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深圳市兒童醫院兒童保健科,成立于1998年。2020年5月,兒童保健科與心理科、言語治療科整合為“兒童保健與心理健康中心”,致力于促進兒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中心按照國內外高水平兒童保健與心理衛生門診標準進行建設,承擔全市及周邊地區兒童青少年生長發育及心理/精神障礙相關疾病的診療工作,建立了健康促進、臨床診療與康復矯治三級工作模式,年均門診量約12...
展開>>
介紹:
深圳市兒童醫院兒童保健科,成立于1998年。2020年5月,兒童保健科與心理科、言語治療科整合為“兒童保健與心理健康中心”,致力于促進兒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中心按照國內外高水平兒童保健與心理衛生門診標準進行建設,承擔全市及周邊地區兒童青少年生長發育及心理/精神障礙相關疾病的診療工作,建立了健康促進、臨床診療與康復矯治三級工作模式,年均門診量約12萬,外地患者輻射率約20%。中心技術力量雄厚,現有醫護人員97人,其中主任醫師2名,副主任醫師4名,主治醫師13名;博士后聯合導師1人,博士生導師1名;海外高層次人才2人,博士6人,碩士28人,多人有海外學習經歷。中心依托深圳市“三名工程”項目,引進“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王玉鳳教授注意缺陷多動障礙醫學團隊”,與美國發育行為兒科學會、美國紐約城市大學、北京師范大學、香港理工大學、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北京大學、中山大學等進行合作,為“南京市特殊教育學校”的實習及教學基地。中心主持國家及省、市級項目二十余項,發表SCI 50余篇,中文核心期刊100余篇。已培養碩士多名,聯合培養博士后1名。每年開展2-3次繼續教育項目,培養進修醫師多人。中心主任為楊斌讓主任醫師/教授,心理學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博士后聯合培養導師。美國愛荷華大學訪問學者,任中華兒科學會發育行為組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兒童健康專委會委員、廣東省婦幼保健協會兒童保健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兒科學會發育行為組副組長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通訊評審員,《當代兒科雜志》《中國兒童保健雜志》《中國婦幼健康研究》《中國心理衛生雜志》《教育生物學》編委;參與多動癥專家共識、全國高等學校及規范化培訓教材編寫工作。中心下設兒童保健部(A棟7樓),臨床心理部(A棟5樓),言語治療部(A棟2樓)及早期綜合發展部(一樓AB樓連廊處),開展基礎保健(高危兒、營養不良等)管理、早期綜合發展、神經發育障礙/精神障礙的臨床診療及孤獨癥、語言障礙、學習障礙、智力障礙等疾病的矯治/訓練康工作。兒童保健部兒童保健部占地約750平方米,擁有超聲骨密度儀、耳聲發射聽力篩查儀、視力篩查儀、心理發育篩查量表、語言發育篩查量表、孤獨癥篩查量表等,年門診量約6萬,每年開展1-2次國家繼續教育學習班或市級繼續教育學習班,且參與帶教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學生及進修醫生多名。兒童保健部主要專科特色1. 套餐體檢根據 0-6月、6-12月、1-3歲、3-5歲、7-12歲、12-17歲等不同年齡體格生長及神經心理發育特點,制定相應體檢套餐,篩查出體格生長偏離、發育偏離等,必要時轉相應專科診治。2. 入園體檢承擔深圳市幼兒園入園體檢,對3歲以上適齡入學兒童進行入園體檢,有相關體檢表格,體檢合格會蓋科室審核印章。3. 生長發育專科對兒童的生長水平、速度及勻稱度,以及神經心理發育進行評估,篩查體格生長偏離、行為及認知異常;評估喂養史,篩查喂養問題,進行喂養及早教指導;必要時轉專科診治。4. 營養專科通過體格生長監測、膳食評價、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對兒童營養進行綜合評估,對兒童營養問題(營養不良、肥胖、維生素缺乏與過量、微量元素缺乏等),兒童喂養問題(溢奶、換乳、輔食引入等)及進食行為及技能問題(挑食、厭食、咀嚼吞咽差等)進行個體化診治與指導。5. 高危兒專科對母親妊娠期及分娩期、新生兒期以及嬰幼兒期內存在對胎兒、嬰兒生長發育不利的各種危險因素的特殊人群,包括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巨大兒、新生兒窒息、缺氧缺血性腦病、胎糞吸入綜合征、顱內出血史等進行管理。由專科醫生對這些兒童進行接診、專案管理、定期隨訪、定期評估并進行早期干預指導;對發育遲緩兒童進行康復訓練如運動訓練、言語訓練、認知訓練等,提高高危兒的生活質量。6. 嬰幼兒睡眠專科嬰幼兒睡眠專科門診針對寶寶睡覺不踏實、頻繁夜醒、奶睡、抱睡、夜驚、夢魘等困擾,根據寶寶的具體情況及嬰兒睡眠發育規律提出個體化的建議指導,讓寶寶建立更好的睡眠規律。7. 食物過敏專科針對食物蛋白過敏引起的不同表現,如濕疹、蕁麻疹、嘔吐、腹瀉、便血、過敏性鼻炎、哮喘等進行診斷,提出飲食管理建議、定期隨訪治療效果及監測營養及體格生長情況。8. 身高促進專科通過詢問飲食、睡眠、運動、情緒、疾病等情況,檢測兒童的身高、體重,結合父母身高、發育及家族遺傳因素,綜合評價體格生長水平,了解骨齡發育水平,進行個體化身高促進指導,包括營養飲食指導、睡眠指導、運動指導、情緒管理及預防疾病指導等;定期監測兒童身高、體重增長情況,必要時復查骨齡;對于生長明顯偏離正常范圍的兒童需排外相關疾病,進行專科診治。言語治療部言語治療部占地200余平米,擁有較全面的語言評估工具及語言治療策略,配備聽力篩查與診斷性聽力檢測設備,新型聽覺統合訓練儀、經顱磁刺激治療儀、經顱直流電治療儀等先進設備,年平均門診量達1.0萬余人次,語言治療及特殊康復訓練2.8萬余人次,多次開展國家省市級醫學繼續教育培訓班和言語治療技術培訓班。言語治療部主要為有各類語言障礙的兒童及其家庭提供專業的臨床診治、言語訓練、家庭干預等服務,服務對象包括患有語音清晰度差(口齒不清)、語言能力發展遲緩、語言理解及表達能力不足、語言流暢缺陷(口吃)、聽力損傷語言障礙、腭裂術后語音不良等相關障礙的兒童。1.語音障礙治療:不同類型語音障礙兒童及家庭制定不同方式的治療方案。宣教式的早期干預(親子示范課):①開展示范并講解目標音發音位置及方法。②讓家長了解孩子整體發音情況,提高家長對孩子發音情況的關注度。③科普語音干預手段,引導家長在對幼兒開展一組發音練習,為后面語音小組訓練打基礎。小組專項治療:①評估統計兒童錯誤音并情況分組做針對性指導。②在課上對孩子錯誤音行重復練習提高發音正確率,穩定正確發音。③手把手指導家長對幼兒開展個別錯誤音發音練習?個別化治療:針對具備一定的認知理解及表達能力,且已達到目標語音習得年齡,但仍未習得該目標語音發音技巧的所有兒童,制定個別化治療方案,更具針對性同時針對不同原因導致語音障礙的兒童開展不同方向治療,如由口部肌肉功能薄弱所致語音不清晰兒童,通過口肌工具、結合口肌發音工具知道家長和孩子訓練口肌發音的方法和技巧;或對腭裂術后兒童進行腭裂語音治療。2.語言流暢度治療(口吃):針對語言流暢度異常的兒童,開展家長培訓,讓家長參與開展間接治療,并針對兒童不同階段、年齡、能力等,進行分組做針對性指導。在口吃治療中,針對不同能力兒童選用口吃矯正法、流暢塑性法、節律法等開展多種直接治療。3.語言發育遲緩治療:針對不同程度發育遲緩兒童開展不同方式的治療。家長培訓與發育親子治療:通過宣教式的家長培訓及親子課堂,手把手教予家長,如何在家庭中扮演孩子最重要的孩子的指導者,同時帶領家長了解孩子目前的發育階段,治療師將會針對不同家庭給出實用可行的家庭建議,并教予家長如何在家庭玩樂及繪本閱讀中增加孩子的溝通動機,提高孩子的理解及表達能力。小組專項治療:針對語言發育遲緩無語言、少量語言、語言理解、表達及溝通能力較落后兒童,開展小組治療,增加兒童的社交能力,通過模仿和競爭,促進孩子的認知理解能力與行為管理能力的提高。4.個別化治療:針對合并其他共病的兒童,制定個別化治療方案,更具針對性4.嗓音障礙治療:針對嗓音障礙兒童,采用共Lessac-Madsen鳴嗓音療法進行治療,該療法是由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Katherine Verdolini Abbott教授設計的一套系統的嗓音發聲訓練。其中,《嗓音探險》是共鳴嗓音療法的兒童版,其生物力學上的要求和成人版相同,遵循了成人版所參照的運動習得和加強依從性的原則,同時結合兒童心理學和行為管控方面的知識,調整了訓練的方法,采用了大量具體、生動的教學活動和發聲游戲,此方法開創了國際兒童嗓音治療的新里程。5.語言綜合能力評估:針對不同年齡段、能力的兒童,選用合適的語言評估,如夢想DREAM評估、非標準化言語能力評估、0-3歲嬰幼兒語言能力評估等,結合評估結果給予針對性家庭干預建議。早期綜合發展部早期綜合發展部占地180余平方米,配備新型聽覺統合訓練儀、經顱磁刺激治療儀、經顱直流電治療儀、腦部超聲波治療儀等先進設備。早期綜合發展部言語治療部主要為孤獨癥、社交障礙、學習困難及各類有生長發育高危因素的兒童及其家庭發展促進干預。1.家庭喂養規劃:針對在養育過程中遇到疑惑、困難、分歧,以及因喂養方式不當導致嬰幼兒體格生長受限的帶養人,教授其嬰幼兒喂養的基本知識及實踐技能,支持養育人以最佳方式喂養嬰兒及幼童。本項目主要涉及母乳喂養、輔食添加、培養良好進食行為等相關內容, 主要針對0-36月齡嬰幼兒家庭,一次性套課約150分鐘。2.運動訓練:針對運動發育落后或發育遲緩兒童,進行早期干預家庭指導及康復運動訓練。3.言語促進:針對語言發育遲緩兒童進行早期干預治療,根據兒童語言發育程度,選用不同治療形式:1)家長培訓及親子課堂,指導家長如何在家庭活動中增加兒童溝通動機、提高理解及表達能力;2)小組專項治療,提高兒童的認知理解與行為管理能力及促進社交能力發展;3)針對其他共患病兒童,開展個別化治療。4.親子養育:針對不同年齡段兒童心理發展特點進行親子養育指導,促進早期發展。5.學習能力訓練:適用智力發育落后、學習能力不良、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銜接有困難的兒童,開展小組治療及家長培訓,提高兒童的認知能力與學習能力。6.孤獨癥訓練:適用孤獨癥譜系障礙兒童,根據兒童認知能力水平及癥狀程度,采用相應的治療形式:1)孤獨癥親子訓練,結合基礎理論授課和實操訓練,指導家長如何在家庭活動中展開干預;2)小組專項治療,適用于行為能力、配合度、語言能力較好、能表達簡單要求、可獨立上課的兒童;3)個別化治療,適用于癥狀程度較重、語言能力較弱、不可配合獨立上課的兒童。7. 社交技能:適用于社交技能不良或課堂適應困難的兒童,采用super skills課程,逐步引導兒童習得社交技巧并類化到生活情境中,幫助兒童適應家庭、社區和學校的人際交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