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小兒消化科成立于上世紀九十年代,至今已有30余年的歷史。隨著醫院基本框架的拉大及專業的發展,小兒消化專業于2012年8月建立獨立病區,目前共有醫師7名,其中博士1人,碩士6人,主任醫師1人,副主任醫師3人,主治醫師1人,住院醫師2人。作為教學醫院的臨床科室,消化科在做好日常臨床患兒救治工作的同時,亦擔負著本科生、研究生、規培生、...
展開>>
介紹:
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小兒消化科成立于上世紀九十年代,至今已有30余年的歷史。隨著醫院基本框架的拉大及專業的發展,小兒消化專業于2012年8月建立獨立病區,目前共有醫師7名,其中博士1人,碩士6人,主任醫師1人,副主任醫師3人,主治醫師1人,住院醫師2人。作為教學醫院的臨床科室,消化科在做好日常臨床患兒救治工作的同時,亦擔負著本科生、研究生、規培生、外國留學生和基層醫院進修醫師的教學培養任務,為國家培養了大批的專業技術人才。在基礎和臨床研究方面,消化科先后承擔了多項研究課題,獲省級及地廳級科學技術進步獎多項,為臨床一線治療提供了可靠的理論依據。消化科還是國家婦幼中心嬰幼兒過敏性疾病、營養性疾病、兒童早期發展等項目的參加/執行單位。經過十年的發展,小兒消化科在兒科胃腸道疾病、肝膽胰疾病、營養性疾病、食物過敏性疾病的診治方面都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特別是對于食物過敏性疾病、營養性疾病、各種難治性遷延性腹瀉、膽汁淤積性肝病等疾病的診治方面有較高的臨床診治水平。消化科配套有消化內鏡室,目前開展項目有:1)小兒常規胃鏡檢查及內鏡下治療,其中胃鏡下治療包括,消化道異物取出術、消化道出血的內鏡下處理、胃扭轉復位術、內鏡下上消化道良性狹窄的球囊擴張術、內鏡下十二指腸/空腸營養管置入術、經皮內鏡下胃/空腸造瘺術等。2)小兒結腸鏡檢查及內鏡下治療。此外,還開展有13C尿素呼氣試驗、皮膚點刺試驗、食物回避+激發試驗、十二指腸液引流術、營養不良患兒的腸內營養支持、身高促進等診療項目。歷經十年的發展,小兒消化科目前擁有年輕而富有活力的醫護團隊,未來的行醫路上,我們定當逐夢前行,臨床、科研、教學全面發展,為全省兒童的健康保駕護航。消化內鏡:科室配備有獨立的消化內鏡室,在省內較早開展兒童胃腸鏡技術。目前主要開展項目有:1)小兒常規胃鏡檢查及內鏡下治療,其中胃鏡下治療包括:消化道異物取出術、消化道出血的內鏡下處理、胃扭轉復位術、內鏡下上消化道良性狹窄的球囊擴張術、內鏡下十二指腸/空腸營養管置入術、經皮內鏡下胃/空腸造瘺術等。2)小兒結腸鏡檢查及內鏡下治療。皮膚點刺試驗:皮膚點刺試驗是過敏原在體(體內)檢測方法。通過特制的點刺針將皮膚淺層刺破,使特定的變應原滲入皮膚組織,IGE結合變應原后與真皮的肥大細胞膜FСΕRⅠ受體交聯,致敏肥大細胞脫顆粒,釋放組胺和其他炎性介質,引起皮膚局部毛細血管擴張和通透性增加,表現出風團和紅斑樣改變。皮膚點刺試驗因操作簡單方便、快速靈敏,是臨床上最常用的過敏原檢測方法,對過敏性疾病的診斷具有較高的價值。食物回避+激發試驗:食物回避+激發試驗是診斷食物過敏的金標準,小兒消化科率先在全省開展相關項目,可對兒童食物過敏的診斷及飲食、營養管理提供規范化、個體化的指導。13C尿素呼氣試驗:HP感染是導致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因此HP檢測在相關疾病診治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尿素呼氣試驗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診斷HP感染的無創檢查手段,該方法檢測準確性和特異度相對較高、操作方便,不受HP在胃內斑片狀分布的影響,能反映全胃的實時狀態。13C為穩定同位素,無輻射作用,對人體無不良影響,適用于兒童、孕婦、哺乳期進行HP檢測。十二指腸引流術:嬰兒膽汁淤積性肝病病因復雜,膽道閉鎖作為嬰兒膽汁淤積性肝病常見的病因之一,早期診斷并及早進行葛西手術對患兒的預后具有重要的影響,但膽道閉鎖臨床診斷困難,缺乏特異性的檢查手段。十二指腸引流術是在超聲引導下將引流管插入十二指腸乳頭附近,觀察引流液有無膽汁的方法,為嬰兒膽道閉鎖的早期診斷提供。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