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瑞安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是內科的基礎學科,具有悠久的歷史,近10余年來更是在李榮洲主任的帶領下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科室多次獲得醫院先進科室、醫院重點學科等稱號。作為一支有著優良傳統的團隊,我們一向注重學科建設,并做到臨床、科研與教學的有機結合,大力開展內鏡治療技術,努力打造品牌效應,以微創技術解決有關消化科疾病。同時做好傳、幫、帶,保證了學科人才隊...
展開>>
介紹:
瑞安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是內科的基礎學科,具有悠久的歷史,近10余年來更是在李榮洲主任的帶領下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科室多次獲得醫院先進科室、醫院重點學科等稱號。作為一支有著優良傳統的團隊,我們一向注重學科建設,并做到臨床、科研與教學的有機結合,大力開展內鏡治療技術,努力打造品牌效應,以微創技術解決有關消化科疾病。同時做好傳、幫、帶,保證了學科人才隊伍的健康成長。內鏡技術日臻完善內鏡中心消化內鏡作為消化科的特色診療項目,一直是我們科室發展過程中的重中之重。在經歷了將近30年的發展之后,內鏡中心現有國際一流Olympus內鏡主機5臺,各種電子內鏡24根。現全體醫生已熟練掌握胃鏡腸鏡(早期胃腸癌的診斷、單人腸鏡技術、經鼻胃鏡、無痛胃腸鏡、術中內鏡、小兒胃鏡等),并開展了大量內鏡下治療,包括:息肉摘除術、內鏡下止血術、內鏡下異物取出、消化道支架置入術、放置空腸營養管、經皮胃造瘺術等各種診療技術。ERCP(內鏡下逆行胰膽管造影)技術一直是診斷膽管、胰管病變的金標準,隨著技術的發展,它已從單純的診斷性技術發展為以治療為主綜合性技術,是現代膽胰病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ERCP技術具有侵入創傷小、痛苦少、效果好、術后恢復快及很好的可重復操作等優點,代表了現代微創手術理念的發展趨向,已成為眾多膽胰疾病首選的診療方法。近年來,ERCP技術一直被作為衡量消化內科科室是否成熟的標志,消化內科室已經成功開展了大量ERCP治療,每年達一百多例病人,可熟練進行一系列ERCP診療項目。因肝炎病毒或酒精引起的肝硬化導致的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是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見的病因之一,既往缺少有效的治療手段,只能通過內科保守或外科治療,往往效果較差或存在較多并發癥,死亡率高達40%。而隨著內鏡技術的發展,EVL(內鏡下食管靜脈曲張套扎術)、EVS(內鏡下食管靜脈曲張硬化劑注射術)可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及再出血率,其遠期療效不亞于脾切+斷流術,消化內科內鏡中心熟練已開展這一技術已多年。瞄準學科前沿動態瑞安一直是胃癌的高發地區,而胃癌腸癌的早期發現與治療能夠極大提高治愈率與5年生存率,通過對年齡超過40歲的患者進行常規內鏡檢查及病理活檢,同時結合色素內鏡、放大內鏡等技術可有效提高早癌的發現率。EMR(內鏡下黏膜切除術)和ESD(內鏡下黏膜剝離術)作為消化道早癌的重要治療技術,一直是我們內鏡中心的重要發展方向。通過EMR及ESD技術,可以對所有無淋巴結轉移的無潰瘍糜爛的分化型黏膜內癌、小直徑的各種分型的黏膜內癌、小直徑的各種分型黏膜下層癌進行根治,同樣具有創傷痛苦小、預后好、并發癥少等優點。消化內科現已掌握并熟練開展這一新技術,能夠更好地服務于患者。EUS(超聲內鏡)是消化道腫瘤的重要影像診斷學方法,能為外科手術提供有力依據。這一技術也已蓬勃開展。標志著消化內鏡中心水平的3個E技術(ERCP、ESD、EUS)消化內科均已大量熟練開展。學科發展初具規模學科發展初具規模瑞安市人民醫院承擔瑞安地區120萬群眾醫療保健和急救任務,同時還承擔周邊地區的部分醫療保健任務。消化內科現有固定床位59張,除門診和病房工作之外,還兼管內鏡中心工作。近10年來消化內科出院人數、門診量、電子胃腸鏡數,每年均保持15%以上的增幅。2012年出院人數1830余例,完成門診量近7.6萬、胃腸鏡35500余例,各種內鏡下治療近2000例。作為醫院首批重點扶植專科,科室承擔溫州醫學院臨床教學和科研任務。2012年共有各類課題立項10余項,發表國家一、二級論文40余篇。科內人才梯隊結構合理,現有主任醫師3名、副主任醫師6名、主治醫師3名、住院醫師6名,其中碩士3名,在職就讀碩士2名。幾年來,科室經過發展也逐步確立了“以醫療質量為根本、以教學工作為橋梁、以科研工作為導向”的科室發展思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醫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消化內科的全體醫務人員,將不斷探索,敢于創新,加快發展,必定能夠繼往開來,迎來生機勃勃的明天。消化內科主任:李榮洲。科室位置:住院部16樓。床位數量:62。消化內科:0577-65866160。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