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三級甲等

        介紹: 在1987年8月廣州市腫瘤醫院開院時,既成立了頭頸腫瘤外科,經20年的發展,我科由開院時的二位醫生增加到現在的六位醫生,現有病床40張,高級醫生4名,廖衛國副主任醫師、漆其光副主任醫師、黃文喜副主任醫師、陳偉泉副主任醫師,中級醫生2名,溫清泉主治醫師、譚廣謀主治醫師(碩士研究生畢業)。多人曾經在北京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和中山大學腫瘤醫院進修。我科主要從...   展開>>

        介紹: 在1987年8月廣州市腫瘤醫院開院時,既成立了頭頸腫瘤外科,經20年的發展,我科由開院時的二位醫生增加到現在的六位醫生,現有病床40張,高級醫生4名,廖衛國副主任醫師、漆其光副主任醫師、黃文喜副主任醫師、陳偉泉副主任醫師,中級醫生2名,溫清泉主治醫師、譚廣謀主治醫師(碩士研究生畢業)。多人曾經在北京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和中山大學腫瘤醫院進修。我科主要從事頭頸部腫瘤的臨床診療、科研、教學工作,臨床工作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特別是在頭頸部晚期腫瘤的治療、功能保存、修復方面,達到了國內較先進的水平,至2011年12月,我科已收治病人超過5500多例。2011年收治病人540例,住院手術344例。科研方面,2009年黃文喜獲廣東省衛生廳科研立項:血管化游離組織瓣在口腔腫瘤術后缺損中的重建應用(A2009301),2010年廖衛國獲廣東省衛生廳科研立項:泰綾在防治腮腺手術并發癥的臨床研究(A2010278)。技術水平方面,我科能夠進行頭頸腫瘤的常規手術,均能熟練掌握喉返神經、面神經的解剖,并開展晚期腫瘤的手術切除和功能保全、重建,綜合治療。喉癌治療包括水平半喉、垂直半喉、3/4喉切除會厭下移修復術、全喉切除、發音重建術。自1990年進行了我科第一例胸大肌皮瓣修復上牙齦癌放療后復發病灶手術切除的頜面巨大缺損以后,不斷提高技術水平和質量,開展了前臂皮瓣、髂骨皮瓣、腓骨肌皮瓣、游離空腸瓣等的修復手術,修復與重建上、下頜骨、口腔等缺損,及下咽頸段食管癌切除后游離空腸重建下咽食管腔等手術,使患者維系面容,保持吞咽、語言、咀嚼、呼吸、運動功能,盡最大努力減少術后功能障礙和畸形,在臨床工作中,總結經驗,發表相關論文多篇。已開展的大型手術病例:胸大肌皮瓣修復手術12例,前臂皮瓣移植5例,腓骨肌皮瓣5例,胸鎖乳突肌皮瓣3例,下頜骨缺損鈦板修復5例,髂骨皮瓣、股外側肌皮瓣各1例,下咽頸段食管癌切除后游離空腸重建3例,胃代食管下咽喉手術3例。積極開展新技術和新療法,如早期喉癌和其他表淺腫瘤的光動力治療。光動力治療是應用微創的靶向治療技術治療癌癥的新方法。光動力學(Photodynamictherapy,PDT)治療惡性腫瘤是近年來興起的一項腫瘤治療新技術。我院從2001年開始單獨使用德國產光敏劑PHOTOSAN及德國產半導體激光儀器。我科與內窺鏡室合作,開展頭頸部腫瘤的光動力治療達50多例,主要用于喉、咽部早期癌癥病例,積累了豐富的臨床治療經驗。特別是對早期喉癌的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很好的保持了喉發音功能,創傷小,治療時間短,避免了手術或放療的后遺癥。我科在醫院的領導和扶持下,正積極培養和引進高學歷、高職稱的綜合型人才,向建設重點專科而努力。  收起>>

        專家列表

          暫無專家信息!
            • 主任醫師
            • 副主任醫師
            • 主治醫師
              科室 時段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暫無出診信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共和县| 兰溪市| 岳普湖县| 亚东县| 陆良县| 阿尔山市| 嘉义市| 麦盖提县| 铜山县| 乐安县| 定日县| 望谟县| 定西市| 南京市| 龙井市| 来安县| 阳高县| 苏尼特右旗| 湘潭县| 岑溪市| 新昌县| 忻州市| 凤庆县| 鱼台县| 和平区| 开化县| 多伦县| 广汉市| 梓潼县| 垫江县| 潮安县| 穆棱市| 呼伦贝尔市| 延长县| 天门市| 阿坝县| 孟村| 法库县| 焦作市| 金秀| 成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