并輻射湘、鄂、渝、黔四省(市)邊界,在武陵山區域處于領先地位,經常選派醫師到州內其他醫院進行學術講課和指導手術,多次成功舉辦基層醫師眼科學習班、武陵山區基層眼科醫師培訓班等技術推廣培訓,提高周邊地區基層醫院的眼科疾病診治能力。下設專科門診和專病門診、住院部Ⅰ區、住院部Ⅱ區、專用眼科層流手術室、準分子手術室和眼科檢查室。編制床位85張,實際開放病床102張。2021年12月,眼科中心有專業技術人員55人,其中醫師22人,職稱結構為正高級4人,副高級5人,中級12人,初級1人;學歷結構為博士3人,碩士12人,本科7人;護士33人,其中職稱結構為副高級5人,中級職稱7人,初級職稱21人;學歷結構為本科32人,專科1人。二級崗位專家2人,三級崗位專家1人。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人,湖北省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人,湖北省專項津貼專家1人。醫院甲等“胡蘿卜”人才3人,乙等“胡蘿卜”人才2人,丙等“胡蘿卜”人才1人;杰出“青年”人才1人;甲等“南丁格爾”2人,乙等“南丁格爾”4人。主要業務開展有眼底病內科,眼底病外科,眼表和淚器病,白內障,青光眼,斜弱視和眼視光,眼眶病及眼整形,眼外傷,眼遺傳病,眼生物工程,中西醫結合眼科11個亞專科。眼科中心在湖北省醫學領軍人才李拓博士的帶領下,對基礎和臨床研究及臨床業務有明確的發展方向,實行亞專科管理。眼底病外科:開展23G/25G/27G微創玻璃體手術,對各類玻璃體視網膜疾病的手術治療提供了高水準現代顯微眼科手術,最大限度恢復患眼視功能。眼底病內科:各種遺傳工程藥物(雷珠單抗,康博西普,阿伯西普)和577微脈沖激光在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及頑固性黃斑水腫中的應用得了不錯的臨床效果。歐寶照相及早產兒視網膜篩查,對疾病的早期診斷有更好的幫助。白內障:手術切口從3.2mm到1.8mm不斷微創化,不同材質、不同設計理念的人工晶體,如多焦點人工晶體,Toric散光矯正型人工晶體、Tetraflex可調節人工晶體、三焦點人工晶體,多焦散光型人工晶體的應用,使白內障患者術后獲得高質量的視覺效果。通過開展白內障培訓班,提高本地區白內障手術率(CSR),為本地區防盲治盲作出新貢獻。眼遺傳病:自主開展了一系列眼遺傳病和微量元素與眼病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土家族高度近視家系致病基因鑒定”1項,與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國家重點實驗室合作開放課題“眼遺傳病多中心研究與診療技術推廣普及”1項,發表SCI收錄期刊9篇,科技成果獎1項。眼表和淚器病:率先在省地市級醫院建立眼表角膜病實驗室,承擔省級課題2項、州級項目2項。開展了感染性角膜病微生物學研究,眼表疾病的各種診斷實驗,眼庫技術;現已開展板層角膜移植、鞏膜移植等手術。淚器病方面也取得長足進展,開展了鼻內鏡下淚囊鼻腔吻合、鼻內鏡下淚道支架植入/取出術,淚道再通及重建手術、新生兒淚道探通術、淚小管離斷吻合術等技術業務。斜弱視和眼視光:在趙堪興院長親自指導下,不斷引進國內外先進的斜視矯正手術,各類復雜性斜視的手術治療在省內達到領先水平。眼視光方面開展各種屈光不正的預防、矯治,個性化的弱視治療。2010年,在全省市州級醫院率先開展SBK準分子激光手術。隨后開展飛秒激光、ICL植入、Smart全激光治療屈光不正;針對各種近視、遠視、散光、高度近視等人群開展個性化屈光手術;角膜塑形鏡、離焦眼鏡應用,對青少年兒童近視有很好的控制作用。眼眶病及眼整形:常規各種眼眶腫瘤摘除術。范先群教授多次親臨指導,創新業務,先后開展帶蒂骨膜瓣在眼眶腫瘤摘除術的應用,眼眶整復術,復雜眼瞼成形術,與耳鼻喉科、神經外科、口腔科等多科合作進行頭面部復合傷復雜眼眶整復術。青光眼:運用先進設備早診斷早治療各種類型青光眼,常規開展復合式小梁切除、各種引流閥植入術。2020年獨立開展聚焦超聲睫狀體成形術(UCP),對青光眼患者治療提供了新思路。眼外傷:利用現代微創手術及新材料運用,改善預后,降低致殘率。科研教學2009年至2021年,眼科中心主編著作2部,參編著作4部;發表學術論文70余篇,其中SCI論文11篇;“眼遺傳病的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經省科技廳鑒定為整體達到國際先進,部分國際領先水平,“恩施州主要感染性角膜病微生物學研究及臨床應用”經州科技局鑒定為國際先進水平,獲州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實用新型專利2項。2009年至2021年,眼科中心培養博士研究生2名,碩士研究生16人,其中考取博士4人;培養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學員31人,其中考取博士1人;赴海外交流學習2人次,援助阿爾及利亞2人次。承擔湖北民族大學醫學院眼科學的本科教學工作,每年帶教4個班約110名學生,授課學時120學時。指導臨床醫學實習生20~30人;帶教臨床醫學見習生20~30人。指導護理學本科護士實習20~30人,多名任課教師被評為湖北民族大學優秀教師。2011年,在全省地市州級醫院率先組建眼科微生物實驗室。2012年眼科中心為省衛生廳首批授予的眼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2013年《角膜病臨床診療共識專家解讀》全國巡講恩施站在州中心醫院舉行,謝立信院士出席會議并作報告。2014年眼科中心獲國家級住培基地資質。2014年州眼科醫療質量控制中心、州防盲治盲專家指導小組成立,均掛靠在州中心醫院眼科中心。2015年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第十屆主任委員趙堪興教授來州中心醫院講學并題字“恩施光明”。2019年,參與湖北民族大學臨床醫學專業認證工作。專科護理2009年至2021年,眼科中心護理人員40人,學歷結構為本科33人,專科2人,中專5人;職稱結構為副高職稱11人,主管護師6人,護師19人,護士4人。護理工作范圍為眼表、眼前段、眼后段、眼眶整形、眼部美容手術圍手術期的護理及其它眼病的護理及健康教育,青光眼、角膜屈光手術患者、出院患者的健康隨訪工作。覃暉被州衛健委授予2014—2015年度”優秀護士”稱號,黃正姣獲2018年“恩施州5.12國際護士節護理知識與技能競賽”團體一等獎,劉爽獲2018年省護理學會舉辦的“針刺傷防護-說出背后的故事”演講競賽三等獎。眼科中心護理人員在核心期刊上總共發表學術論文32篇,另有2篇學術論文在省州級學術會議上交流。2014年5月,孫偉菊參與編著的《護理技術操作評分標準》,向喜桃參與編著的《疾病護理常規》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孫偉菊參與的科研項目《基因測序在角膜營養不良中的臨床應用》獲2014年州政府第16次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繆珊珊參與發明的“手戴式靜脈穿刺模型”獲2014年實用新型專利。2019年,向喜桃申請“繃帶鏡在眼科smart全激光術后的應用與護理”新業務新技術。服務電話:0718-82632588263277服務地址:西醫部綜合大樓3樓(門診)西醫部綜合大樓19、20樓(住院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