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北京積水潭醫院皮膚性病科成立于1956年建院之始,1989年因性病復燃,按照市衛生局統一要求更名為皮膚性病科。任誠、龍振華、何木蘭等老一輩專家為科室的專業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設備配置二氧化碳激光治療機(3臺)、激光/脈沖光光子工作站(2臺)、光子治療儀(2臺)、Q開關Nd:YAG激光治療儀、射頻治療機、紫外線治療機、高頻雙極電凝器。專業技術1、業務...
展開>>
介紹:
北京積水潭醫院皮膚性病科成立于1956年建院之始,1989年因性病復燃,按照市衛生局統一要求更名為皮膚性病科。任誠、龍振華、何木蘭等老一輩專家為科室的專業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設備配置二氧化碳激光治療機(3臺)、激光/脈沖光光子工作站(2臺)、光子治療儀(2臺)、Q開關Nd:YAG激光治療儀、射頻治療機、紫外線治療機、高頻雙極電凝器。專業技術1、業務專門從事皮膚病性病的診斷治療,主要包括:過敏性皮膚疾患:利用皮膚斑貼試驗、血清過敏原IgE28和IgG14等項技術查找致病原因并做針對性治療。感染性皮膚疾患:利用細菌學、真菌學、病毒學和相關病原體及抗體檢查診斷急慢性感染性皮膚病。美容性皮膚疾患:利用多種激光等物理治療設備并結合藥物治療,對于常見的痤瘡、瘢痕、黃褐斑、白癜風、皮膚松弛老化、多毛等損容性疾病進行治療。以皮膚損害為主的風濕性疾病(結締組織病)的診治。筋膜炎、銀屑病性關節炎、植入物引起的系統性接觸性皮炎、創(燒)傷性濕疹、糖尿病性皮膚損害、淤積性皮炎等與其他科室相關性疾病的診治。皮膚體表腫物切除。2、人才梯隊主任醫師1人,副主任醫師2人,主治醫師3人,住院醫師2人,主管護師1人,護師2人。其中醫學博士5人,碩士2人,3名護士中有本科2名,并逐漸形成了脫發治療團隊,激光治療團隊,銀屑病治療團隊等有特色的治療門診,開展精細化治療,深受患者好評。科研教學與學術交流1、專著、論文《念珠菌病》、《實用梅毒學》、《梅毒病學》、《性傳播疾病診斷與藥物治療學》、《龍振華教授診治皮膚病經驗集》。2、教學承擔北醫本科及護校教學工作。3、學術交流1980年至1983年,龍振華主持每月一次的周三下午全市皮膚科會診。1989年9月,龍振華主持北京首屆性傳播疾病研討會,邀請北醫、協和的皮膚性病學專家交流探討普及性傳播疾病。1990年6月,龍振華主辦性傳播疾病學習班,學院來自多省市。4、人才培養潘靖、苗鋼完成在職碩士學習,王玲艷完成公派瑞士蘇黎世大學醫院學習。應急救援事件1990年何木蘭、陳巖參加北京亞運會運動員村醫療中心工作。1998年9月鄺捷參加抗洪醫療隊赴內蒙赤峰救災。2003年苗鋼參加醫院抗擊非典一線戰斗。2004年至2006年鄺捷參加中國第19期幾內亞醫療隊。2008年苗鋼參加北京奧運會場館醫療服務。主要榮譽1、國家級2007年,龍振華獲得中國醫師協會皮膚科分會杰出貢獻獎。2、廳局級集體:1985年,張石革、龍振華、袁潤英、曹正仁“40%尿素霜劑的臨床應用”獲北京市衛生局獎。科室大事記1、1956年1月建立皮膚性病科,醫護人員有王作新、任誠、李玉秀等人,設置病床10張。2、1958年為成立燒傷科等發展需要,皮科病房撤銷。王作新到中央皮膚性病研究所(現醫科院皮研所)進修學習3、文革開始后科內領導班子解散,后期指定殷志宇負責皮膚科行政管理工作。4、1979年龍振華由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研究所調至醫院擔任皮膚科主任。5、80年代初期,由龍振華提議,曹正仁技師開展的甲癬封包治療治愈了大量患者,得到《光明日報》等媒體宣傳6、1984年殷志宇調離至安貞醫院任皮膚科主任。7、1986年何木蘭擔任科主任,龍振華晉升北醫教授。8、1988年李民英調離至天壇醫院,以后任皮膚科主任。李海貝在科內開展中藥倒模面膜和二氧化碳激光等美容治療。9、1995年鄺捷擔任科主任。10、1996年吳大衛調離至煤炭總醫院任皮膚科主任。李海貝借調醫務處。11、2004年至2006年,谷雪虹代理皮科行政管理工作,開展染料及二氧化碳激光等項治療。12、2004年4月,醫院主辦“龍振華行醫50年紀念座談會”,北醫、協和、首醫系統、解放軍總醫院和空軍總醫院等多家醫療單位的20余位專家到會共賀。13、2009年至2012年派員參加回龍觀鎮醫院每周兩天門診。14、2015年回龍觀院區開業第三年,科室門診量結束多年徘徊在2萬多的狀況,達到6萬人次。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