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大學附屬醫院

        三級甲等

        介紹: 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創傷外科成立于1999年,在山東省率先成立了以創傷骨科為主導的創傷外科專業,現已成為青島大學附屬醫院骨科醫療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及青島市東部地區創傷救治及創傷疑難疾病治療中心。創傷外科自成立至今,在各級院領導及社會各界的支持和關懷下,全科醫護人員齊心協力,從創立科室到逐漸發展成熟,目前已在山東省尤其是在膠東半島已具有重要影響,并享有較...   展開>>

        介紹: 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創傷外科成立于1999年,在山東省率先成立了以創傷骨科為主導的創傷外科專業,現已成為青島大學附屬醫院骨科醫療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及青島市東部地區創傷救治及創傷疑難疾病治療中心。創傷外科自成立至今,在各級院領導及社會各界的支持和關懷下,全科醫護人員齊心協力,從創立科室到逐漸發展成熟,目前已在山東省尤其是在膠東半島已具有重要影響,并享有較高的知名度,同時也吸引了不少省外患者慕名前來就醫。目前,科室人才梯隊合理,人員素質高,專業優勢突出,科研意識強。現有醫師8人,其中教授及主任醫師2人,副主任醫師1人,主治醫師4人,住院醫師1人,全部在讀或碩士畢業,5名已博士畢業或在讀博士學位;護理人員12人,全部為大專以上學歷或在讀本科、碩士。有3人分別在美國、英國、俄羅斯、韓國等地留學和培訓已學成歸國。創傷外科又是中華醫學會青島市創傷學會及青年創傷委員會主任單位,有主任委員1人、副主任委員1人、委員6人,中華醫學會山東省創傷外科學會及青年創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人,委員1人,處于青島市骨科及創傷外科專業的領導地位。創傷外科在重大創傷急救、脊柱損傷、骨盆及髖臼骨折和四肢復雜骨折、骨折感染及軟組織損傷創面處理、臂叢神經損傷及四肢周圍神經、復雜手足創傷、肢體功能重建、慢性骨髓炎及骨不連等疑難骨折并發癥的診療方面具有很大優勢和知名度。每年高質量完成600余例高難度手術,臂叢神經損傷的診斷治療已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并成為山東省繼續教育基地和培訓中心,人工神經材料、骨修復及重建的臨床應用及實驗都處于良性發展階段,目前為衛生部“十年百項計劃”VSD技術培訓基地。科室現承擔著青大醫學院本科、七年制碩士班、護理及各類成人教育的外科學中的外科總論及骨科學(創傷部分)教學任務,負責骨科及創傷專業的研究生培養任務。每年還承擔來自全省各地的進修醫師3-5名,為推動山東省的創傷急救醫學的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已連續多年承辦省級醫學教育項目2項及國家級醫學教育項目2項,臂叢神經損傷診治的臨床與基礎研究、骨盆髖臼骨折及創傷骨科新進展,并受到好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還承擔青島市衛生局主辦的各區市級醫院急救醫學人員的培訓教學任務。此外,還對山東省許多縣市醫院進行技術支持,并承擔全運會、奧帆賽等各項大型活動的醫療安全保障任務。創傷外科在保證繁重的醫療和教學工作的同時,還要求每一位醫護人員增強科研意識,參與科研。到目前為止,已承擔省、市級科研課題8項,結題4項,其中,人發角蛋白人工腱的免疫學與臨床應用研究獲山東省科委科技進步一等獎、青島市科委科技進步二等獎,人發角蛋白人工腱系列研究獲青島市科技進步二等獎,人工骨修復骨缺損的基礎研究獲山東省教委三等獎、青島大學二等獎。主編專著3部,參編專著12部,省級以上發表論文140余篇。其中,葉發剛主任出版專著《臨床骨科內固定學》、《骨科并發癥治療學》分別由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副主編專著1部,正在擔任《中華臨床系列外科彩色圖譜叢書》(共13分冊)總主編、《骨科彩色手術圖譜》第一主編,參編參譯專著8部。就診指南(1)科室位置病房嶗山院區:病房樓A棟6樓。門診嶗山院區:病房樓A棟2樓。(2)咨詢電話嶗山院區:82913138  收起>>

        專家列表

            • 主任醫師
            • 副主任醫師
            • 主治醫師
              科室 時段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暫無出診信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海县| 繁峙县| 许昌县| 中江县| 闸北区| 沙湾县| 和顺县| 余姚市| 田阳县| 舒兰市| 潼南县| 晴隆县| 台东县| 神木县| 江油市| 同心县| 荣昌县| 汉寿县| 上栗县| 长白| 盈江县| 固始县| 东至县| 阿瓦提县| 巴中市| 松阳县| 天全县| 临漳县| 天峨县| 福建省| 南郑县| 双辽市| 伊吾县| 惠安县| 渝中区| 曲阳县| 铁岭市| 英德市| 望谟县| 锦屏县| 察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