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重慶市中醫院中醫科是重慶市首家中醫經典專業臨床學科,是醫院最具中醫特色的科室之一。中醫經典科是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以中醫治療為主要診療手段的綜合科室。科室擁有一支中醫經典理論功底扎實、臨床經驗豐富、診療技術過硬、醫德醫風良好的醫療護理團隊。科室始終堅持以“中醫藥特色診療”為主的發展思路,充分突出中藥和各種中醫特色療法的綜合運用,中醫特色氣氛濃...
展開>>
介紹:
重慶市中醫院中醫科是重慶市首家中醫經典專業臨床學科,是醫院最具中醫特色的科室之一。中醫經典科是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以中醫治療為主要診療手段的綜合科室。科室擁有一支中醫經典理論功底扎實、臨床經驗豐富、診療技術過硬、醫德醫風良好的醫療護理團隊。科室始終堅持以“中醫藥特色診療”為主的發展思路,充分突出中藥和各種中醫特色療法的綜合運用,中醫特色氣氛濃厚,臨床療效顯著。科室環境溫馨典雅、舒適怡人,中醫文化氛圍濃厚,目前開放病床42張,其中含監護病床4張,單人病房2間,門診診室2間,同時配備門診中醫綜合治療區、灸療室、煎藥室、遠程會診室等功能分區。科室現有無創呼吸機、有創呼吸機、高流量吸氧機、心電監護儀、電除顫儀等現代搶救設備,有中醫定向透藥儀、超聲藥物透入儀、電針治療儀等中醫治療設備。重慶市中醫院中醫科是成都中醫藥大學、貴州中醫藥大學、重慶醫科大學中醫藥學院等中醫專業臨床實習基地,每年接收大量規培生、進修生和實習生來科學習及培訓,科室提供中醫經典教學及臨床實踐。科室人員長期從事經典中醫臨床、教學、科研工作,現有醫護人員40余人,其中主任中醫師6人,副主任中醫師3人,主治醫師4人,住院醫師4人,康復技師1人,護理團隊20余人。中醫科主要運用中醫經典理論和名醫大師經驗為學術指導,運用中醫手段為主治療心肺疾病,同時兼顧其他專科疾病及疑難雜癥。中醫經典科中醫特色濃厚,充分發揮中醫中藥簡、便、驗、廉的優勢。中藥湯劑由專業技術人員采用傳統陶罐煎制方法,保證藥效。科室綜合運用中藥湯劑、中藥膏方、中藥丸劑、中藥散劑、針刺療法、火龍灸、督脈灸、固元灸、雷火灸等各種灸法。中藥竹罐、平衡火罐等各種罐法、銅砭刮痧、推拿按摩、中藥貼敷、耳穴埋豆、耳尖放血等耳穴療法、中藥沐足、穴位注射、中藥熏蒸、刺血療法、中藥蠟療等中醫特色傳統療法。科室研發多種實用中醫藥外治藥物如五子散等多種熱奄包、各種足浴包、清熱止痛的四黃散、中藥代茶飲等,使患者在門診就能得到簡便直接的治療,改善了患者的就醫感受,深受患者和家屬歡迎。科室回歸經典中醫原貌,收治中醫內科病種,以心肺疾病為主攻方向,同時兼顧其他專科疾病及疑難雜癥。目前科室主要收治病種如心力衰竭、高血壓病、冠心病、肺心病、心肌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小結節、肺部感染、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頸動脈硬化、糖尿病、胰腺炎、急慢性胃腸炎、心肌梗死恢復期、腦梗塞恢復期等。各種疑難雜癥,如不明原因發熱、難治性失眠、難治性汗癥、慢性腹瀉、頑固便秘、各種痛癥、骨性關節炎、難治性痛風、風濕免疫類疾病、頑固性皮膚病、各種腫瘤的中醫治療等。根據科室特點與定位,以心肺疾病為主攻方向,優勢病種包括2個危重癥(心力衰竭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3個難治病(難治性高血壓、肺小結節和頸動脈硬化)。針對優勢病種,以經典中醫理論為基礎,結合名老中醫臨證經驗和醫院臨床實踐基礎,廣泛挖掘地方流派特色,遴選中醫民間特色療法,梳理總結診治思路。通過臨床實踐,優化形成以中醫治療為主的中醫經典科優勢病種診療方案并推廣應用。(一)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心臟的收縮功能和/或舒張功能發生障礙,從而引起心臟循環衰竭的一種臨床綜合征,是危害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目前中醫藥治療慢性心力衰竭已積累了比較豐富的臨床經驗,具有療效較好、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的特點。中醫藥在延緩心力衰竭、改善患者臨床癥狀、處理西藥治療心衰的不良反應上顯示了獨特療效,并具有一定的優勢。中醫經典科研究團隊創造性提出“養心、治心、康心”三位一體序貫式慢性心力衰竭治療康養模式,在心衰急性期-恢復期-穩定期序貫給予中醫藥綜合技術干預,形成了“三位一體”獨具特色的慢性心力衰竭治療康養模式,對于改善患者心衰癥狀,提高生活質量有良好療效。心力衰竭急性期以“破格救心湯”為主方加減治療,對改善心衰病人心臟功能,減輕心衰癥狀有顯著療效,恢復期運用科室研制的經典經方桂枝五苓丸口服,穩定期配合各種中醫特色療法,對于改善患者活動耐量,減少住院次數,提高生活質量有良好療效。中醫科圍繞心力衰竭的研究先后獲得省部級等各級別課題十余項,發表學術論文百余篇,包括多篇SCI論文,出版專著十余部,其中副主編1部獲中華中醫藥學會學術著作二等獎;獲得發明專利多項,參與獲得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質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根據其癥狀特點,屬于中醫學“肺脹”“喘證”等范疇。中醫藥在延緩肺功能下降、改善臨床癥狀、對抗止咳平喘西藥的不良反應上顯示了獨特療效,并具有一定的優勢。慢阻肺急性發作期以經典經方“變通小青龍湯”配合中醫特色療法,對改善慢阻肺病人肺功能,減輕咳喘癥狀有顯著療效。恢復期運用經典經方附子理中丸合參蛤散加減改善患者喘累癥狀,減少住院次數,提高生活質量有較大的幫助。(三)難治性高血壓:難治性高血壓指應用合理聯合的最佳及可耐受劑量的3種或3種以上降壓藥物(包括利尿劑)后,在一定時間內(至少>1月)藥物調整的基礎上血壓仍未控制在140/90mmHg以下者,或服用4種或4種以上降壓藥物血壓才能有效控制,是一種難治性疾病。在中醫整體觀念的指導下,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礎上,通過中醫辨證論治和中醫綜合特色療法,能有效降低患者血壓,減少難治性高血壓患者的降壓藥物使用種類和劑量,起到增效減副的作用。科室運用中醫經典理論,通過和解少陽,順降陽明,平肝潛陽,化痰活血等方法在治療難治性高血壓方面取得了良好療效。(四)肺小結節:肺小結節多是慢性炎癥肉芽腫、腺瘤樣增生或肺癌等,肺小結節為現代社會發病率逐年增高的疾病,一般肺小結節大于8毫米需要西醫外科手術干預,在肺小結節外科干預前,西醫一般以定期復查胸部CT為主要觀察隨訪手段,若單純定期CT復查不做其他處理,則又給患者帶來相當的心理負擔,是一種難治性疾病。在這個階段進一步發揮中醫在干預肺結節中的作用顯得十分重要。中醫通過辨證論治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散結消癥的作用。科室運用中醫經典理論,采用益氣健脾,化痰活血,散結消癥等方法治療,并研制出化痰活血散結方治療肺小結節取得了良好療效。(五)頸動脈硬化:頸動脈硬化是全身動脈粥樣硬化在頸動脈的表現,頸動脈斑塊是全身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形成和演變的反映窗口,其引發的心腦血管事件已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重要殺手。中醫科通過既往臨床研究,發現頸動脈斑塊的病位主要在血脈,本虛主要以氣虛為主,標實主要為瘀血、痰濁、熱毒等多見,總結出“氣虛痰濁、瘀毒互結”是頸動脈斑塊形成的主要病機,益氣活血、化痰解毒是其主要治法,并在此基礎上研制出三黃穩斑湯,三黃穩斑湯具有益氣活血、化痰解毒之功效,具有減輕頸動脈斑塊的效果。重慶市中醫院中醫科是重慶市首個中醫經典專業的臨床學科,是推動首批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重點中醫醫院建設的重要載體,是運用中醫思維、突顯中醫特色與優勢的重要陣地。重慶市中醫院中醫科與廣東省中醫院中醫科開展全方位醫療技術指導合作,合作進一步提升了學科在重慶地區的影響力。科室聘請廣東省中醫院中醫科顏芳主任為客座教授,顏芳主任團隊每月安排指導老師來中醫科進行學術講座和查房指導。為實現以病人為中心,讓患者更好地得到純正高效的經典經方診療,解決疑難/危重病人的實際問題,使患者得到及時、有效的中醫治療,中醫科建立了遠程會診室,并與廣東省中醫院中醫經典科建立遠程會診機制。雙方就會診的疑難/危重病人進行充分討論并制定最佳診治方案,并在患者住院過程中密切隨訪,持續跟蹤治療反應,顯著療效,救治了大量疑難/危重病人。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