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廣西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成立于1981年,是家封閉式管理的新生兒病房,具有新生兒重癥監護室(NICU)、新生兒科和危重新生兒轉運救治中心的完整的專業體系。廂竹院區新生兒科于2012年5月24日開業,病區有獨立的十萬級空氣凈化層流裝置系統及監護吊塔,使用監控探視系統。現新陽院區新生兒科設置床位80張,其中搶救單元20張,早產兒室20張,普通新生兒病床...
展開>>
介紹:
廣西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成立于1981年,是家封閉式管理的新生兒病房,具有新生兒重癥監護室(NICU)、新生兒科和危重新生兒轉運救治中心的完整的專業體系。廂竹院區新生兒科于2012年5月24日開業,病區有獨立的十萬級空氣凈化層流裝置系統及監護吊塔,使用監控探視系統。現新陽院區新生兒科設置床位80張,其中搶救單元20張,早產兒室20張,普通新生兒病床40張,廂竹院區新生兒科設置床位84張,其中新生兒搶救單元20張,早產兒室20張,普通新生兒病床40張,母嬰陪護病床4張。醫護人員配備和人才隊伍:現兩院區新生兒科共有訓練有素的專科醫護人員138人。新生兒專科醫師32人,其中主任醫師3人、副主任醫師7人、主治醫師16人,博士1人,碩士研究生9人、研究生學歷5人;護理人員106人,護理大專以上學歷占護理人員2/3。新生兒科骨干4人曾赴德國伊麗莎白醫院、匈牙利德布勒森大學醫學院短期進修學習。3人獲“國際新生兒-圍產醫學培訓項目”資格到加拿大知名醫院進修學習。學術地位及獲得榮譽:學科帶頭人潘新年主任醫師現為廣西婦幼保健院副院長、中華醫學會圍產醫學分會委員、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災害兒科學學組委員,中國醫師協會新生兒科醫師分會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新生兒科醫師分會母源性疾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兒童健康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婦幼保健協會新生兒專業委員會副主委、中國優生科學協會生殖道疾病診治分會委員、廣西醫學會理事會理事、廣西醫學會兒科分會副主任委員、廣西圍產醫學分會主任委員、廣西醫師協會兒科分會副主任委員、廣西醫院協會醫院感染管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西優生優育協會副主任委員、廣西艾滋病專家委員會委員,廣西兒童工作資源中心專家。《中華圍產醫學雜志》、《中華新生兒科雜志》、《廣西醫學》編委。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1項、廣西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主持和參加廣西衛生廳重點課題的研究10項,獲廣西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獲廣西醫藥衛生適宜技術推廣獎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2007年獲得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個人稱號。科室榮譽:2007年榮獲“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系統護理先進集體”,2008年榮獲廣西區直、中直企事業單位“學習型標兵班組(科室)”,2009年榮獲“全國女職工建功立業標兵崗”及“衛生廳巾幗文明示范崗”。2013年成為張中南教授團隊“人本位醫療管理”模式試點科室。新生兒貝心品管圈代表醫院參加2015華南區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獲得二等獎;2016年參加全國護理品管圈獲優秀獎,2014、2015、2016年分別獲院級文明科室稱號。2016年成為廣西新生兒專科護士培訓基地,2016年獲批廣西婦幼服務重點學科。特殊診療項目和技術特色:開展常頻及高頻呼吸治療新生兒呼吸衰竭、肺表面活性物質的應用、一氧化氮吸入、亞低溫及高壓氧治療新生兒腦損傷、新生兒換血術、肺功能的監測、呼氣末二氧化碳監測、無創脈搏血氧飽和度、無創血氣及血壓監護、有創血壓監測、早產兒深靜脈置管、經周圍血管中心靜脈置管術(PICC)、纖維支氣管鏡檢查、床邊頭顱及心臟超聲檢查等先進的診療技術。技術特色:①協助外科開展對新生兒出生缺陷手術治療期的管理及監護。②對危重病人開展中心靜脈壓及其他心腦功能監測。③與遺傳疾病篩查中心協作開展出生缺陷及遺傳代謝性疾病的的篩查。④高危新生兒隨訪:開展對早產等高危兒出院后的個性化隨訪,早產兒腦癱發生率極低,同時與兒童康復科、兒保科、神經科加強密切合作,對高危兒進行神經發育評估、隨訪,以便早期診斷、早期干預、早期治療,減少后遺癥的發生。⑤開設“寶貝在線”新生兒遠程探視新型的服務方式為家屬和患兒搭建親情橋梁;2016年廂竹院區開展“袋鼠”式護理,促進新生兒神經系統及體格發育。教學及科研:廣西壯族自治區婦幼保健院兒科為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協同基地,新生兒科每年接收兒科規培生10人次;同時還是廣西“降消項目”兒科醫護專業人員培訓基地,每年接收來自廣西區內各地市醫院和婦幼保健院的進修醫師及護士80余人次。新生兒科5名醫師獲國家衛生計生委新生兒窒息復蘇省級師資資格,每年舉辦新生兒復蘇培訓班2-3期,新生兒專業學習班2期,為全區各地婦幼醫療保健培養了許多專業技術人員。新生兒科近5年承擔科研課題13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1項、廣西自然科學基金課題1項、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婦幼保健中心科研項目1項,上海出生缺陷實驗室開放課題1項,自治區衛生計生委課題9項,已經結題4項,其中2項結題課題分別獲廣西醫藥衛生適宜技術推廣獎二等獎及廣西醫藥衛生適宜技術推廣獎三等獎。積極參與全國多中心課題研究8項,其中參與的國家衛生計生委臨床學科重點項目“新生兒先心病篩查-評估-干預”項目、“選擇性頭部降溫治療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損傷”項目均已有研究成果。近三年來科室發表學術論文五十余篇,SCI論文五篇,臨床科研工作的開展有力地促進了臨床醫療技術水平的提高。危重新生兒轉運系統:輻射面積方圓300公里,并建立了一支高素質的轉運隊伍。近年來平均每年轉運危重新生兒近600人次,轉運范圍已覆蓋整個廣西,救助醫院的層次從最基層的鄉鎮醫院至省市級大醫院,已形成了以廣西壯族自治區婦幼保健院為中心的輻射至整個廣西區內各醫院的轉運網絡,為廣西危重癥新生兒的救治提供了堅強后盾和保證。我們秉承“用愛擁抱寶寶,用心呵護生命”的服務理念,“正直真誠、關愛尊重、敬業奉獻、凝聚合作、優質高效”的核心價值觀,努力打造成為東盟區域性廣西一流的新生兒醫療中心。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