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皮膚性病科,成立于1934年,與廣西醫科大學同齡,是廣西最早建立的皮膚病專科,是廣西皮膚性病學領域的領頭學科,幾年來一直位列復旦醫院專科聲譽排行榜華南地區第三。皮膚性病科集醫療、教學和科研為一體,是廣西皮膚性病學科中唯一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和博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是國家臨床藥理基地、國家住培基地、廣西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和廣西...
展開>>
介紹:
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皮膚性病科,成立于1934年,與廣西醫科大學同齡,是廣西最早建立的皮膚病專科,是廣西皮膚性病學領域的領頭學科,幾年來一直位列復旦醫院專科聲譽排行榜華南地區第三。皮膚性病科集醫療、教學和科研為一體,是廣西皮膚性病學科中唯一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和博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是國家臨床藥理基地、國家住培基地、廣西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和廣西醫師協會皮膚科醫師分會主委單位、廣西艾滋病防治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單位、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紅斑狼瘡研究中心和藥物不良反應研究中心。是廣西皮膚性病科專科聯盟會長單位、復旦大學華山醫院皮膚科聯盟成員、中國智能皮膚聯盟成員、南方皮膚外科聯盟成員、國家遠程醫療與互聯網醫學中心皮膚影像示范單位;是廣西目前唯一獲得授權的鮮紅斑痣光動力治療中心。皮膚性病科擁有一支高素質、結構較合理的人才梯隊。有在職醫師(教師)21人,其中主任醫師(教授)5人,返聘主任醫師(教授)2人,副主任醫師(副教授)5人,主治醫師(講師)4人,住院醫師(助教)3人,護士21人,技術員5人;博士研究生導師2人,碩士研究生導師7人;博士學位3人、碩士學位12人。其中,擔任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全國委員1人,廣西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主任委員1人,廣西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2人、常委、秘書共4人,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青年委員和免疫學組委員各1人;擔任中國醫師協會皮膚科醫師分會常委1人,廣西醫師協會皮膚科醫師分會主任委員1人,中國醫師協會皮膚科醫師分會青年委員1人,廣西醫師協會皮膚科醫師分會副主任委員3人、常委和秘書3人。擔任中國中西醫結合會風濕免疫病專業常委1人,廣西中西醫結合會風濕免疫病專業副主任委員1人、常委1人;擔任中國中西醫結合會廣西皮膚性病學副主任委員1人、常委1人;擔任國家科技名詞審定委員會皮膚病和性病學名詞編寫委員會委員1人。擔任中國菌物學會的理事1人;擔任中國康復醫學會皮膚病康復專業委員會常委1人、中國華人醫師協會皮膚科醫師分會常委1人、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皮膚科專業委員會委員1人、中華預防醫學會皮膚性病控制專業委員會委員1人、廣西性病艾滋病防治協會副會長1人;擔任廣西變態反應學會副主任委員1人、常委1人。學科綜合實力廣西領先,內設真菌病、結締組織病、性病、皮膚病理、激光美容、兒童皮膚病和皮膚腫瘤等亞專業。馬爾尼菲藍狀菌病的研究進入國際先進行列,廣西壯族系統性紅斑狼瘡和早老癥的研究具有區域優勢。承擔博士、碩士研究生、本科、全英班等教學工作,共培養數百名本專業研究生和進修生及博士數人輸送到區內外,為當地皮膚性病的防控及治療作出巨大貢獻。擁有第四批廣西院士工作站。2007年經衛生廳審批,成為廣西首批自治區級規范化性病門診。擁有環境優雅、安全、舒適的獨立病房,床位43張。科研特色皮膚性病科至今年已獲國家級自然科學資金課題10項(其中面上項目2項)及省部級科研課題20余項的支持。獲衛生部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省級科技進步獎5項、廳級技術推廣獎3項。其中:1.馬爾尼菲青霉病研究團隊(曹存巍、劉棟華教授等):馬爾尼菲藍狀菌病的研究獲得國內公認、國際認可,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先后獲得7項國基支持,已發表SCI論著15篇,包括在世界頂級的新英格蘭醫學雜志發表了論文,獲得國家專利1項。設立廖萬青院士工作站。主辦東盟真菌感染高峰論壇,曹存巍教授擔任中國菌物學會的理事,國際著名醫學真菌雜志Mypathogia編輯、中國真菌學雜志編輯,并獲邀參加歐洲新版馬爾尼菲藍狀菌病診療指南的編寫。2.系統性紅斑狼瘡研究團隊(林有坤教授等):是皮膚性病科優勢傳統領域之一,重點針對廣西壯族系統性紅斑狼瘡遺傳及臨床特征開展工作。已獲2項國基、4項廣西自科(包括重點項目)支持,SCI論著5篇,中文核心30多篇;初步建立了SLE人工小鼠和兔模型。獲廣西適宜技術推廣一等獎。3.腫瘤研究團隊(嚴煜林教授、溫斯健博士等):成為廣西重點研發計劃:納米銀配質體聯合光動力和光熱協同精準治療皮膚腫瘤研究項目實施單位。已發表IF5.008的SCI論著。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