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消化醫學中心,是國家衛健委消化內鏡診療技術培訓基地(首批)、江蘇省十三五期間“強衛工程”醫學重點學科(江蘇省消化專業唯一)、中國醫師協會高級消化內鏡醫師培訓基地。江蘇省臨床重點專科、南京醫科大學十一五重點科室、南京醫科大學整合腸病重點實驗室、南京醫科大學消化內鏡研究所所在地、南京醫科大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培養基地、博士后科研流...
展開>>
介紹:
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消化醫學中心,是國家衛健委消化內鏡診療技術培訓基地(首批)、江蘇省十三五期間“強衛工程”醫學重點學科(江蘇省消化專業唯一)、中國醫師協會高級消化內鏡醫師培訓基地。江蘇省臨床重點專科、南京醫科大學十一五重點科室、南京醫科大學整合腸病重點實驗室、南京醫科大學消化內鏡研究所所在地、南京醫科大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培養基地、博士后科研流動站,醫院123優勢學科建設第一層次培育學科(全院2個),同時也是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分會全國委員和江蘇省醫學會消化內鏡分會候任主任委員單位。消化醫學中心下設消化科病房(5個病區180張床位)、現代化的消化內鏡中心(3000平方米)(新消化科病房和消化內鏡中心已于2021年7月27日啟用)、消化病實驗室,共有醫護人員110人,其中醫師40人,主任醫師/教授11人,副主任醫師10人,博士22人,碩士9人,博士研究生導師4人,碩士研究生導師10人,11人具有在美國、德國研修經歷或獲得日本博士學位,省領軍人才1人,省重點人才1人,省333工程人才4人,六大人才高峰4人,省青苗人才2人。消化醫學中心近5年以來,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國家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國家863計劃、省重點學科基金、省重點臨床專項、省創新團隊、省級課題50余項,以第一完成單位獲中國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中華醫學科技獎、省廳級科技進步獎10余項。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家專利14項,8項轉化生產,其產品在中國、歐、美、拉及南亞等地區和國家廣泛用于臨床。近五年來以第一作者在GastrointestinalEndoscopy、LancetOncology等國內外雜志發表論文200余篇,其中SCI雜志收錄100余篇。主編、副主編和參編醫學著作近20部。培養來自全國各地內鏡進修醫師200余名,培養碩士、博士研究生150余人。消化醫學中心以發展消化系統疾病內科診治為基礎,以“消化內鏡診療”和“復雜腸病糞菌移植治療”為特色,并以此帶動整個消化學科的迅速發展。現已凝練并形成了“膽胰疾病的內鏡診治”、“復雜腸病糞菌移植治療”、“肝病診療”、“新型內鏡技術的研究與推廣運用”、“消化道腫瘤的基礎與臨床研究”等幾大優勢方向。消化醫學中心長期致力于消化內鏡技術的推廣,近年來,連續舉辦省級和國家級系列學術活動,產生了積極的社會效益和影響力。成功舉辦了“2021年中國腸道大會”、“2020年南京整合消化內鏡學高峰論壇”、“2019年南京整合消化內鏡學高峰論壇”、“2019年年中國腸道大會”、“2018年南京整合消化內鏡學高峰論壇”、“2017年南京整合消化內鏡學高峰論壇”、“2015中國南京首屆世界消化大會”等20余次國際、國家級繼續教育學習班或會議。專科主要技術優勢與特色:(1)膽胰疾病的內鏡診治(ERCP治療):內鏡下逆行膽胰管造影(ERCP)/內鏡下十二指腸乳頭肌切開術(EST)治療用于膽胰疾病診斷和治療,每年完成各類ERCP治療1000余例(絕大多數為復雜ERCP),采用多種輔助插管技術將ERCP成功率提高到99%以上,并創新性將ERCP用于兒童、超高齡老年患者、孕婦及消化道重建術后病人;2016年在國內首先將荷包縫合技術用于ERCP所致十二指腸穿孔修補,避免病人剖腹手術。2018年省內首家引進第二代Spyglass用于膽胰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消化道重建術后ERCP是難度最大、風險最高的ERCP,包括畢II式術后、食管-空腸Roux-en-Y、胃-空腸Roux-en-Y、膽管-空腸Roux-en-Y、胰十二指腸術等,該團隊近年來完成300余消化道重建術后ERCP,成功率高達90%(該團隊負責人繆林教授是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分會全國委員、江蘇省醫學會消化內鏡分會候任主任委員)。每年數十次在全國性消化內鏡會議進行ERCP手術演示。近10年來未發生ERCP相關并發癥及醫療糾紛。(2)復雜腸病的診斷和挽救治療:診治了大量來自全球復雜疑難腸病病例,糞菌移植技術為難治性炎癥性腸病、免疫缺陷性腸病、糖尿病和肥胖癥等提供了重要的治療。腸病團隊負責人張發明教授是中國腸道大會創始人兼執行主席,該團隊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套智能化微生物分離系統(GenFMTer)用于洗滌菌群移植,發明經內鏡腸道植管術(TET)用于全結腸途徑重復菌群移植、給藥、取樣和引流,發明透明帽輔助內鏡下硬化術(CAES)和LPRA肛門定位法用于肛門疾病診療。2015年,與樊代明院士等共同發起中華糞菌庫-緊急救援計劃用于全國難治性腸道感染的異地救援,2017年建立中國菌群移植平臺用于菌群移植療效和風險評價。受邀在Protein&Cell、GutMicrobes等雜志系統闡述其創新概念和成果。牽頭中國大陸、中國香港、中國臺灣專家制定洗滌菌群移植南京共識并于2020年在ChineseMedicalJournal發表,領域內國際指南專家組成員,研究成果被7項國際醫學指南/共識推薦,制定國家標準1項。曾登世界胃腸病組織官方通訊WGN封面并受邀發表刊首評論。國家科技部微生物組領域中長期發展規劃共同執筆人。(3)消化道支架治療消化道梗阻:1996年在國內首先開展TiNi合金食管支架研制和臨床應用研究,共獲國家專利4項,相應產品廣泛應用于我國、美國、東南亞、歐洲、南美洲等國家和地區,目前已完成各類支架一萬多例次。(4)無痛內鏡診療技術:上個世紀90年代在全國較早開展無痛內鏡診療技術,目前該中心無痛內鏡比例占95%以上,為方便患者,該中心無痛胃鏡無痛腸鏡聯做的比例高達50%以上。(5)電子膽道鏡結合德國進口U100雙頻激光治療膽道術后殘余結石、肝內膽膽管結石,聯合應用X線、導絲、造影劑處理大量外院轉診的復雜膽道疾病,并開創性應用竇道再通技術,使大量T管滑脫病人避免再次手術。(6)在全國較早、全省率先開展內鏡粘膜下剝離術(ESD)治療消化道隆起性病變(平滑肌瘤或間質瘤)或消化道早癌。(7)賁門失遲緩癥治療:采用最新經口內鏡下肌切開術(POEM)治療賁門失遲緩癥,取得較好療效。(8)肝硬化食管曲張靜脈套扎或硬化治療,胃曲張靜脈組織膠治療。(9)開展超聲內鏡診斷和治療:消化道隆起性病變診斷、胰腺占位診斷、胰腺囊腫胃內引流、神經節阻滯術等。(10)雙氣囊小腸鏡、膠囊內鏡等診斷小腸疾病。(11)消化道瘺堵瘺術:采用多種方法成功處理各種復雜消化道瘺,如食管氣管瘺、食管縱膈瘺、殘胃氣管瘺、殘胃胸腔瘺等。(12)作為全國NOTES俱樂部成員單位,在全國率先開展NOTES手術,全世界首次報道經陰道NOTES切除宮外孕孕囊,省內較早開展NOTES保膽取石術。(13)小兒胃腸鏡檢查及治療。江蘇首家開展,已完成數萬余例病人,無一例發生不良反應。(14)內痔的內鏡治療:套扎治療、硬化治療。(15)其他:胃鏡下胃造瘺術、消化道出血的鈦夾治療、消化道異物鉗取術、消化道動力測定等。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