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神經外科,經過幾代人半個世紀的艱苦創業和辛勤工作,科室的學術地位一直走在江蘇省的前列。科室包括微創神經外科治療中心和功能神經外科研究所,其中客座教授1名,主任醫師/教授3名,副主任醫師/副教授3名,主治醫師/講師4名,住院醫師/助教4名,博士后1名,博士3名,碩士7名。博士生導師1名,碩士生導師2名。每年均可招收博士研究生、碩士...
展開>>
介紹: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神經外科,經過幾代人半個世紀的艱苦創業和辛勤工作,科室的學術地位一直走在江蘇省的前列。科室包括微創神經外科治療中心和功能神經外科研究所,其中客座教授1名,主任醫師/教授3名,副主任醫師/副教授3名,主治醫師/講師4名,住院醫師/助教4名,博士后1名,博士3名,碩士7名。博士生導師1名,碩士生導師2名。每年均可招收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和海外研究生。本學科目前擁有核定病床43張(本部)和25張(江北分院),擁有現代化的重癥監護室8張、專業手術室以及開展神經外科診療所需的先進設備,包括ZEISS顯微鏡、STORZ內鏡系統、MEDTRONIC高速氣鉆、STRYKER高速電鉆、XLTEK術中神經電生理監測系統、VTI術中多普勒超聲血流探測儀、LEKSELL立體定向框架等國際一流的硬件設施,全方位地開展了微創神經外科、腦腫瘤、脊髓腫瘤、腦血管性疾病、顱腦創傷、功能神經外科、神經功能康復和細胞分子神經外科等的臨床診療和研究,并實現了手術、放療、化療和功能康復的綜合式服務。近年來,本學科已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江蘇省臨床醫學專項、江蘇省衛計委課題、南京市科技計劃等國家級、省部級、市級各類科研基金資助;科室醫護人員累計發表論文50余篇(其中SCI收錄25篇);出版專著1部;主辦國際性學術會議及學習班3次。本科室是長三角、江蘇省及南京地區臨床規模較大的神經外科診療中心,總體水平居國際先進。技術優勢與特色:目前主要臨床診療技術優勢包括顱腦急危重癥搶救;顯微手術治療腦功能區腫瘤、膠質瘤、腦膜瘤、垂體腺瘤、顱咽管瘤、聽神經瘤、顱頸交界區腫瘤、脊髓內腫瘤、顱內動脈瘤、腦血管畸形、海綿狀血管瘤、煙霧病、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環枕畸形、頑固性癲癇等。科室在鎖孔微創技術方面居于國際先進水平。技術特色如下:1、頑固性三叉神經痛、舌咽神經痛及面肌痙攣的微創手術三叉神經痛是顱神經痛中最常見的一種,多在40歲以上發病,而且隨年齡的增長疼痛程度加重。三叉神經痛的發病機制在于顱內血管壓迫三叉神經,使神經脫髓鞘而產生發作性劇烈疼痛,患者疼痛難忍時有“自殺”念頭。舌咽神經痛和面肌痙攣的發病機制類似于三叉神經痛,局部血管壓迫和蛛網膜的增厚粘連等是其主要的原因。該院神經外科在學科帶頭人陳陸馗主任的帶領下,在三叉神經痛、舌咽神經痛及面肌痙攣的微創治療方面居于國際領先水平。對于心肺功能欠佳不能耐受麻醉的患者,建議采用射頻熱凝術,此方法見效快,收費低廉,該院在國內最早開展此項技術,經驗極為豐富。對于年齡小于90歲的患者,只要排除手術禁忌癥,我們采取顯微鏡或內鏡下微血管減壓術,該類微創手術是唯一針對三叉神經痛和面肌痙攣發病原因而采取的治療方法,并且能夠完整保留三叉神經和面神經的功能。對于舌咽神經痛,根據術中情況或可加作部分神經根絲切斷術。該院積累了大量的微創手術病例,手術經驗極為豐富,取得滿意的遠期效果。2、神經內鏡微創技術神經內鏡微創技術是近年發展起來的一項新興技術,與傳統神經外科手術相比,具有創傷小、手術視野清晰、顯露范圍廣泛等特點。該院神經外科在學科帶頭人陳陸馗主任的帶領下,在國內較早開展神經內鏡微創手術,主要治療垂體腺瘤、顱底腫瘤、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腦積水、腦室內病變、顱內蛛網膜囊腫、慢性硬膜下血腫、高血壓腦出血等疾病。內鏡技術使神經外科的手術創傷越來越小,手術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療效滿意。3、成人與兒童腦積水的綜合治療腦積水可因為顱腦創傷、出血、炎癥等引起。腦積水患者的神經功能障礙與腦積水的嚴重程度顯著相關,應積極治療。未經治療的先天性腦積水,約半數患兒一年半內死亡。該院神經外科在學科帶頭人陳陸馗主任的帶領下,與神經康復科、兒科等多學科合作,在國內較早開展腦積水的術前綜合評估和微創手術治療。手術方法包括側腦室腹腔分流術、腰大池腹腔分流術、第三腦室底造瘺術、枕大孔區減壓術等。手術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療效滿意。4、膠質瘤的綜合治療膠質瘤約占顱內腫瘤的40-45%左右,為顱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目前尚無特效治療方法。二炮總醫院神經外科杜軍膠質瘤的病理分級對于膠質瘤的預后影響很大,腫瘤惡性程度隨級別升高而升高,生存期隨級別升高而降低。該院神經外科在學科帶頭人陳陸馗主任的帶領下,在膠質瘤的綜合治療方面居于國際領先水平。目前對于膠質瘤的臨床治療包括:手術、化療、放療等,轉化治療研究包括免疫治療、基因治療及分子靶向治療。對于所有膠質瘤患者,只要無手術禁忌癥,均首先考慮手術治療,特別是低級別膠質瘤,手術可以明顯延長患者的生存期,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我們利用術中神經電生理監測,在保留正常腦神經功能的前提下,盡可能全切除腫瘤,為后續綜合治療創造必要的條件。對于膠質瘤的化療,目前主要根據腫瘤活體細胞敏感性選擇化療藥物,常用替莫唑胺等,并與放射治療同步進行。5、顱底腫瘤微創手術治療顱底外科是神經外科的金字塔尖,由于顱底腫瘤位置很深,毗鄰腦干等重要神經血管結構,顱底有些部位的腫瘤曾被認為是手術禁區或“不治”之癥,是醫學領域公認的難度最大的學科之一。該院神經外科在學科帶頭人陳陸馗主任的帶領下,在國內較早開展顱底顯微解剖研究及個體化手術治療,根據顱底腫瘤的生物學特性、大小、部位、生長方式、血液供應情況和影像學特征,結合術中神經電生理監測和內鏡技術,確保病變的全切除和腦功能區的保護,手術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療效滿意。6、腦血管病微創外科治療腦血管病如顱內動脈瘤、腦血管畸形、煙霧病和缺血性卒中是神經外科治療的重要疾病譜。該院神經外科在學科帶頭人陳陸馗主任的帶領下,與神經內科、介入放射科、神經影像科等多學科合作,在國內較早開展顱內動脈瘤夾閉等微創手術治療。顱內外血管搭橋治療煙霧病、缺血性卒中等腦血管病是該院神經外科的特色之一,手術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療效滿意。專家團隊(1)學科帶頭人、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陳陸馗,主任醫師,教授,神經外科主任,微創神經外科中心主任,功能神經外科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金陵國際神經外科高峰論壇主席,連續三屆主辦神經外科顱底手術入路解剖培訓班。亞洲神經外科醫師協會教育委員會委員。江蘇省醫學會神經外科委員,腦血管病學組委員,中西醫結合學會神經外科常務委員,江蘇省抗癲癇協會理事。曾留學美國Barrow神經外科聯盟和日本著名神經外科中心。《中華神經外科疾病研究雜志》編委。國際著名期刊《Stroke》和《Clinical Neurology and Neurosurgery》等的特邀審稿專家。在國內外專業雜志發表近50篇論著。SCI收錄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22篇。《發現之旅-多潛能干細胞與生命科學革命》主編。國家專利三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江蘇省臨床醫學科技專項、南京市科技計劃、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及東南大學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課題。參與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靈長類動物人類重大疾病模型的研究與示范”。手術特長:具有豐富的神經外科臨床經驗及嫻熟的顯微手術技巧,致力于神經外科微創手術技術的不斷革新與發展,在鎖孔微創技術方面居于國際領先水平。擅長顯微手術治療膠質瘤、腦膜瘤、垂體腺瘤、顱咽管瘤、聽神經瘤、顱頸交界區腫瘤、脊髓內腫瘤、顱內動脈瘤、腦血管畸形、海綿狀血管瘤、煙霧病、三叉神經痛、舌咽神經痛、面肌痙攣、環枕畸形、頑固性癲癇等。擅長神經內鏡手術和顱內外動脈搭橋重建術。手術成績被國內及江蘇各大報刊、電臺、電視臺報道數十次。在國際會議上演示神經外科微創手術技術十余次。榮獲江蘇省“名醫民選”百姓信任的醫療專家。專家門診時間:周三上午(本部),周三下午(江北)咨詢電話:025-83262271(2)學科骨干游洋,副主任醫師,醫學碩士,碩士研究生導師。1984年畢業于東南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系獲學士學位。1990年獲東南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系碩士學位。從事神經外科工作近三十年,能獨立開展神經外科常見病多發病如腦腫瘤、腦血管疾病、顱腦損傷、顱內感染性疾病、先天性顱腦畸形、功能神經外科的手術治療,尤其在功能神經外科方面,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和精湛的手術技巧。參與國家和省自然科學基金的研究。專家門診時間:周四上午。蘇正,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1989年畢業于山東醫科大學醫療系,2001年獲第一軍醫大學碩士學位,2004年獲首都醫科大學博士學位。對腦、脊髓血管性疾病進行了系統的學習,參與多項腦血管疾病的臨床課題研究,曾獲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參加編寫神經外科專著2部,參加譯著1部,發表論文10余篇。擅長各種顱內、脊髓腫瘤的顯微手術治療,以及中樞神經系統血管性疾病的診治。在顱腦損傷、重危病人救治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專家門診時間:周五上午。王錫海,副主任醫師。擅長各種顱內、脊髓疾病及功能神經外科的診治。在顱腦損傷、腦出血等危重病人的救治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