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燒傷科始于1954年,當時云南省水泥廠一次事故燒傷6人,最大燒傷面積75%TBSA,后經外科全力救治,全部治愈出院。1958年12月,昆明市第二鋼鐵廠工人張定柱不慎落入高溫冷卻池,燙傷面積達81%TBSA,其中深II°以上達65%,當即邀請附一院藍瑚教授、昆明軍區總醫院劉夢珩教授等全市中西專家指導治療,最后病人痊愈,創造了當...
展開>>
介紹:
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燒傷科始于1954年,當時云南省水泥廠一次事故燒傷6人,最大燒傷面積75%TBSA,后經外科全力救治,全部治愈出院。1958年12月,昆明市第二鋼鐵廠工人張定柱不慎落入高溫冷卻池,燙傷面積達81%TBSA,其中深II°以上達65%,當即邀請附一院藍瑚教授、昆明軍區總醫院劉夢珩教授等全市中西專家指導治療,最后病人痊愈,創造了當時繼上海廣慈醫院(現上海瑞金醫院)搶救煉鋼工人邱才康大面積燒傷成功之后,國內第2例、省內首例治愈大面積燒傷的經驗。《云南日報》于1959年1月17日作了“與死亡搏斗——中西醫合作的一次勝利”的報道。受到云南省衛生廳和昆明市衛生局的表彰。1966年1月,醫院新建的燒傷病房接收第一例燒傷病人袁荃珍,同年4月,全國婦聯執行委員王光美專程到院看望袁荃珍。1982年,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燒傷科獨立建科。同年,為推進云南省燒傷醫療技術的發展,云南省衛生廳下文在昆醫附二院建立“云南省燒傷研究中心”,實行“一套編制兩塊牌子”,對外為云南省燒傷研究中心,對內為燒傷科。1991年11月,6層燒傷樓建成。2008年5月批準為“云南省燒傷研究所”,目前是“國家藥物臨床試驗基地”、“省級重點臨床專科”、“云南省繼續醫學教育培訓基地”。燒傷科60余年來,在段體武、馬克嫻、陳叢云、付晉鳳、魏迪南等老一輩專家的領導下,在現任學科帶頭人劉文軍主任的帶領下,經全體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2020年度中國醫院科技量值排名全國第14名,奠定了燒傷科在云南省領先、國內知名的學術地位。特色醫療:燒傷科承擔著云南省內突發事件燒傷救治的組織指導工作,本專業已形成了燒傷早期救治、早期康復介入、后期瘢痕綜合防治的系統化治療體系。瘢痕治療采用激光、壓力、藥物、物理治療等綜合療法療效顯著。對急慢性創面、特殊部位復雜性創面,如壓瘡、糖尿病足、靜脈性潰瘍、手術切口感染、骨關節外露等,采用以創面負壓封閉技術、功能敷料、皮瓣及顯微外科修復的手術方法,創面修復技術獨具特色。技術優勢:燒傷病房建筑面積4330平方米,現可開設病床102張,分為燒傷危重病區、輕中度燒傷及整形病區、康復病區、燒傷專科門診、燒傷凈化手術室、燒傷研究室。科室現有醫務人員92人,醫生25人,其中正高6人,副高11人,博導1人,碩導5人。近年年均門診量2.3萬余人、住院病人1500余人、手術近1000余臺。科教成果:建科以來17項科研獲獎,其中獲“云南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項,“云南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8項,“云南省小發明三等獎”2項,“省衛生廳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4項,獲得發明專利5項,實用新型專利30余項。承擔國家自然基金項目6項,參編書籍10部,全科醫護在各級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300余篇。培養博士7人,碩士50余人。對外合作交流:科室目前與西南醫院全軍燒傷研究所、上海長海醫院燒傷研究所及美國WakeForest醫學中心、香港、臺灣有關機構有著良好的合作關系,為人才培養和臨床、教學、科研發展奠定了基礎。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