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介紹: 肝外科:普通外科是國家臨床重點專科,肝膽外科是其中重要的一個分支。現有醫生21人,博士導師4人、碩士導師5人,教授5人,主任醫師3人,副主任醫師4人。講師、主治醫師3人,其中獲得碩士學位19人,博士18人。每年收治病人接近1500人,手術例數達一千多例。床位使用率達128.1%,病床周轉次數36.4,出院病人平均住院日14.9天搶救危重病次數42,...   展開>>

        介紹: 肝外科:普通外科是國家臨床重點專科,肝膽外科是其中重要的一個分支。現有醫生21人,博士導師4人、碩士導師5人,教授5人,主任醫師3人,副主任醫師4人。講師、主治醫師3人,其中獲得碩士學位19人,博士18人。每年收治病人接近1500人,手術例數達一千多例。床位使用率達128.1%,病床周轉次數36.4,出院病人平均住院日14.9天搶救危重病次數42,搶救成功率達99%左右。臨床工作:主要收治肝膽胰脾外科疾病病人,包括肝臟、膽道、胰腺、脾臟的良性和惡性腫瘤。主要有原發性肝癌、膽管癌、胰腺癌、膽囊癌、肝內外膽管結石、膽囊結石、胰腺良性腫瘤、門脈高壓癥、闌尾炎、腹外疝等等。主要開展的臨床研究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肝細胞肝癌合并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的治療2.肝細胞癌精準治愈性治療技術的探索與評價3.索拉菲尼聯合S-1治療原發性肝癌療效及機制探討4.肝癌微波消融后起免疫增強作用腫瘤抗原的篩選及功能分析5.計算機三維圖像技術對原發性肝癌進行精準肝切除6.預測索拉非尼治療肝癌療效的分子生物學標志物的探索7.S-1聯合索拉菲尼治療原發性肝癌療效及機制探討8.微波+射頻聯合治療小肝癌的臨床研究9.外周血調節性T淋巴細胞影響肝癌消融后抗腫瘤免疫反應的臨床研究10.肝切除治療肝內膽管結石的療效分析科學研究:近5年,我科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項,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12項,廣東省科技計劃廳基金共3項。每年在國內外各級雜志上發表論文約40篇,其中SCI收錄論文近20篇;主編專著1-2部。近3年來主要開展的科研項目有:清除Gr1+CD11b+髓源性抑制細胞聯合微波消融瘤內注射免疫微球減少肝癌消融術后復發的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Mir-200在肝星形細胞促進肝硬化肝癌發生發展中的抑制作用和機制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2.內源性大麻素系統在膽道惡性腫瘤中的表達規律及調控機制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3.Elmo1-Nck的相互作用在肝細胞癌侵襲和轉移中的作用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4.血清循環miRNA表達譜用于早期肝癌診斷和復發的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抑制Treg聯合微波消融瘤內注射免疫微球的抗肝癌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6.腺相關病毒載體介導miR-338-3p治療HBV相關肝癌的實驗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7.CFTR調控MUCs表達在肝內膽管結石形成中的作用及機制研究(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8.Wnt通路激活與調控及其關鍵因子甲基化在肝門部膽管癌中的作用及意義(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博士啟動項目)9.Sorafenib增強GM-CSFGPC3DNA疫苗抗肝癌免疫的研究(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10.組織因子超微載體SiRNA肝靶向治療肝細胞癌的體內外實驗研究(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11."DNA甲基化在膽管癌側群細胞成瘤中的作用及機制探討(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12.預測索拉非尼治療肝癌療效的分子生物學標志物的探索(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博士啟動基金)13.調節性T細胞對肝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保護和機制的研究(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14.抑制調節性T細胞聯合微波消融原位疫苗治療肝癌的實驗研究(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15.原發性肝癌消融術后外周血淋巴細胞調變及功能分析(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16.微波消融聯合原位疫苗治療肝癌的臨床研究(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17.FoxP3/GPC3-DNA疫苗治療肝細胞癌的研究(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18.下調FAK抑制肝癌細胞的侵襲(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19.利用液相芯片技術建立早期診斷肝癌及其轉移復發的miRNA表達譜(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20.外周血調節性T淋巴細胞影響肝癌消融后抗腫瘤免疫反應的臨床研究(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21.微波消融聯合原位疫苗治療肝癌的臨床研究(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人才培養:每年招收博士生3-5人,碩士生5-7人。現讀博士研究生8人、碩士研究生9人。每年接收進修醫生15-20名。還有本科學生的英文班、中文班大課,本科班見習課等教學任務,是實習醫生的外科實習主要基地之一正高人員:匡銘、彭寶崗、李紹強、何強、周奇副高人員:黎東明、沈順利、胡文杰、華赟鵬膽胰外科:是國家臨床重點專科普通外科的重要亞專科,床位44張,每年收治胰腺良惡性疾病、膽道良惡性疾病、脾臟及肝臟良惡性疾病病人1200余例,開展各種開腹、達芬奇機器人輔助、腹腔鏡下肝膽胰手術,包括胰十二指腸切除術、胰體尾切除術、胰腺中段切除術、全胰腺切除術、肝門部膽管癌根治術、膽囊癌根治術、肝膽管結石手術、各種復雜肝切除術等手術約1000例。現有醫生13人,包括教授3人、主任醫師2人、副主任醫師5人、主治醫師3人。博士導師2人、碩士導師6人。具體如下:二、醫療特色對膽道、胰腺、肝臟、脾臟各種外科疾病、疑難復雜疾病的診斷與治療具有豐富經驗,包括膽管癌、胰腺癌、膽囊癌、肝癌、肝內外膽管結石、膽總管囊腫、重癥胰腺炎等。常規開展聯合血管切除重建胰的十二指腸切除術、聯合血管切除重建的肝門部膽管癌根治術、膽囊癌擴大根治術、中肝葉切除、擴大左/右半肝切除術等復雜手術。擅長達芬奇機器人輔助手術、腹腔鏡手術,包括達芬奇機器人(或腹腔鏡)輔助胰十二指腸切除術、胰腺中段切除術、保留脾臟遠端胰腺切除術、肝門部膽管癌根治術、擴大左/右半肝切除、中肝葉切除術等。目前達芬奇機器人輔助肝膽胰手術處于國內先進、華南地區領先地位。三、科研情況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胰腺癌發生發展的分子機制探討、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臨床與基礎研究、膽管癌與膽囊癌的臨床與基礎研究、肝癌的臨床與基礎研究等。近年來,共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項、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15項。已在“CancerLetters”、“Cancer”、“BrJSurg”、“AnnSurgOncol”、”HPB(Oxford)”、”CancerCommunications”、”ChinJCancer”、“Pancreas”、”Chemotherapy&Pharmacology”、”DigestiveDisease&Science”等SCI雜志、及“中華外科雜志”、”中華消化外科雜志”、“中華肝膽外科雜志”、“中國實用外科雜志”等國內核心期刊發表論文50多篇,其中SCI論文近30篇;主編專著2部。(一)、主要基金:1.LINC00460在EYA4抑制胰腺癌生長中的作用及機制(2017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負責人:殷曉煜)2.c-jun在sorafenib誘導肝細胞癌自噬過程中的作用及機制的研究(2014年度國家自然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負責人:陳東)3.EYA4基因抑制肝細胞癌生長的分子機制探討(2014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負責人:殷曉煜)4.ZEB1-miR-300-FAK通路在肝癌上皮-間質轉化中的作用及其機制研究(2014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負責人:汪謙)5.內源性大麻素系統在膽道惡性腫瘤中的表達規律及調控機制研究(2013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負責人:黃力)6.血清循環miRNA表達譜用于早期肝癌診斷和復發的研究(2012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負責人:汪謙)7.腺相關病毒載體介導miR-338-3p治療HBV相關肝癌的實驗研究(2011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項目負責人:汪謙)四、教學工作是住院醫生規范化培訓的主要教學基地之一。每年招收臨床博士后、博士生及碩士生多人,現在讀博士研究生6人、碩士研究生7人。每年接收進修醫生15-20名。承擔中山大學本科學生的英文班、中文班大課授課,以及五年制和八年制學生見習、實習等教學任務。五、人才培養及學術任職:膽胰外科重視學術梯隊建設,充分發揮上級醫師傳幫帶的作用,具有良好的學術氛圍。同時,注重對外學術與臨床交流,近半數醫生在美國、日本等國家進修培訓。目前多人在國內學會擔任重要職務,殷曉煜主任擔任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胰腺學組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膽道腫瘤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胰腺病學專業委員會常委、外科醫師分會膽道醫師專業委員會常委、機器人外科醫師分會全國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數字醫學臨床外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術后快速康復專業委員會常委、智能醫學專業委員會常委,國際肝膽胰協會中國分會膽道腫瘤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醫學會外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抗癌協會膽道腫瘤專業委員會候任主任委員等。  收起>>

        專家列表

            • 主任醫師
            • 副主任醫師
            • 主治醫師
              科室 時段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暫無出診信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丹寨县| 临武县| 巴林左旗| 武汉市| 屏南县| 达孜县| 昔阳县| 清新县| 治多县| 深州市| 井陉县| 青岛市| 彭山县| 佛坪县| 贵德县| 精河县| 宜兰县| 克什克腾旗| 宝鸡市| 甘洛县| 习水县| 莱西市| 云霄县| 鹤岗市| 石景山区| 水富县| 汝城县| 通辽市| 镇坪县| 修武县| 西青区| 师宗县| 奈曼旗| 忻城县| 平利县| 稷山县| 广昌县| 雷山县| 秦安县| 体育| 静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