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消化科組建于1962年,是國家級“早期胃癌篩查研究協同網絡”協作中心之一,中國食管靜脈曲張診治規范基地,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山西省消化內鏡質量控制中心,山西省省級青年文明號。1978年在省內率先開展消化內鏡檢查及治療工作,1980年建立消化病房,1997年成立消化實驗室。消化科目前集臨床、教學、科研于一體,擁有一流的技術力量和...
展開>>
介紹:
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消化科組建于1962年,是國家級“早期胃癌篩查研究協同網絡”協作中心之一,中國食管靜脈曲張診治規范基地,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山西省消化內鏡質量控制中心,山西省省級青年文明號。1978年在省內率先開展消化內鏡檢查及治療工作,1980年建立消化病房,1997年成立消化實驗室。消化科目前集臨床、教學、科研于一體,擁有一流的技術力量和先進的醫療設備,是山西省內高水平的消化疾病診治中心。目前全科醫護人員88人,醫師42位;教授2名和主任醫師7名,副主任醫師10名,技師1名;其中博士10名,在讀博士4名,碩士學位20人;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8人。現有床位65張,年均門診量8萬人次以上,收治住院近3000余人次,年手術量2000余臺。科室在省內率先開展各種診斷和治療工作,包括消化道常見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如:胃食管反流性疾病、賁門失弛緩癥、消化性潰瘍及其并發癥的治療,幽門螺桿菌的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療,肝纖維化的防治,肝硬化及其并發癥的治療,酒精性脂肪肝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防治。還有自身免疫性肝病、藥物性肝病的診斷和治療,炎癥性腸病(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的治療,胰腺疾病的診治。針對各種病因引起的肝衰竭可開展血漿置換、膽紅素吸附、血液透析濾過、持續床旁替代治療等個體化的血液凈化技術。科室分四個亞專業:胃腸病、肝膽胰病、消化內鏡治療和消化道腫瘤;兩個亞專科;炎癥性腸病、急重癥肝炎。設有消化科病房和消化內鏡室。消化科作為最早的碩士及博士研究生培養單位,科室承擔山西醫科大學診斷學、內科學教學任務及臨床實習工作。歷年共培養研究生百余名,畢業生遍布全國各地高等院校或三級甲等醫院從事科研或臨床工作,研究生培養質量獲得眾多用人單位的普遍贊譽。同時承擔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任務,通過教學查房、專業知識講座等形式,指導臨床醫療工作,進行全面系統的臨床工作基本訓練。消化內科經過多年研究,形成5個穩定的研究方向:1.肝纖維化的防治;2.消化系統腫瘤的生物免疫治療;3.消化道早癌的內鏡診斷與治療;4.重型肝炎的治療策略;5.肝癌的基因治療研究。血液科是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參與了多項二期、三期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試驗過程嚴謹、規范。發表SCI收錄文章10余篇,中華級雜志發表文章50篇以上。獲國家自然基金2項,獲山西省科技攻關項目多項,獲山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獲山西省教學成果三等獎1項,獲山西省高校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亞專業簡介1.肝纖維化的防治肝纖維化是一切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學基礎。我科從1999年始研究肝損害與肝再生,研究纖溶酶原活化系統在肝纖維化發生發展的作用機制,已有10余篇論文發表,其中發表于中華肝臟病雜志5篇,中華傳染病雜志1篇,中華醫學檢驗雜志1篇,通過山西省科技廳組織的科研鑒定3項。2.消化系統腫瘤的生物免疫治療消化系統腫瘤在我國的發病率居高不下,患者在接受傳統的手術、放療和化療后多數病人因腫瘤復發、轉移或明確診斷時病期已處晚期失去治療最佳時機而危及生命。學科帶頭人王琦教授研究結果表明原發性肝癌患者肝癌細胞及癌周細胞均有IDO的表達,該研究方向的研究結果為肝癌的生物免疫治療提供了理論依據,2009年經山西省科技廳組織專家鑒定達國際先進水平。另外我們用IL-10-/-(白細胞介素10基因敲除)小鼠做炎癥性腸病相關結腸癌模型發現結腸癌組織趨化因子的表達,進一步說明腫瘤組織可以誘導機體發生免疫逃逸,干預腫瘤免疫逃逸將有利于機體的恢復。3.消化道疾病內鏡診斷與治療消化道疾病的內鏡治療特點:微創:創傷小,恢復快;住院時間短,費用低;可重復性;便于治療效果的隨訪與評估等。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消化道早癌診斷與治療。②消化道出血的內鏡治療:食管胃靜脈曲張的硬化與套扎治療,非靜脈曲張的內鏡治療等。③胰膽疾病的內鏡診治:膽道結石的碎石與取石、膽道與胰管狹窄的支架置入等。④急診內鏡:包括:急性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異物及急性膽胰疾病的急診內鏡的診斷與治療等。4.重型肝炎的治療重型肝炎肝衰竭是所有肝臟疾病中病情最重,病死率最高的類型之一。根據個體情況選擇適合不同患者的治療方案,抓住最佳治療時機,提高患者生存率或改善生活質量,避免不必要的醫療資源的浪費,減輕患者經濟負擔,準確的判斷預后,正確的評價病情及采用適合的治療方式及治療效果評價成為解決這一問題的最重要的環節。5.肝癌的基因治療學科帶頭人鄧志華教授巧妙地設計并構建以端粒酶逆轉錄酶特異性促進子hTERT驅動的自殺基因表達質粒,將基礎醫學、分子生物學和分子藥理相結合,探索有效的肝癌治療途徑。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