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口腔頜面外科,是黑龍江省重點學科,是黑龍江省口腔頜面外科醫療、教學及科研的中心,是在實踐中逐步發展、形成的一個醫學分科,是口腔醫學的一個組成部分,又是相對獨立于口腔臨床醫學的一門二級學科,是以維護、促進口腔健康以及防治口腔器官和口頜系統(包括牙、牙槽骨、唇、頰、舌、腭、咽、面部軟組織、頜面諸骨、顳下頜關節、涎腺和相關頸部組...
展開>>
介紹: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口腔頜面外科,是黑龍江省重點學科,是黑龍江省口腔頜面外科醫療、教學及科研的中心,是在實踐中逐步發展、形成的一個醫學分科,是口腔醫學的一個組成部分,又是相對獨立于口腔臨床醫學的一門二級學科,是以維護、促進口腔健康以及防治口腔器官和口頜系統(包括牙、牙槽骨、唇、頰、舌、腭、咽、面部軟組織、頜面諸骨、顳下頜關節、涎腺和相關頸部組織等)某些疾病為主要內容的學科。口腔頜面外科的診治范圍包括口腔器官和口頜系統常見病、疑難病的診斷和常見手術治療技術或口腔頜面外科專科手術治療技術的應用。1959年建立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口腔頜面外科。1999年哈醫大附屬口腔醫學院正式成立,口腔頜面外科歸屬口腔醫學院,時任科主任高瑞駒,護士長馮頌華。當時有醫生20名,護士21名。2002年3月,根據專業和科室發展的需要,口腔頜面外科分為兩個病房,口腔頜面外科二病房正式成立。吳衍昌教授任科主任兼口腔頜面外科黨支部書記,醫生有呂克文、胡騰龍、尹曉東。王曉平任護士長,護士有張淑清、劉晶、王蕾、呂萌。2004年,焦曉輝教授(博士生導師)由哈醫大三院調任口腔醫學院任副院長,同時調入口腔頜面外科工作。2005年因為工作需要,焦曉輝教授兼任口外二病房主任。2005年獲批博士授予權,2006年被評為黑龍江省口腔臨床重點學科,口腔頜面外科成功晉級黑龍江省重點專業,2007年承辦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頭頸腫瘤外科學術研討會。隨著新的醫護人員的加入,科室不斷發展壯大,目前全科擁有醫生12名,護士12名。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3人,博士導師1人,碩士導師6人。科室現有床位40張,成為黑龍江省及周邊地區的疑難重癥治療中心。為全省已培養60余名進修醫生。科室注重人才引進和培養,留學日本的焦曉輝教授是本省第一個學成歸來的口腔頜面外科博士,黑龍江省重點學科帶頭人。另有多名專家曾到上海交通大學和北京大學進修學習,為科室帶回了新技術、新理念,促進了科室的長足發展。目前有兩位醫生正在上海交大附屬九院攻讀博士學位、做博士后工作。科室構成口腔頜面外科一病房現有醫生13人,教授(主任醫師)4人,副教授(副主任醫師)4人,講師(主治醫師)1人,助教(住院醫師)4人;其中博士6人,碩士5人,學士2人;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3人。科室具有年輕化、學歷層次高、醫德醫風好、醫療技術精、科研能力強、教學質量優、團結合作佳、組織紀律嚴等優勢。在頭頸腫瘤、牙槽外科、頜面外傷、修復重建、頜面部感染、唇腭裂治療等方面的臨床治療及研究中,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具有治療系列化,手術標準化,管理規范化的優點。口腔頜面外科二病房擁有40張床位,其中高級病房5個;醫生、護士各12名。擔負著哈爾濱市、黑龍江省及周邊地區的口腔頜面部常見病、多發病及疑難病癥的診治工作,是本專科的地區醫療中心,給廣大患者解除疾苦,贏得了良好的口碑。尤其在夜間和節假日接治急診,方便了急診患者就醫,成為在正常工作8小時以外給予患者提供醫療服務的本埠尾數不多的專科之一。專科治療專科特色如下:口腔癌、口咽癌的聯合根治術及利用顯微外科技術即刻再造修復術;大型頜骨囊性病變開窗減壓術;唇腭裂序列治療;正畸-正頜聯合治療;頜面部復雜多發性骨折切開復位固定術、多間隙蜂窩織炎及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救治等疑難疾病的治療;口腔頜面部血管瘤的硬化劑治療;習慣性顳下頜關節脫位的注射治療。口腔頜面外科主治范圍包括:牙及牙槽外科手術;口腔頜面部外傷、感染、腫瘤的診治以及遺留組織缺損的修復;唾液腺疾病、顳下頜關節病、頜面部神經疾患的診治;先天性唇腭裂及面裂的序列治療;牙頜面畸形的綜合治療;口腔頜面部后天畸形和缺損的整復等。科研教學在焦曉輝院長領導下,科室的教學、科研工作取得了可惜的進步和長足的發展。教學方面:科室承擔了口腔五年制本科、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留學生成人教育等眾多軌道的教學、實習、講座等繁重的教學任務,保質保量地完成了教學任務,收到學生的好評。焦曉輝教授多次參與編寫統編教材-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口腔科學一書,為醫院和大學贏得了榮譽;科研方面:近五年科室SCI科研論文實現了零的突破并逐年增加,已發表SCI收入論文25篇。科研課題方面拿到省級重大、面上項目、青年基金等多項課題。合作交流焦曉輝院長與日本新潟大學建立了長期、穩定的交流、互訪關系,給科室帶來了國外最新的學術觀點,為科室推陳出新做出了重要貢獻。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