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東莞市人民醫院肛腸科,于2002年在紅樓院區建立,是醫院的臨床二級科室之一,科室配備醫務人員30名,含高級職稱7名,博士1名,碩士5名,工開放床位42張,年平均門診量達20000人次以上,年出院人次2100。科室年開展結、直腸腫瘤手術多臺,均采用腔鏡下微創技術完成,在結直腸肛門疾病治療領域成為區域性龍頭。科室診療設備先進,檢查手段齊全,目前科室擁有...
展開>>
介紹:
東莞市人民醫院肛腸科,于2002年在紅樓院區建立,是醫院的臨床二級科室之一,科室配備醫務人員30名,含高級職稱7名,博士1名,碩士5名,工開放床位42張,年平均門診量達20000人次以上,年出院人次2100。科室年開展結、直腸腫瘤手術多臺,均采用腔鏡下微創技術完成,在結直腸肛門疾病治療領域成為區域性龍頭。科室診療設備先進,檢查手段齊全,目前科室擁有先進的電子胃腸鏡系統、直乙腸鏡、肛管直腸測壓儀、中藥熏洗治療儀、大腸水療儀等專科設備,開展排糞造影、結腸傳輸實驗、直腸腔內彩超等專科特色檢查。經過多年發展,科室診治范圍由單純的肛門良性病治療,擴大到結直腸良、惡性疾病診治,尤其腹腔鏡下結、直腸癌根治手術的開展,高難度盆腔聯合臟器切除、盆腔側方淋巴結清掃、全結腸切除、經肛直腸癌根治術(TaTME)、先天性肛門畸形等高水平手術的開展,一躍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科室堅持以病人為中心,大力發展無痛微創手術,開展了多項微創新技術,包括吻合器選擇性痔上粘膜切除術、經括約肌間瘺管結扎術、超聲刀經肛門直腸腫瘤切除術等治療。這些微創治療具備了創傷小、恢復快、并發癥少等優勢,大幅減低了患者的手術負擔。2018年,在醫院領導及醫務科的倡議下,經過市醫學會結直腸肛門分會常委會研究決定,科室牽頭成立東莞市肛腸專科聯盟,共有35家合作單位組成,薈萃了一批市內一流的肛腸權威專家、學科帶頭人及中青年技術骨干。真正實現了東莞區域專科醫聯體的全覆蓋,按照衛健委分級診療制度要求,努力構建“小病不出區,大病不出市”診療格局。為保持與前沿理念、技術接軌,科室多次派出醫務人員到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廣東省胃腸肛門醫院)、廣東省中醫院、南方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等知名醫院進修學習,積極參加國內各種肛腸疾病學術會議,及時掌握肛腸疾病領域最新診療動態。把先進技術及管理理念帶回來,應用于科室的提升。診療范圍:結直腸疾病:結直腸癌、結直腸息肉、潰瘍性結腸炎、缺血性結腸炎、放射性腸炎、克羅恩病、直腸脫垂、直腸外傷、直腸前突、結腸慢傳輸型便秘、腸易激綜合征、下消化道出血等。肛門及周圍疾病:混合痔、肛瘺、肛周膿腫、肛裂、肛管息肉、肛門濕疹、肛門贅生物、化膿性汗腺炎、肛門外傷、肛門狹窄、肛門失禁、肛門會陰瘺等。盆底及其它疾病:會陰下降綜合征、盆底痙攣綜合征、恥骨直腸肌綜合征、骶前腫瘤、坐骨結節囊腫、壞死性筋膜炎、藏毛竇等。特色護理:近兩年科室開展了中醫特色治療,采用中醫辨證施治,配合封包、艾灸、耳針、腕踝針、穴位封閉等措施,地提高了治療效果,也降低了患者并發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近兩年科室建立了無痛病房,開展快速康復護理,例如大腸癌手術術后第一天,即鼓勵患者下床活動,并根據情況盡早進食拔管,讓患者更快康復,護理質量也更高。科室積極開展無痛病房,通過疼痛評分尺,對患者術后疼痛情況進行評估,根據不痛、微痛、疼痛、劇烈疼痛等多個等級,進行針對性的疼痛干預處理,降低患者疼痛,提高患者滿意度。此外,科室還提供了床邊平板系統,采用信息化護理平臺,擴大醫學宣教,隨時也方便患者與醫護人員及時溝通,并推出了查詢費用等自助服務。特色新技術:腹腔鏡輔助直腸癌經肛全直腸系膜切除術(TaTME):直腸癌傳統腹腔鏡或開腹根治手術,對于某些困難骨盆病人較難顯露,手術操作困難。由于較難準確判斷標本的遠端切緣,可能造成切除的完整性不佳或癌殘留等風險,甚至無法保留肛門。TaTME手術可在直視或腔鏡的輔助下,從直腸腔內精確地離斷遠端直腸并保證手術標本遠端切緣的安全性。該手術采用經肛進入盆腔的入路方式,可更直接地進入低位直腸系膜的周圍間隙,相對簡便地完成遠端直腸系膜的游離切除,更有利于確保手術標本環周切緣(CRM)的安全性,得到更高質量的手術切除標本,從而降低直腸癌病人局部復發的風險。TaTME手術無須為取出標本在腹部行額外切口,可經肛取出標本并完成消化道重建,符合NOTES理念,具有更好的微創和美容效果。此外,它避免了經腹離斷直腸所需的多次擊發腹腔鏡直線切割閉合器,能降低吻合口漏的發生率。此外,TaTME手術因為減少了機械吻合手術器械的使用,也意味著可降低病人的經濟負擔,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讓患者得到更微創、更美容的治療同時,減少患者的經濟負擔。腹腔鏡結、直腸癌D+C根治性手術。肛腸科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路線,并非是按傳統解剖所述的一條條沿著血管和器官所劃出的直線,而是穿梭在器官邊緣“膜”與“膜”之間,順藤摸瓜般找到需要切除的腫瘤及其邊界,將膜及其包裹的腫瘤“連鍋端”,絲毫不傷周邊組織,幾乎是零出血摘除腫瘤。直腸癌腹腔鏡極限保肛(ISR)技術:腹腔鏡經括約肌間切除術治療低位直腸癌是目前保肛技術一種新術式。病人腹部除了幾個穿刺孔外,無疤痕,恢復快,無傷口疼痛,真正達到微創效果;同時經肛門腸管拉出吻合,幾乎沒有吻合口瘺發生,同時不用吻合器,節省了費用,深受病人歡迎。但是該技術對醫生要求非常高,對直腸肛門解剖要非常清晰。肛周大汗腺炎植皮手術:化膿性汗腺炎,又稱大汗腺炎,是位于真皮深部的大汗腺感染后在皮內和皮下組織形成的范圍較廣的炎性疾病,多見于青壯年男性,屬中醫的“蜂窩漏”、“串臀瘺”范疇。現代醫學認為,臀部化膿性汗腺炎的病因在于臀部大汗腺出口堵塞并感染,以致腺管破裂并在皮內甚至皮下形成反復發作的炎癥,最終形成膿腫、竇道、皮膚瘺和疤痕。由于病變范圍較大,手術切除后,患者臀部皮膚缺損多,傷口很難一期愈合。近年來我科采取臀部化膿性汗腺炎病灶切除+郵票植皮術治療多位此類患者,均獲得一期愈合,未發現復發。結直腸癌術后快速康復技術:加速康復外科(ERAS)是采用有循證醫學證據的圍術期處理的一系列優化措施,以減少手術病人生理及心理的創傷應激,達到快速康復的目的,在我國也是近10年臨床探索熱點。加速康復主要內容包括對患者的術前教育、優化麻醉、減少應激反應、術中保溫及深靜脈血栓預防、有效鎮痛;強化術后康復治療,包括早期下床活動及早期腸內營養,其核心是強調以服務病人為中心的診療理念。加速康復涉及醫師、麻醉師、手術護士等人員和護理、營養、康復、醫院管理等多個環節,同時離不開患者及其家屬的配合。目前,科室已經推出快速康復治療,促進患者更快康復,減少了護理成本,提升了患者就醫體驗。吻合器選擇性痔上粘膜切除術(TST):痔瘡是一種常見肛門疾病,任何年齡都可發病,且隨著年齡增長,發病率逐漸增高,是最常見的肛門疾病。吻合器選擇性痔上粘膜切除術遵循了人體痔的形成機制,依照痔的生理病理結構設計,旨在糾正痔的病理生理性改變,有選擇地切除脫垂、冗長的直腸粘膜,保留了正常的肛墊及粘膜橋,減少了手術創傷,最大限度保留肛門的精細感覺和收縮功能,顯著減少術后肛門不適等并發癥,縮短治療時間,使痔手術更加微創化。該技術是在吻合器痔上粘膜環形切除術(PPH)的基礎上,對原有術式進行改良,有效減少了患者術后疼痛,且具有并發癥少、恢復時間短、療效佳等多種優勢。經括約肌間瘺管剔除術:肛瘺是肛門直腸瘺的簡稱,是發生在肛門直腸周圍的膿腫潰破,或切口引流的后遺病變。肛瘺多不能自愈,一方面因為糞便殘渣可由內口進入造成瘺管感染,一方面括約肌間的瘺管由于受內外擴約肌的擠壓,易使壞死組織聚集,引流不暢,造成反復感染。經括約肌間瘺管剔除瘺管,不僅完整切除了糞便殘渣進入肛瘺的通道,也消除了瘺管癌變機會。從括約肌間入路進行手術操作,對肛門內外括約肌都沒有損傷,從而保護了肛門功能,顯著減輕術后疼痛、肛門畸形及肛門失禁等并發癥。經肛門直腸腫瘤切除術:低位直腸巨大良性腫瘤(主要是直腸良性息肉)在內鏡下手術操作困難,經腹部手術則創傷較大,科室采用經自然腔道—-肛門、借助腹腔鏡、超聲刀、切割閉合器等先進工具切除低位直腸巨大良性腫瘤,具有并發癥少和保留肛門功能的優勢。采用該治療技術,術中視野清楚,黏膜切除的大小及形狀易于操控,整塊切除率高,有效減少病灶殘留及復發,并且易于術后進行準確的病理學評估,實現對早期直腸腫瘤的完整切除,顯著降低傳統外科手術導致的損傷。同時,由于微創,該術式還適用于以往年老體弱、不能耐受大手術的病例,擴大了疾病治療范圍,給更多患者帶來了新的治療希望。經肛門吻合器直腸前突修補術(STARR)治療便秘。直腸前突又稱直腸膨出,是常見的一種出口梗阻型便秘。在中老年女性中發病率較高。臨床主要表現為,大便到肛門口排出困難,常常需要用手推擠會陰或陰道協助排便。傳統開放手術治療直腸前突,因手術視野小,操作困難,術后常出現修補不完全、術后傷口出血、感染等并發癥。科室采取STARR技術治療直腸前突,可大大減少手術操作難度,縮短手術時間,提高手術安全性。藏毛竇切除皮瓣轉移術:藏毛竇可出現在枕部到骶尾部間的任何部位,以骶尾部最為多見,系骶尾部臀間裂軟組織內一種慢性竇道或囊腫,內藏毛發是其顯著特征。由于骶尾部的皮下組織較少,術后常出現傷口大面積缺損,既往需敞開引流,直至疤痕愈合,術后恢復時間較長,通常需要1到2個月,給患者帶來較大不便于痛苦。醫院肛腸科經改良手術后,開展藏毛竇切除皮瓣轉移術,一期行皮瓣轉移修復大面積手術傷口,從而達到了術后恢復快(一般2周可愈合)、疼痛輕等優點,較好降低了患者的治療負擔。吻合器經肛門直腸切除吻合術(STARR):吻合器經肛門直腸切除吻合術采用兩個PPH吻合器,分別切除直腸前壁及后壁冗長、脫垂的粘膜及粘膜下層,縮小了直腸前突的寬度與深度,吻合口使粘膜下層與肌層疤痕粘連,加強了前壁的力量,減輕了直腸前突的程度,從而消除直腸下端排便時形成的囊袋狀結構,重建直腸中下段的直腸內解剖結構,恢復直腸的正常功能。腹腔鏡輔助腹骶聯合骶前腫瘤切除術:骶前腫瘤是發生在骶骨和直腸間隙內的腫瘤,也稱直腸后腫瘤,骶前腫瘤病理類型非常多樣,但多數腫瘤為良性,臨床表現為肛周腫塊、肛門脹墜、壓迫癥狀等。對于骶前腫瘤的治療,傳統開刀經直腸或經腹部手術存在暴露困難、創傷大、副損傷和并發癥多等諸多缺陷。為減少患者創傷和心理負擔,科室采取腹腔鏡輔助經腹骶尾部聯合入路,不僅克服傳統手術弊端,而且具有更微創、手術視野好,切除干凈、恢復快等優點,提升了患者就醫滿意度。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