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介紹: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胃腸外科創建于1957年,2000年由重慶市衛生局批準成立重慶市胃腸外科疾病治療中心;2012年普外科(含胃腸外科)成為國家臨床重點專科;2013年成為重慶市普通外科(含肝胰小腸移植)醫療質量控制中心;同年,由國家衛生計生委正式授予“重慶市微創外科手術培訓基地”。2019年,重慶市胃腸外科聯盟成立,重醫一院胃腸外科擔任重慶市...   展開>>

        介紹: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胃腸外科創建于1957年,2000年由重慶市衛生局批準成立重慶市胃腸外科疾病治療中心;2012年普外科(含胃腸外科)成為國家臨床重點專科;2013年成為重慶市普通外科(含肝胰小腸移植)醫療質量控制中心;同年,由國家衛生計生委正式授予“重慶市微創外科手術培訓基地”。2019年,重慶市胃腸外科聯盟成立,重醫一院胃腸外科擔任重慶市胃腸外科聯盟理事長單位。科室是重慶市抗癌協會理事長、重慶醫院協會外科專委會主任委員、重慶市抗癌協會胃癌主任委員、胃腸間質瘤主任委員單位。科室現有三個病區,開放床位210張,年手術臺次2000余臺,現有醫生37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9人,博士學位獲得者23人。專科硬件及專科技術對胃腸道腫瘤的早期診斷、胃腸癌術式的選擇、直腸癌的保肛術式等進行了深入研究,具有豐富的經驗。率先在重慶市開展腹腔鏡結直腸手術,腹腔鏡胃手術,直腸癌保肛率。2016年,我科開展首臺腹腔鏡輔助下經腹經肛全直腸系膜切除術(Ta-TME),顯著提升了中低位直腸癌患者的保肛率,開啟了重慶市直腸癌超低位保肛的新篇章。同年成功開展重慶首例完全機器人結直腸癌根治術。2019年,科室牽頭完成重慶市重點疾病防治技術攻關項目“結直腸癌防治技術攻關研究與應用示范”,開始在重慶市進行腸癌篩查,總篩查人數2.6萬人。2021年開展了針對胃腸道腫瘤轉移性腹膜癌的腹腔熱灌注化療,顯著延長了胃腸轉移性腫瘤的生存期,為傳統意義上不可手術的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療手段。我科針對進展期胃癌開展了包括手術治療、介入化療栓塞、免疫治療的綜合治療手段。在綜合治療模式的基礎上,初始不可切除的胃癌整體轉化率高,大量就診時無手術機會的患者在轉化治療后緩解甚至完全緩解。2013年,重慶首個胃腸間質瘤專病門診在我院開設。2018年,重慶抗癌協會胃腸間質瘤專業委員會成立,我科為首屆主任委員所在單位。單中心近1千例胃腸間質瘤患者的生存期及生活質量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胃腸外科在炎癥性腸病(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外科治療、腸內腸外營養支持治療以及腫瘤化療方面,已形成一套完整、規范、成熟的治療體系,建立了穩定的炎癥性腸病診治多學科團隊(MDT)。針對由炎性腸病等導致的復雜腸瘺具有相當的治療經驗,并開始探索小腸移植在短腸綜合征中的應用。另外,我科率先在國內開展了肥胖及2型糖尿病綜合治療門診,并設置減重亞專業方向,在重慶地區率先開展針對肥胖的外科治療。尤其擅長治療合并多種并發癥的超級肥胖(BMI>50)患者,先后成功治愈兩個重慶第一胖(BMI>70Kg/m2),被譽為重慶的“第一胖殺手”。胃腸外科擁有獨立的胃腸鏡中心,胃腸鏡中心在胃腸道超微創手術方面,技術力量位于重慶前列。此外,我科還開展食道測壓、食道24小時PH檢測,肛門直腸測壓,針對胃腸動力障礙性疾病有精確的檢測方式,為頑固性呃逆、反酸及便秘的患者帶來福音,并在此基礎上開展針對胃食管反流、食管裂孔疝的外科治療,有效地解決了內科治療的難點。腹腔/腹膜后巨大腫瘤,特別是侵犯周圍臟器的情況被多數醫院視為手術的禁區。自2010年開始,我科共開展腹腔/腹膜后巨大腫瘤切除術約400余臺,手術常規聯合周圍臟器切除、泌尿系重建、胃腸道重建,曾為一腹腔35cm脂肪肉瘤腫瘤患者行“腹腔巨大腫瘤切除+右腎切除+胰十二指腸切除+右半結腸切除”,術后患者存活至今。  收起>>

        專家列表

            • 主任醫師
            • 副主任醫師
            • 主治醫師
              科室 時段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暫無出診信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泗洪县| 潜山县| 武定县| 醴陵市| 拉孜县| 阳春市| 西峡县| 利川市| 淮南市| 通榆县| 五家渠市| 乐至县| 昔阳县| 西华县| 河北省| 民县| 广河县| 本溪| 石景山区| 丽水市| 江源县| 周宁县| 兴山县| 黎川县| 丰县| 光泽县| 江西省| 吴桥县| 满洲里市| 茂名市| 丰县| 武威市| 金川县| 肇东市| 陇川县| 大宁县| 玉林市| 广宗县| 宜昌市| 左贡县| 赤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