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積水潭醫院

        三級甲等

        介紹: 急診科前身是1956年1月28日建院之初的綜合急診室,1984年12月獨立成為急診科。2002年經北京市衛生局批準成立“北京市創傷、燒傷搶救中心”。同年,醫院任命王彥彬同志擔任急診科主任,2004年任命趙斌同志擔任科主任。2022年9月,醫院黨委任命田兆興同志為科主任。在歷任院領導的支持和幾代急診人的不懈努力下,科室隊伍不斷壯大,目前主任醫師3人,...   展開>>

        介紹: 急診科前身是1956年1月28日建院之初的綜合急診室,1984年12月獨立成為急診科。2002年經北京市衛生局批準成立“北京市創傷、燒傷搶救中心”。同年,醫院任命王彥彬同志擔任急診科主任,2004年任命趙斌同志擔任科主任。2022年9月,醫院黨委任命田兆興同志為科主任。在歷任院領導的支持和幾代急診人的不懈努力下,科室隊伍不斷壯大,目前主任醫師3人,副主任醫師7人,主治醫師17人,住院醫師16人;博士后1人,博士學位5人,碩士學位34人,公派留學回國1人;研究生導師2人。2021年12月,隨著醫院的高速發展,急診科轉變為一院三區的運行模式,現新街口院區急診科始建于2002年7月,建筑面積3987平方米;回龍觀院區急診科2014年11月正式運行,建筑面積1572平方米;新龍澤院區急診科2021年12月正式運行,建筑面積3400平方米。2024年回龍觀二期項目將投入使用,三院區總建筑面積將達到11500.46平方米。急診科核定床位數130張,(其中搶救室床位42張,留觀病房床位70張、EICU18張)。2022年5月,我院成功入選首批“國家緊急醫學救援基地”項目儲備庫,2022年12月,我院成功獲批“國家骨科醫學中心”。2023年3月,急診科入選“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也是醫院繼骨科、手外科、燒傷、運動醫學之后的第5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標志著急診科緊隨醫院高速發展,已經邁入了一個嶄新階段。二、科室理念/特色科室堅持秉承“生命至上、永不言棄”的救治理念,認真對待每一位來診患者,尤其會悉心照顧中老年患者及行動不便患者,曾積極為97歲橫紋肌溶解并發急性腎損傷的高齡患者開展床旁CRRT,經過多次專業化治療,患者康復出院;注重多學科協作,曾聯合其他科室共同救治高齡腔靜脈阻塞綜合征、全身高度水腫,合并心衰、腎衰、嚴重腰大肌出血患者,經過40余天綜合治療,患者轉危為安,順利出院;擅長疑難重癥的診治和搶救,包括各種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腹型過敏性紫癜、孕產婦不典型主動脈夾層等。急診科日常獨立開展急性心梗、腦梗、肺栓塞等靜脈溶栓治療,成功挽救了眾多生命。2022年,與心內科合作共同開展ECMO技術,為危重癥患者的搶救贏得了寶貴的時間。急診科三院區均配備功能齊全的亞專科診室、搶救區、EICU、留觀區、輸液區、放射、檢驗、藥房,和功能齊全的手術室等,能夠為患者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務。急診科以創傷、燒傷為特色,擅長多發創傷、成批傷,以及老年髖部骨折的救治工作。同時,對內科系統各種急危重癥,如心臟急癥、呼吸急癥、消化急癥、腎臟急癥、內分泌急癥、血液急癥、膿毒癥、多臟器衰竭、休克、急性中毒、急性腦血管病等的診斷、救治以及預防,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開展了多種POCT床旁檢測,床旁超聲、無創心排、微創血流動力學監測,以及床旁血濾、電子氣管鏡、胃腸可視系統、臨時起搏器植入、IABP、ECMO等檢查治療項目。科室配備呼吸機30余臺,床旁血濾機11臺,無創血流動力學監測儀2臺,微創血流動力學監測儀1臺,床旁纖維支氣管鏡3臺,床旁超聲2臺,可視胃腸系統1套等,并且注重多學科協作,形成了具有鮮明急診特色的急危重癥規范化救治模式。急診科已開通胸痛、卒中、創傷、消化道出血、危重孕產婦等重點病種的搶救綠色通道,年平均收治患者32萬余人,搶救危重患者1萬余人次。科室具有非常良好而濃厚的學習氛圍,重視教學與臨床實踐培訓,開展了一系列教學和實踐活動,包括急診氣道管理、呼吸機應用、中心靜脈置管、CRRT、心肺復蘇、各種急癥靜脈溶栓、急診相關指南與專家共識解讀、急診床旁超聲系列講課等等,科室配備了大量教學輔助用具,為各級醫生熟練掌握臨床技能創造了訓練平臺。同時,重視科研能力培養,成立了科研小組,定期開展科研討論與培訓,提升科室整體科研能力。三、學科影響力作為北京大學第四臨床醫學院,急診科一直承擔北醫本科、7年制和8年制的急診教學工作,2006年急診科獲批成為北京市14家醫院急診專科培訓基地之一,承擔北京市急診專業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任務。急診科目前擁有北京市中法急救醫學培訓中心高級模擬培訓專家3人,承擔北京市急診專科醫生培訓任務;主編、參編、編譯急診專業書籍10本,主編專家共識4項。科研方面,趙斌主任醫師1999年與北大醫院共同完成的課題《缺氧性肺動脈高壓的形成機制—內源性一氧化氮體系的綜合研究》,獲得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2004年課題《氣體信號分子一氧化碳體系與低氧性肺動脈高壓發病機制研究》,獲得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劉志偉副主任醫師獲得“青苗”、“學科新星”,2023年入選北京積水潭醫院高層次人才學科骨干。科室科研團隊基于缺氧性肺動脈高壓發病機制、急性肺損傷的發病機制和膿毒癥的發病機制,先后申請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5項,吳階平醫學基金1項,近10年來在國內外期刊發表學術論文百余篇。2015年,趙斌主任醫師組織了第一屆首都急診抗感染論壇,第一屆首都急診死亡病例討論會,第一屆北京積水潭急診論壇,至今已連續舉辦6屆,并擔任中國醫學救援協會急診分會副會長、中華醫學會北京分會急診專業委員會常委兼秘書、中國心胸血管麻醉急救與復蘇專業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急診醫師分會委員、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急診醫學專家委員會常委等職務。急診科主任田兆興主任醫師擔任中華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臨床技術培訓學組委員、亞洲急危重癥學會委員;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編委;CMJ,PlosOne,BMJOpen,《臨床急診雜志》等學術期刊審稿人;中法急救與災難醫學合作中心專家組成員;昌平區急診質控中心主任委員。急診科副主任王聰主任醫師擔任中華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青年委員;北京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災害救援協會理事;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胸痛分會委員會常務委員;中法急救與災難醫學合作中心專家組成員。急診科作為“中華護理學會急診專科護士實習基地”多次圓滿完成實習教學任務。急診科2012年開始對急診壓瘡病人進行規范管理,通過壓瘡護理小組采用的新理念和新藥物管理壓瘡病人,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壓瘡的好轉率大幅度提高。2017年開展對老年急性髖部骨折的多學科管理,制訂了病人術前規范化治療流程,提高了早期手術成功率。科室一貫堅持以臨床能力建設為根本,解決急危重癥、疑難雜癥為特色,依托北京積水潭醫院骨科、燒傷科等優勢學科,不斷創新發展,以創建世界一流的急危重癥診治中心及災難醫學救援中心為己任,追求卓越,努力成為推動“健康中國建設”、服務國家戰略全局的先行者和實踐者。四、科室榮譽1、薛艷麗護士長2012年11月被評為“北京市優秀護士”稱號。2、程偉護士2018年1月被評為“北京市優秀團員”稱號。3、張玉勤總護士長2018年1月被評為“北京衛計委優質護理示范個人”稱號。4、趙斌主任醫師在2020年被中國共產黨北京市委員會北京市人民政府評為“北京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5、阮箏護士在2020年年度①支援武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做出重大貢獻,記功。②被武漢開發區(漢南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評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白衣衛士”。③被中國共產黨湖北省委員會湖北省人民政府評為“最美逆行者”。④被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評為“首都抗疫天使”。⑤被北京護理學會評為“首都杰出護理工作者”。⑥被中國共產黨北京市委員會北京市人民政府評為“北京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⑦被中華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評為“急診抗疫先鋒”。6、李野護士在2020年度①支援武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做出重大貢獻,記功。②被武漢開發區(漢南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評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白衣衛士”。③被中國共產黨湖北省委員會湖北省人民政府評為“最美逆行者”。7、2015年~2016年度急診科榮獲共青團中央國家衛計委頒發的“青年文明號”稱號。8、2016年度急診科榮獲共青團北京市市委頒發的“青年文明號”稱號。  收起>>

        專家列表

            • 主任醫師
            • 副主任醫師
            • 主治醫師
              科室 時段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暫無出診信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湖县| 衡山县| 蚌埠市| 闽清县| 吉木萨尔县| 涟水县| 桦南县| 邵阳县| 井陉县| 土默特右旗| 沂源县| 潼南县| 南召县| 武汉市| 万年县| 宣城市| 进贤县| 当涂县| 延川县| 临洮县| 彩票| 永城市| 集安市| 合水县| 汝城县| 牙克石市| 加查县| 阜南县| 武邑县| 内黄县| 周至县| 阿克苏市| 汉源县| 滁州市| 从江县| 丽江市| 秦安县| 时尚| 财经| 青海省| 鹤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