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三級甲等

        介紹: 攀枝花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攀枝花學院附屬醫院)中醫科是集醫、教、研為一體的一級學科,始建于1971年。1971年4月,渡口建工指揮部職工醫院(建工醫院)成立,同年,成立中醫科。2007年1月,為加強中醫學科建設,醫院對中醫科、康復科、針灸科、治未病中心等科室進行整合,成立國醫館。2016年8月8日,中醫科正式搬遷到新門診醫技樓三樓,使用面積454平方...   展開>>

        介紹: 攀枝花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攀枝花學院附屬醫院)中醫科是集醫、教、研為一體的一級學科,始建于1971年。1971年4月,渡口建工指揮部職工醫院(建工醫院)成立,同年,成立中醫科。2007年1月,為加強中醫學科建設,醫院對中醫科、康復科、針灸科、治未病中心等科室進行整合,成立國醫館。2016年8月8日,中醫科正式搬遷到新門診醫技樓三樓,使用面積454平方米。就診環境明顯改觀,候診區域寬敞明亮。目前中醫科未設病房,主要負責門診診治工作及全院病區的中醫查房,開展中醫臨床各科疾病的防治、養生保健、健康教育等工作,承擔了全市中醫社區醫生、鄉村醫生的培訓工作,同時承擔攀枝花學院醫學院及康養學院的教學工作及中醫規陪醫師的帶教工作。一、人才隊伍:科室人員情況:全科現有各級中醫師14人。其中有省級名中醫3名、市級名中醫5名:有主任中醫師8名、副主任中醫師3名,中醫師3人,其中醫學碩士6人;擔任國家級學會委員以上3人次,擔任省級學會/協會主委或副主委2人次,常委、委員5人次。二、特色技術:建科至今,中醫科充分發揮傳統中醫學的辨證論治思想,以中藥湯方口服作為主要手段,輔以膏方、外敷(洗)、灌腸等,對內科、婦科、兒科、男科等臨床常見病和疑難病進行診治和預防。對于臨床各科的危急重癥,中醫科積極參與會診救治,體現中醫不是“慢郎中”。對于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尤其是在2009年甲型流感和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疫情防治當中,中醫科不但為感染患者個體化處方用藥,還為高危人群和普通群眾開出預防湯藥。對這一類以病毒感染為主的疾病防治方面,中醫藥發揮了確切的作用。三、科研情況:2013年,參與醫院“中醫消法聯合高強度超聲聚焦對子宮肌瘤進行無創治療的臨床研究”的課題研究,獲攀枝花市科技進步三等獎。2017年,作為主研單位負責省教育廳立項的“疏肝補腎化痰法治療乳腺增生病的臨床研究”科研課題,獲攀枝花市科技進步三等獎。2021年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課題主研立項1項,參與3項。近年在各類刊物上發表論文30余篇。四、教學管理:自2006年起,中醫科開始承擔攀枝花學院醫學院中醫相關課程教學任務。同時還相繼承擔了攀枝花市衛健委、攀枝花學院及攀枝花學院附屬醫院下達的各類中醫繼續教育臨床技能培訓與理論教學任務,是攀枝花學院醫學院、成都中醫藥大學和西南醫科大學醫學生臨床實習科室。主要教學課程包括《中醫學》《中醫護理學》《中藥學》《老年中醫養生保健》《中醫診斷學》及《中醫養生學概論》等。教學對象涉及醫學生、實習生、規培生及進修生等不同專業不同層次的學生。中醫科教師臨床專業基礎扎實,師德高尚,教學技能嫻熟,教學效果優良。先后獲得攀枝花學院教師風采大賽精彩一課二等獎1次、特色多媒體課件二等獎2次、攀枝花學院師德標兵1人次、攀枝花學院“明德先進個人”1次,攀枝花學院附屬醫院教師風采大賽精彩一課二等獎2次、攀枝花學院附屬醫院優秀教師10余人次。成功申請攀枝花學院混合課程建設(臨床醫學本科《中醫學》混合課程建設)。中醫科全體教師熱愛臨床教學工作、不斷進取、傳承精華、積極工作,為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培養合格臨床技能型人才做了應有貢獻。  收起>>

        專家列表

          暫無專家信息!
            • 主任醫師
            • 副主任醫師
            • 主治醫師
              科室 時段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暫無出診信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遥县| 嫩江县| 宝鸡市| 岳普湖县| 宝清县| 柯坪县| 思茅市| 广昌县| 深泽县| 江城| 南汇区| 蕲春县| 津南区| 华安县| 巫山县| 大名县| 嘉兴市| 鄂伦春自治旗| 河东区| 启东市| 慈利县| 昌邑市| 老河口市| 民权县| 阳西县| 邵东县| 正蓝旗| 三河市| 保亭| 普洱| 蒙自县| 仪征市| 霍州市| 水富县| 泰州市| 西昌市| 宁蒗| 长泰县| 新丰县| 麦盖提县| 茶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