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青島市城陽區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成立于2006年6月,前身為理療科,經過10多年的發展,康復醫學科于2015年3月正式成立病房搬遷至第三住院部6樓,科室現有副主任醫師1人,主治醫師6人,醫師6人,康復治療師7人,護士8人,研究生3名,目前開放床位36張,年接診病人2萬余人次。科室設有門診和病房,并建立了獨立的康復訓練室,落實醫生---護士---治療師...
展開>>
介紹:
青島市城陽區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成立于2006年6月,前身為理療科,經過10多年的發展,康復醫學科于2015年3月正式成立病房搬遷至第三住院部6樓,科室現有副主任醫師1人,主治醫師6人,醫師6人,康復治療師7人,護士8人,研究生3名,目前開放床位36張,年接診病人2萬余人次。科室設有門診和病房,并建立了獨立的康復訓練室,落實醫生---護士---治療師一體化工作模式,讓病人得到系列的康復治療,提高患者的康復治療依從性。自2018年6月成為青島市工傷康復治療定點醫院。康復科治療范圍:1.腦血管意外和顱腦損傷(1)腦血管意外引起的功能障礙的康復治療;(2)顱腦及脊髓損傷引起的功能障礙的康復治療;(3)神經系統炎性、感染性病變,多種周圍神經系統病變,運動障礙性疾病等引起的肢體功能障礙治療。(4)腦血管意外引起的言語及吞咽功能障礙的康復治療2.肌骨疾病(1)骨折病人的術后康復(2)運動損傷的治療與康復;(3)軟組織損傷的治療與康復;(4)頸腰椎間盤突出的保守治療及術后的康復;(5)關節勞損及損傷術后的治療與康復。3.工傷患者的康復治療:工傷后引起的功能障礙的康復治療。科內現有的儀器設備:配有四肢聯動全身康復訓練器、沖擊波治療儀、超聲波治療儀、上肢主被動訓練儀、下肢連續性被動運動康復器、上肢連續性被動康復器、髖關節訓練器、骨傷治療機、起立床、站立支架,醫用跑臺,減重步行訓練器,平衡杠,智能下肢功能訓練器,股四頭肌訓練器,微波治療機、日本產低周波治療機,韓國產負壓干擾電治療儀,低溫沖擊陣痛治療儀、高級電腦中頻治療系統,進口牽引床等先進治療設備。康復科特色項目簡介1、運動治療運動治療是腦卒中康復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據對患者肢體功能障礙的評定,及時制定、調整和執行治療方案,盡早讓患者重新回歸家庭和社會。如肢體癱瘓后可設法引起運動,將不正常的運動模式轉變為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模式。2、作業治療主要針對上述各類傷殘者喪失和減弱的職業能力,進行針對性地、循序漸進地訓練。該項訓練,在看似平常的插棒、套圈、堆積木、作手工等活動中,提高患肢患手的感覺、知覺即運用能力,有效的提高了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減少了患者的依賴行為。3、物理因子治療高級電腦中頻治療系統,低周波治療機,微波電療機,骨傷治療儀,紅外線治療儀,牽引床等。物理因子治療對于促進骨折愈合,神經恢復,增強肌力,降低肌張力,緩解疼痛勻有良好的效果。4、傳統康復方法針灸、推拿、拔罐主要運用傳統中醫康復方法,對各類癱瘓、骨及軟組織損傷、疼痛患者進行針刺、針灸推拿、拔罐治療。以增強肌力,減輕疼痛,改善血液循環,加速康復進程。康復新技術項目介紹1、言語評估與訓練系統:是市場上最有效的言語認知訓練產品,可稱得上完美的言語認知療法軟件系統,是言語認知治療師一個強有力的工作平臺。2、吞咽言語診治儀:儀器會自動生成有針對性的發聲訓練方案,如讓損傷嚴重的病人發短元音,鼻音,讓中等損傷的病人發軟元音,訓練胸腔音域,咳嗽,讓輕度損傷的病人發爆破音,跨越音域的訓練,以緩解咽喉部的麻痹,強化言語功能。3、沖擊波治療儀:是將氣動產生的脈沖聲波轉換成精確的彈道式沖擊波,通過治療探頭的定位和移動,可以對人體骨骼肌肉等組織的疼痛、粘連以及肌腱鈣化產生良好的治療效果。4、超聲波治療儀:可產生很大的正負壓力即聲壓,使細胞的容積和運動也隨之發生變化,形成對肌體組織、細胞的微細按摩作用,可加強局部血液循環,改善細胞缺血、缺氧狀態,還可以促進血管形成和組織再生。臨床適應于冠心病、心絞痛、脊柱炎、肩關節周圍炎、扭傷、挫傷、早期乳腺炎、乳汁淤滯,坐骨神經痛等。5、注光治療儀:注光治療機發射寬光譜電磁波,對生物體產生光生物作用、光化效應、熱效應,臨床適用癥;①前列腺疾病、前列腺炎②皮膚科疾病:蜂窩組織炎、皮膚潰瘍、雷諾氏癥、神經性皮炎、過敏性皮炎、術后切口感染。③盆腔疾病:盆腔炎、附件炎、子宮內膜炎、炎性包塊。④骨關節疾病;風濕性關節炎、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肩周炎、軟組織損傷、陳舊性損傷。6、生物反饋刺激儀:從被動電刺激到主動電刺激,集肌電反饋助力電刺激和多媒體生物反饋訓練于一體;能夠滿足臨床中對功能電刺激的7、下肢連續性被動運動康復器:廣泛應用于骨傷及骨關節術后的治療和康復,是現代骨科和康復科的必備儀器;最終使肢體功能的恢復更早、更完善。8、虛擬現實情景互動訓練與評估系統:通過先進的無線位置傳感設備,通過對不同關節或軀干的康復評估與訓練要求、實時采集空間三維運動學信息,準確反映患者的關節或脊柱運動學特征。包括虛擬現實、互動訓練、康復評估三大模塊。9、上肢主被動訓練儀:針對有上肢功能障礙的患者,提供上肢康復評估及實時生物反饋,重復進行任務導向型的虛擬情景互動訓練,以重塑大腦神經通路。10、氣動式手康復:通過空氣壓力自動的驅使手指及手腕部活動,以降低痙攣,幫助恢復手指功能,還可以作用于腦部神經及血管,促進腦部損傷的康復。11、姿勢控制評估與訓練系統:按照人體發育過程,提供姿勢的方向性和穩定性的評估與訓練,以使患者達到保持姿勢與體位的目的,從而完成各項日常生活活動。12、上肢連續性被動康復器:廣泛應用于骨傷及骨關節術后的治療和康復,通過CPM使關節按照預先設定好的角度和速度,進行持續的被動運動。13、四肢聯動全身康復訓練器:提供平穩、自然地半臥位步行運動模式,同時矯正機體姿勢,全面保護偏癱/截癱患者康復訓練的安全,幫助0—2級肌力偏癱患者/截癱患者早期進入康復訓練,健側帶動患側。14、氣動訓練設備軟件管理系統(進口)坐式蹬腿訓練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