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汕頭市中心醫院ICU(重癥監護病房),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開始籌建重癥監護病房,那時候叫“三衰”搶救組(即呼衰、心衰和腎衰)。老一輩的醫護人員僅靠較為簡單的設備器材,如國產呼吸機、監護儀和除顫器等,成功搶救了一批又一批危重癥病人,在當時的潮汕地區已是小有名氣了。隨著醫院的發展,住院量和手術量節節攀升,醫務工作者在臨床工作中碰到的危重癥患者也逐漸...
展開>>
介紹:
汕頭市中心醫院ICU(重癥監護病房),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開始籌建重癥監護病房,那時候叫“三衰”搶救組(即呼衰、心衰和腎衰)。老一輩的醫護人員僅靠較為簡單的設備器材,如國產呼吸機、監護儀和除顫器等,成功搶救了一批又一批危重癥病人,在當時的潮汕地區已是小有名氣了。隨著醫院的發展,住院量和手術量節節攀升,醫務工作者在臨床工作中碰到的危重癥患者也逐漸增多,成立ICU的愿望也更加強烈了,醫院領導和有關人員開始奔跑于廣州等城市,向省級大醫院取經,并得到省危重病醫學會多位專家的支持和指導。在醫院領導班子的重視下,2006年9月11日ICU終于建成并開業收治病人了。可以說,ICU的成立凝聚了醫院幾代人的心愿和努力。汕頭市中心醫院ICU(重癥監護病房),是目前粵東地區規模較大、設備最齊全先進的綜合ICU病區,占地800平方米,投資1000多萬元,共有病床10張,其中大廳設病床8張,采用10萬級層流空氣凈化過濾;另設有負壓單人病房2個,其空氣凈化度為萬級。每張床位都安置進口高級設備吊架,配備了美國高檔Pb-840呼吸機、瑞典金伽利略呼吸機、中央心臟監護系統、纖維支氣管鏡、床邊連續血液凈化系統、心臟臨時起搏器、血氣分析儀和輸注用的微量泵、輸液泵、胃腸營養泵等。ICU病區實行全封閉式管理,對全院各臨床科室轉送來的危重病人進行24小時不間斷全方位監護和治療。1.主要收治內、外、婦產科嚴重感染、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ODS)、嚴重創傷和復合外傷、中毒、合并臟器功能障礙的圍術期及術后監護等各類危重病人。特別是在膿毒癥、重癥胰腺炎、MODS、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嚴重創傷、復合外傷等方面疾病的診治具有豐富的經驗和較高的救治成功率。目前已具備危重病救治的專業優勢,是本醫院各科室及粵東地區其他醫院危重病人搶救支持的中心。根據《中國重癥加強治療病房(ICU)建設與管理指南》要求,ICU(重癥監護病房)在人力設備在質量上已達到省級培訓基地水平。2.科室目前已開展多部位深靜脈置管、氣管插管(經口、經鼻)、有創動脈血壓監測、持續CVP監測、持續呼氣末二氧化碳監測、床邊纖支鏡檢查和治療、連續性血液凈化(CBP)、主動脈內球囊反搏(IABP)、臨時心臟起搏器、心包穿刺術、經皮氣管切開術、有創-無創序貫通氣技術等技術。3.科室是醫院住院醫生危重病醫療和危重病專業護士核心能力培訓基地,是汕頭大學醫學院研究生危重癥專業培訓基地,使輪轉醫生、臨床護士及研究生能夠掌握氣管插管、各類呼吸機使用、氣道管理、深靜脈置管、連續性血液凈化(CBP)等危重癥搶救操作技能、危重患者搶救操作流程及抗生素合理使用。4.科室擬開展有創心功能測定(SWAN-GANZ漂浮導管置入監測、PICCO技術)、腦電頻譜監測、胃粘膜PHi監測、體外膜氧合(ECMO)、床邊超聲監測(心功能測定、超聲引導的穿刺)等技術;計劃在1-2年內病床數擴大到20張左右,新門診大樓頂層設有直升機的停機場(粵東地區醫院唯一的直升機停機場),可以承擔國際、國內危重病人的轉運、搶救工作。繼續開展對MODS的治療和預防的研究、血流動力學研究、ARDS治療、連續性血液凈化治療、嚴重膿毒癥和嚴重感染的防治等方面的科研工作。5.2011年張淇釧、方喜斌、李智業等獲得市科委的立項《早期高容量連續性血液凈化在嚴重乳酸酸中毒的應用》;2011年李智業等獲得市科委的立項《大劑量沐舒坦對重癥肺炎機械通氣患者療效的分析》。6.近3年醫院對科室的專項資金投入總共約150萬人民幣。7.科室將在醫療、護理、科研、教學全方位繼續發展,努力提高對危重病人的搶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院內感染發生率、縮短平均住院日、降低治療費用,使本科室總體水平達到省內、國內先進水平,希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ICU(重癥監護病房)技術團隊總共有技術人員40人,分為醫師隊伍、護士隊伍。分別介紹如下:1.醫師隊伍:共11人,年齡分布為60歲以上1人,50-60歲0人,分別占9%,30-50歲6人占54%,是專科骨干和中心力量,30歲以下占36%;學歷分布為研究生學歷占27%,均為碩士學位,3人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兩年后學歷分布將明顯提高;職稱分布為正高18%,副高27%,主治醫師18%,住院醫師37%。科室副主任(負責全面工作):吳蘇武。科室副主任:張淇釧。2. 護士隊伍:護理人員共 29 人,年齡在30 歲以下,占89%,30-40歲護理人員占11%;學歷分布本科學歷占42%,大專以上學歷占94%,有副主任護師2 名,護師7 名,護師以上職稱超過30%。總體上來說,技術團隊以中青年為主,隨著近5 年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努力,技術隊伍正不斷優化,碩士學位的人員增加,整體實力將繼續不斷上升。在學科帶頭人陳紀平主任和吳蘇武主任的帶領下,全體人員開拓進取,成為粵東最規范、最先進的重癥醫學科。在重視醫療護理質量的同時,不斷提高科研學術教學水平。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