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麻醉科是我國麻醉專業的發源地之一,開創者為美國注冊麻醉醫師姚張明女士,早在1946年建院初期即設置了麻醉醫師崗位。1963年王源昶教授在全國率先成立獨立的麻醉科并在全國范圍內培養麻醉醫師,他也成為我國麻醉界與謝榮、吳玨二老齊名的創始人之一。此外,王源昶教授在世界上首次成功的采用經胸壁外心臟按壓法搶救了患者的生命,相關文章于1957...
展開>>
介紹: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麻醉科是我國麻醉專業的發源地之一,開創者為美國注冊麻醉醫師姚張明女士,早在1946年建院初期即設置了麻醉醫師崗位。1963年王源昶教授在全國率先成立獨立的麻醉科并在全國范圍內培養麻醉醫師,他也成為我國麻醉界與謝榮、吳玨二老齊名的創始人之一。此外,王源昶教授在世界上首次成功的采用經胸壁外心臟按壓法搶救了患者的生命,相關文章于1957年在《中華外科雜志》發表,較公認最早的1960年Kouwenhoven的相關報告早了3年。隨后,李文碩教授在科室建設的同時致力于中國麻醉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成為中國麻醉本科教育的創始人之一。1997年王國林教授主持工作以來,麻醉科出現了快速發展,已成為集醫、教、研于一體的臨床二級學科。于1993年取得碩士學位授權點,于2006年取得博士學位授權點。目前,麻醉科為天津醫科大學和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重點學科,天津市重點學科,天津市臨床重點學科,是天津市麻醉學質控中心掛牌單位。學術帶頭人王國林教授目前擔任中國醫師協會麻醉分會副會長、中國麻醉高等教育理事會副理事長、中華麻醉雜志副總編輯,是中國麻醉學界公認的領軍人物之一。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麻醉科技術力量雄厚,形成了完善的麻醉學科各亞專業——臨床麻醉、手術室外舒適化醫療和疼痛診療中心。較早在天津市開展疼痛診療工作,目前已經成立疼痛病房。每年完成臨床麻醉25000余例,臨床醫療特色定位于疑難危重患者麻醉、高齡患者麻醉、復雜胸內腫瘤患者的麻醉、復雜神經外科患者麻醉等,目前已經確立心血管麻醉、胸科麻醉、神經外科麻醉、慢性疼痛診療、手術室外麻醉以及其他專業麻醉等六個亞專業,近三年累計開展多項新技術并處于國內領先水平。臨床危重病例占手術總量的比例始終保持在30%左右。嚴格實施圍手術期麻醉質量控制與管理,連續15年麻醉死亡率低于1/10萬,達到國際先進國家水平。麻醉科重視專業技術人員的培養和后備人才建設,目前科室已經擺脫人員結構不合理的困境,初步擁有架構合理的臨床、教學和研究人員結構,在醫療、教學和科研工作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科室歷來重視人才培養和引進工作,現擁有臨床醫師55人,其中40歲以下中青年醫師占60%,45歲以下的臨床醫師碩士學位比例95%以上,博士學位或博士在學者超過60%。臨床醫師中具有正高級職稱9人,其中教授1人、主任醫師兼教授1人、主任醫師7人、副高級職稱14人。在臨床醫生中,11人具有長期(3個月以上)國外留學經歷,多名醫師在國內先進醫療院所進修學習。手術中心目前共有手術室護士90余人,科護士長1人,護士長3人,手術床位與護士之比為1:2.6。目前已經基本形成合理的人員結構組成。本科具有雄厚的師資力量,承擔了麻醉本科、碩士、博士,醫學本科、七年制及外國留學生等理論教學和臨床實習工作。先后培養了麻醉系本科生500余名,碩、博士研究生70余名,對研究生注重科研和臨床能力的培養,并形成每周向導師組匯報工作的規范,便于導師指導研究生工作。對實習生注重醫德、醫技的培養,提升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研究生畢業后很多成為麻醉學科帶頭人。麻醉科在本市及國內擁有較高影響力和知名度,包括學科帶頭人在內共有10余名醫生在國內或本市學術團體和專業期刊兼職,麻醉科是天津市麻醉進修醫生培養基地,包括中華麻醉學前主編在內的眾多專家曾經在總醫院進修。近10年為全國多個省市的各級醫院培訓進修生近百名,近3年每年連續舉辦“天津市基層醫院科主任培訓班“和各種培訓短訓班,成為各基層醫院麻醉專業人才及管理干部重要的培養搖籃。麻醉科是天津市住院醫生規范化培訓基地,已經招收住院醫生60余人,建立一套完整的住院醫生規范化培訓體系,同時建立了華北地區規模較大的ICU模擬實驗室和HPS模擬培訓系統。同時也是中華麻醉學會基層醫院培訓基地、神經外科麻醉、吸入麻醉、舒適化醫療培訓基地。麻醉科科研近年取得了顯著進步,于2013年成立天津市麻醉學研究所,建立了完善的基礎研究平臺。科研已經形成了穩定的科研方向:疼痛的基礎與臨床研究、圍術期器官保護的基礎與臨床研究、重度膿毒癥基礎與臨床研究、麻醉藥物的作用機制與臨床應用研究。其中疼痛、圍術期器官保護和膿毒癥等相關領域的研究成果均達到國際先進、國內領先水平。近3年來共承擔國家級、省市級、校局級課題共30余項,科研總經費達1000余萬元,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8項,天津市科技支撐重點項目2項,天津市重點課題1項,天津市自然科學基金4項等。獲得天津市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學技術二等獎等。近3年在SCI期刊發表論文40余篇,其中單篇最高影響因子5.359,單篇被引次數超過200次。主編(譯)專著9部,學科帶頭人和骨干多次受邀參加世界麻醉醫師協會、美國麻醉學年會、歐洲麻醉學年會、德國麻醉學年會、日本麻醉學年會、韓國麻醉學年會、中華醫學會全國麻醉學年會等學術會議,并多次作大會發言。麻醉科與國內外麻醉學界有著穩定、廣泛的交流。與芬蘭坦佩雷大學心臟中心建立長期聯系,已經培養臨床心臟專科麻醉醫生4人,與英國帝國理工大學、德國杜伊斯堡艾森大學、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Erasme醫院、新加坡中央醫院麻醉科、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美國佛羅里達大學醫學院等海外高校確立了人才培養計劃,先后有10余人次在國外長期學習。在天津市承辦國家級、市級繼教班及學術會議30余次,教學內容涵蓋圍手術期安全質量控制、危重癥患者麻醉及監測、心肺腦復蘇、微創疼痛治療、科研設計與論文撰寫等多方面,為本地區麻醉學科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