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江蘇大學附屬醫院介入治療科,受到機器設備和介入器材的限制,主要開展了對肝癌、肺癌的介入治療,以后還開展了大咯血的介入治療(1992年)。1995年,為了迎接三級甲等醫院的評審,該院在鎮江市首先創立了獨立的介入放射科和介入手術室,開設了病房(3張床位)和介入放射學門診。在“三甲”評審中我們介入放射科一分未失,順利通過。以后,介入放射科在醫院的正確領導...
展開>>
介紹:
江蘇大學附屬醫院介入治療科,受到機器設備和介入器材的限制,主要開展了對肝癌、肺癌的介入治療,以后還開展了大咯血的介入治療(1992年)。1995年,為了迎接三級甲等醫院的評審,該院在鎮江市首先創立了獨立的介入放射科和介入手術室,開設了病房(3張床位)和介入放射學門診。在“三甲”評審中我們介入放射科一分未失,順利通過。以后,介入放射科在醫院的正確領導下,茁壯成長,成為了鎮江市介入放射界的領頭羊,在江蘇省具有一定的知名度。1995年成立介入放射科時,使用的是舊的philips心血管造影機,該造影機1000mA,LU臂,puck換片機,最高攝片3張/秒。基本能承擔各種角度的周圍血管造影。1998年,為此造影機配上了數字減影系統。2001年12月,引進了當時世界上比較先進的數字減影心血管造影設備,美國GE公司產CVL plus,本機為1000mA,LC臂,數字攝影,同步進行數字減影,最高采像速度25幀/秒,可以進行旋轉DSA、步進采像(bolus chase)、路圖(roadmap)等特殊功能。可以進行冠狀動脈、腦血管等高精細介入手術。介入放射科在1995年成立時擁有床位3張,設在17病區。1998年擴大到4張床位至今(2006年底)。現在,每月出院人次達10-12人次;承擔介入手術每月80臺次左右(包括參與心內科等其它科室的介入手術);門急診全天開放,每月約100人次。醫護診療技術介入放射學是年輕的學科,1982年我國才開始有了介入放射技術的開展,該院于1988年派放射科狄鎮海醫師到杭州解放軍117醫院參加了為期1月的全國介入放射學技術學習班,同年在鎮江市首先開展了介入放射學技術,當時開展的項目是肝癌、肺癌以及大咯血的介入治療。1995年成立了獨立的介入放射科并設立病房,是江蘇省較早的擁有獨立介入放射科的醫院之一。介入放射科成立后,在沒有前人的經驗、沒有現成章程的情況下,由科主任狄鎮海主持創立了介入放射科規章制度、介入診療常規、介入手術操作規范等,使得介入放射科很快走向了規范的臨床科室,在“三級甲等”醫院的評審中,介入放射科一分未失,順利通過,為醫院順利通過“三甲”評審作出了貢獻。介入放射科自1995年成立以來,在狄鎮海主任的帶領下,在院領導的全力支持下,能夠積極引進國內外介入放射學的新技術,勇于創新,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虛心學習上級醫院的經驗,積極開展新技術、新項目。重視科內的業務學習和經驗交流,每年科內業務學習達10次以上。從2000年起至現在,科室還自費訂閱《中華放射學雜志》和《介入放射學雜志》,并且還購買了大量的專業書籍,自覺提高業務水平。10多年來,科室以每年4-6項新技術的開展走在鎮江市介入放射學界的前列。開展的多個項目在江蘇省有一定影響,并得到醫院專家委員會的肯定和獎勵的有。經過10多年的努力,介入放射科從剛開始的只能開展對2-3種疾病的治療,發展到了對數十種疾病的診療。目前,介入放射科能夠并已經開展的診療項目由下列方面:1、先天性心臟病:動脈導管未閉、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2、血管性疾病:主動脈夾層、動脈狹窄和栓塞(如下肢動脈閉塞、頸動脈狹窄等)、血透通道狹窄和阻塞、周圍動脈血栓栓塞、周圍動靜脈畸形、肺動脈血栓栓塞、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和栓塞、糖尿病足、腎血管性高血壓。3、惡性腫瘤:肝癌、肺癌、腎癌、子宮癌、賁門癌、食道癌、胃癌、膽管癌、大腸癌、惡性阻塞性黃疸、氣管惡性狹窄。4、出血性疾病:大咯血、消化道出血、鼻出血、盆腔外傷性出血、產后大出血、肝、腎、脾實質臟器外傷性及腫瘤性破裂大出血。5、神經系統疾病:頸動脈和椎基底動脈狹窄、顱內動脈瘤或動靜脈畸形(AVM)、頸內動脈海綿竇瘺(CCF)、急性期超急性期腦梗塞。6、囊腫、膿腫:肝囊腫、腎囊腫、胰腺假囊腫;肝膿腫、腹腔(膈下或肝下)膿腫、膿胸。7、良性腫瘤:肝血管瘤、子宮肌瘤。8、婦產科疾病:輸卵管性不孕癥、子宮肌瘤、宮外孕、子宮頸癌骨科疾病:股骨頭缺血壞死、椎間盤突出、椎體病理及外傷性壓縮性骨折、椎體血管瘤、脊髓內動靜脈畸形、肢體骨或軟組織惡性腫瘤。9、其它:門靜脈高壓、脾功能亢進、甲狀腺功能亢進。介入放射科目前的診療覆蓋面達鎮江市及其縣級市患者,以及常州、無錫和蘇北部分地區的患者。在腫瘤的介入治療和周圍血管疾病的介入診療上具有特色。介入放射科十多年來始終走在了鎮江市介入放射界的前列,開展的腫瘤的介入治療、大咯血的介入治療、周圍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療已成為該院介入放射科的特色。從1997年起,采用外出會診的形式,向鎮江市及其周邊縣級市推廣大咯血的介入治療技術,狄鎮海主任先后在鎮江市第一人民醫院、第三、第四人民醫院、丹陽市、句容市人民醫院使用經導管支氣管動脈栓塞的方法,搶救成功了近百名大咯血的患者生命。2005年5月的一天,鎮江市第四人民醫院的醫生在做介入手術中,導管在血管中打結,不能退出,向該院介入科打來了求救電話,狄鎮海等立刻前去,給予了解決。2003年、2005年先后兩次由該院介入放射科主講,向全市各級醫院放射科醫生進行了介入放射學講座。受丹陽人民醫院、宜興第二人民醫院的邀請,2005年狄鎮海還先后在這兩個醫院作了腫瘤介入治療的專題講座。2003年、2005年先后在該院舉辦的鎮江市急診搶救學習班上,作了“介入放射學急診救治中的應用”的專題講座。這些有力地推動了介入放射學在我市的發展,顯示了該院介入放射科在本市的這一領域的領導地位。介入放射學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對于一般市民不了解,為了提高普通人群對介入放射學的認識,介入放射科每年在《鎮江日報》、《京江晚報》上,以“新聞報導”、“專家講座”、“科普宣傳”的形式發表文章2-10篇,1997年先后在鎮江電視臺、鎮江市人民廣播電臺、丹徒人民廣播電臺作專題講座。2002年自編印制了《DSA與介入放射學》宣傳冊、2006年還自費印制了《介入診療介紹》的宣傳小手冊,發放給基層醫院的醫生和有關就診患者。很好的擴大了該院介入放射科在全市的影響。2005年5月,介入放射科和《介入放射學雜志》社、林貴劉子江基金會聯合創立了“介入放射學網站”(www.chinair.org),網站設立在該院介入放射科。使得該院介入放射科在全國有了一定的知名度。2006年江蘇大學附屬醫院介入放射科和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介入科連手開設了“聯合介入診療中心”。我們相信江蘇大學附屬醫院介入放射科將會出現新的騰飛,在上一級醫院的帶動和指導下,在醫療、科研、教學等各個方面將取得更大的進步,為使我們科室成為鎮江市重點科室,乃至省重點科室創造條件。教學科研:1995年-2002年介入放射科的醫生是鎮江醫學院(后改為江蘇大學)醫學系放射診斷教研室的成員,承擔了醫學本科專業和醫學影像專科班的部分教學任務,并參與實習生的帶教任務。2002年以前,醫學影像專科班的《介入放射學》課程沒有教材,由狄鎮海自編。2002年4月江蘇大學醫學技術學院批準設置了醫學影像系,成立了影像介入教研室。2005年醫學影像專業取得學士學位授予權,2006年1月獲批影像醫學與核醫學碩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狄鎮海擔任了影像醫學系副主任和影像介入教研室主任,2006年2月批準為碩士生導師。2003年-2006年介入放射科承擔了醫學技術學院醫學影像系介入放射學的課程教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系影像診斷部分課程和醫學影像系影像解剖、影像技術的部分教學課程。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