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危重醫學科:1986年初,由全國著名危重病專家陳浩輝教授帶領的醫護人員組建成了國內最早的監護病房之一:外科監護病房。1991年7月原外科監護病房搬入三病區新大樓正式成立危重醫學科(ICU)。2005年底,危重醫學科搬入新的外科大樓,床位19張,是當時中國唯一的全單間ICU病房,配備有現階段先進的硬件設備。經過近30年的發展,目前,危...
展開>>
介紹: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危重醫學科:1986年初,由全國著名危重病專家陳浩輝教授帶領的醫護人員組建成了國內最早的監護病房之一:外科監護病房。1991年7月原外科監護病房搬入三病區新大樓正式成立危重醫學科(ICU)。2005年底,危重醫學科搬入新的外科大樓,床位19張,是當時中國唯一的全單間ICU病房,配備有現階段先進的硬件設備。經過近30年的發展,目前,危重醫學科已成為中國重要的危重病學中心之一,是一個集醫療、教學、科研于一體的臨床科室。年收治病人超過1000例,為醫院危重病人治療提供了有力的保證。危重病學科的建立,既提高了醫院的總體醫療救治水平,也標志著醫院向現代化的建設邁進。在金清塵和陳浩輝等教授的領導和幾代人的不斷努力下,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危重醫學科已成為中國重要的危重病學中心之一,是一個集醫療、教學、科研于一體的臨床科室。從建科伊始的4張床位發展到如今擁有19張床位,年均收治病人由200例到如今的1000余例,為醫院危重病人治療提供了有力的保證。危重醫學科現有特聘專家3人、博士生導師3人、碩士生導師1人;教授、主任醫師6人、副主任醫師4人、主治醫師2人、住院醫師6人的醫生隊伍和副主任護師1人、主管護師8人、50多名訓練有素的護士組成的護理隊伍組成。危重醫學科擁有現今國內外先進的醫療設備,包括Drager吊塔,DragerEvitaXL、Servoi、PB840等呼吸機,Picco監測儀,Aquarius床旁血濾機,自動咳痰機、輸液泵管理系統、便攜式超聲等,硬件環境及設備目前居國內一流。危重醫學科陳浩輝教授在多年的臨床實踐中,極其重視臨床一線工作,對危重疑難病人經常親臨床旁進行觀察和治療,在他的指導和帶領下,外科和危重醫學科成功搶救了許多被認為救治難度極大甚至救治無望的病人。數十年來,陳浩輝教授積累了極其豐富的救治疑難病例和搶救危重病人的經驗,能在極其復雜的病情變化中把握正確的治療方向。在20世紀80年代他就把重癥胰腺炎的死亡率降至20-30%。他還在20世紀90年代初就實行安全低壓通氣呼吸機治療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除了原發病無法救治的病例外,統計到20世紀90年代末,沒有發生過因為呼吸機損傷和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死亡的病例。他還在20世紀90年代開始實行把重癥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目標定為120-130mg/dl以下,使危重醫學科的危重病人死亡率一直低于國內外文獻報道。危重醫學科金清塵教授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積累了許多寶貴的臨床經驗,尤其是在疑難危重病人的氣管插管、中心靜脈置管方面總結了許多技巧和經驗,并手把手交給年輕醫生。并在國內較先提出氣管插管病人膨肺的方法,使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率大大降低。近年來,在朱曦、么改琦及馬朋林主任帶領下,大力進行學科建設和人才梯隊建設、引進和培養人才相結合。組織科室力量編寫北醫三院ICU工作手冊,使科室工作有據可依,規范高效。同時科室頻繁進行國內外學術交流,緊跟國際前沿,積極開展新項目。近年有多名醫生經過努力獲得博士學位,多位醫師出國進修。科室劃分出四個專業組:1.危重病呼吸循環專業組2.危重病胃腸專業組3.危重病血液凈化組4.危重病感染凝血及孕產婦專業組。每個專業組有目標、有計劃、有條不紊地進行各自的工作。近幾年開展的新項目有:持續床旁高流量靜脈-靜脈血液濾過;休克的早期及進一步目標指導性治療(EGDT、AGDT);ARDS的肺復張的臨床應用;應激狀態下的腎上腺皮質激素的替代治療;支氣管肺泡灌洗;經皮內窺鏡胃造瘺技術;顱腦損傷的顱內壓檢測及亞低溫治療等。腹腔間隔室綜合征的綜合治療等以及ECMO治療嚴重呼吸衰竭。危重醫學科還在肝移植、胰腎聯合移植、高位頸脊髓損傷等病人的術后治療和護理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各種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及多臟器功能衰竭等多種危重癥的搶救和治療水平,均達到國內一流水平,病人死亡率低于危重病人病情嚴重度評分APACHEII預測值,年均總死亡率低于5%,感染中毒性休克死亡率低于10%。救治了數名6個器官系統功能不全的病人引起了危重病業界的極大關注和贊譽。在國家重大突發事件中有我們的身影,如SARS、汶川大地震、奧運會安保工作、甲流等。2009年底,采用ECMO技術首例成功救治重癥甲流患者,受到業界贊譽。近5年科室發表文章共50多篇,其中SCI8篇,全科共申請到國家、省部級各種基金10項。多次舉辦全國培訓班,收到很好的反響。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