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南京腦科醫院神經內科,是南京腦科醫院的特色學科之一,始建于1947年,是國內建科最早、獲批部級神經病學高級師資研修班基地最早的單位之一,國內第一例氣腦造影術以及第一臺腦電圖機的使用均在我院神經內科首開先河,素有國內“神經科醫師搖籃”之稱。經過73年的發展,神經內科已成為全國最大、技術先進的神經病學醫療、教學和科研中心之一。神經內科現設5個病區,24...
展開>>
介紹:
南京腦科醫院神經內科,是南京腦科醫院的特色學科之一,始建于1947年,是國內建科最早、獲批部級神經病學高級師資研修班基地最早的單位之一,國內第一例氣腦造影術以及第一臺腦電圖機的使用均在我院神經內科首開先河,素有國內“神經科醫師搖籃”之稱。經過73年的發展,神經內科已成為全國最大、技術先進的神經病學醫療、教學和科研中心之一。神經內科現設5個病區,240張病床,年收治病人7000人以上,門診就診病人達35萬人次,吸引著全省乃至全國的疑難重癥病人,全科本著“仁愛奉獻、大醫精誠”的院訓,以高水平的專業隊伍與技術為廣大患者提供溫馨、特色化的診療服務。目前,神經內科是南京醫科大學神經病學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點、博士后流動工作站;南京大學碩士學位授予點;國家級神經內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國家衛健委授牌的腦卒中篩查與防治基地醫院、高級卒中中心;中國卒中學會授牌的綜合卒中中心、卒中區域性培訓和質控示范中心。全國首批罕見病診治中心,全國腦炎專業診療中心。國家神經內科臨床藥理基地;江蘇省臨床重點專科;江蘇省神經內科專業醫療質量控制中心;江蘇省衛健委神經病學進修培訓基地。有教授或主任醫師20,副教授或副主任醫師10,博士研究生導師4人,碩士研究生導師8人。神經內科門診:開設有9個專病門診、專家會診中心、神經科疑難病會診中心和普通門診。特色專病門診包括:腦卒中篩查和腦血管病門診、眩暈門診、帕金氏病專病門診、認知與記憶障礙門診、癲癇專病門診、頭9痛門診、多發性硬化與神經免疫疾病門診、肌病門診、肌張力障礙治療門診。神經內科病區:設五個病區及腦血管病中心,分為10個專業組,分別是:603病區:腦血管病專業組、眩暈專業組;605病區:帕金森病與運動障礙專業組、肌病專業組;606病區:認知與記憶障礙專業組、神經免疫疾病專業組;607病區:癲癇專業組、神經系統感染性疾病專業組;608病區:癲癇專業組、睡眠障礙專業組;腦血管病中心:神經介入組。603病區:眩暈亞專科帶頭人江煒煒主任醫師,目前為中國醫藥教育協會眩暈專業委員會委員,江蘇省研究型醫院學會眩暈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團隊立足臨床,致力于眩暈相關疾病的規范化診斷治療,減輕病人的痛苦及負擔。建立了前庭功能檢查室,開展眼震視圖及頭脈沖等檢測,客觀判斷前庭功能,規范眩暈疾病的診斷。由于前庭檢測手段的完善,大大提高了各種眩暈相關疾病診斷準確率,讓病人等到及時治療,獲得良好的效果。目前已開展檢查及治療項目如下:(1)耳石癥診斷及治療針對臨床最常見的眩暈疾病——耳石癥,開展耳石手法復位,依據不同病人采取個體化治療,眾多患者通過治療即刻解除眩暈的困擾,目前共治療耳石癥患者兩千余例次。(2)眼震視圖和雙溫實驗檢查眼震視圖檢查儀可進行自發眼震、凝視性眼震、平穩跟蹤試驗等檢查,能幫助評估小腦、腦干的前庭整合功能;雙溫實驗可幫助評估外周前庭器官感受器和中樞整合能力,為患者的疾病診斷提供依據。(3)頭脈沖實驗我院引入暈派思甩頭實驗儀,可對兩側三個水平半規管的功能進行單獨檢查,評估前庭功能,用于眩暈疾病的診斷,能幫助鑒別周圍性和中樞性眩暈。(4)前庭康復訓練對于慢性前庭綜合征,尤其是持續性姿勢知覺性頭暈綜合征的患者開展前庭功能訓練,促進前庭功能恢復。今年我們引進了意大利Tecnobody平衡訓練系統,對眩暈及平衡障礙的患者可以開展綜合訓練,減輕病人頭暈癥狀,改善平衡能力,提高生活質量。目前我們收治的病人涵蓋了南京及周邊多市,很多輾轉多家醫院耗時數月甚至逾年未有效果的病人得到針對性治療,獲得了滿意的療效。作為南京市較早成立的神經內科眩暈中心,我們致力于眩暈的規范診治及前庭康復訓練,并帶動全省眩暈相關疾病診治水平的提高,通過醫聯體平臺和心醫遠程會診系統與省內多家醫院保持業務聯系,對其進行指導,與兄弟醫院共同提高。2020年12月18日作為副主委單位參與組建成了江蘇省研究型醫院學會眩暈專業委員會,全省60余家醫院神經內科參與其中,這將推動江蘇省眩暈疾病研究在更好的平臺上良性發展。605病區:帕金森及運動障礙亞專科由劉衛國主任醫師領銜。學科帶頭人劉衛國教授現任美國神經病學學會會員,中華醫學會和中國醫師協會神經病學分會帕金森病及運動障礙學組委員,江蘇省帕金森病及運動障礙病學組副組長。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長老會醫院訪問學者。帕金森及運動障礙亞專科由運動障礙神經內外科、康復、中醫科、影像科等多學科組成。是全國第四位授牌的帕金森病一站式診療中心,亞專科特色主要如下:(1)建立帕金森病社區-醫院一體化的早期篩查和早期干預體系為落實帕金森病的早發現、早診斷和早治療的慢病防控策略,本亞專科實行帕金森病社區-醫院聯動模式,使用科技部十三五課題組的帕金森病前驅期篩查量表在江蘇省南京、徐州、連云港等城市社區老年人群中篩查具有帕金森病高危因素的人群。篩查出的高危人群到指定醫院復核并啟動早期隨訪和干預計劃。隨訪以隊列形式管理,利用可穿戴設備、多導睡眠圖監測、影像、血液等生物標記物對患者進行跟蹤隨訪和綜合評定,特別關注具有GBA基因突變的人群。同時對高危人群啟動高危因素的干預、健康咨詢和中藥干預等措施。(2)帕金森病患者診療實行內外科合作、中西醫結合的多學科合作、精準醫療模式對帕金森病患者早期即實行個體化治療,結合年齡、癥狀、工作和基因型等多因素制定精準治療計劃,患者臨床、量表評估、影像學檢查等資料采用數據庫管理方式。對于中晚期具有深部腦刺激手術適應癥的患者實行內外科聯合查房制度,仔細篩查適應癥、落實術前左旋多巴沖擊試驗等術前標準化系列評估,同時使用可穿戴設備對患者手術前后精準化評估。術后程控采取線下和遠程程控結合的方式,特別是新冠疫情以來遠程程控成為外省患者重要的程控方式,目前已完成近11省100例患者一千多次遠程程控。本專科對帕金森病運動癥狀的異動癥、軸性癥狀和非運動癥狀如抑郁、睡眠障礙、流涎實行中西醫結合治療。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實施拓展了適應癥,有效緩解了帕金森病患者的痛苦,受到患者廣泛好評。同時本專科聯合南京腦科醫院神經精神病研究所開展帕金森病藥物的血藥濃度測定、相關藥物代謝基因的藥物基因組學研究。使得帕金森病的精準醫療模式不斷深化。(3)開展多種運動障礙疾病的肉毒素治療工作科室擁有肌電圖機、電刺激儀、彩色超聲、CLAVIS掌中肌電等肉毒毒素治療導引儀器,目前設備齊全,能夠開展電刺激儀、肌電圖儀、彩色超聲聯合指引下的多種運動障礙疾病的肉毒毒素注射治療,目前已實現:將肉毒毒素注射治療與藥物治療和康復治療相結合,實現患者癥狀的最大改善;通過肌電圖、電刺激儀及彩色超聲引導聯合定位完成A型肉毒毒素精準注射治療,提高了定位精度,減小了藥物用量。開展A型肉毒毒素治療以來,來院就診患者人數逐年增加,治療病種由最初的面肌痙攣、眼瞼痙攣、痙攣性斜頸已拓展到疼痛、帕金森病、流涎、便秘、免疫性腦炎、遲發性運動障礙及局灶性、節段性肌張力障礙、DBS術后等。并與神經外科、重癥監護病房、精神科建立起廣泛合作。目前年診治患者數量已達500人次左右,已建立相當規模的肉毒毒素治療臨床資料庫和隨訪檔案,肉毒毒素治療工作在數量、療效、病種上在江蘇名列前茅,在國內已有良好知名度。(4)牽頭國內多中心臨床研究,編寫帕金森病中西醫結合治療指南為觀察中國帕金森病患者出現運動并發癥后臨床選擇藥物的療效差異,從2019年開始牽頭中國多中心臨床研究:左旋多巴/卡比多巴/恩他卡朋替換左旋多巴/多巴脫羧酶抑制劑治療中國帕金森病患者劑末現象的療效觀察。主要參與單位包括江蘇省研究型醫院平臺江蘇各大醫院神經內科17家、河南和安徽等20家中心參與,目前項目正進行中。同時作為科技部十三五課題“中西醫結合預防和緩解帕金森病的新型治療策略研究”組長單位牽頭上海、北京、廣州、江蘇等9家單位開展“滋腎平顫方聯合普拉克索改善帕金森病抑郁的臨床研究”。多中心合作有力促進了各單位之間的合作和交流。促進分中心運動障礙亞專科的發展,促進了年輕醫生的快速成長。同時本可以組基于目前中西醫結合治療的現狀和本課題組的工作,編寫“帕金森病抑郁中西醫結合診斷治療專家共識”。606病區:本專業組由石靜萍主任醫師和林興建主任醫師領銜。學科帶頭人石靜萍教授現任中國阿爾茨海默病防治協會神經認知專委會常委,江蘇省卒中學會認知與精神障礙專委會副主委等。認知與記憶障礙專業組設有記憶門診(被中國記憶門診聯盟評為首批示范單位,年門診量超過3000人次)和24張病床的認知障礙病區,收治各種認知功能障礙(阿爾茨海默病、輕度認知功能障礙、血管性認知障礙與血管性癡呆、額顳葉癡呆、路易體癡呆、語義性癡呆、進行性非流利型失語、麻痹性癡呆等)、其他神經變性病(多系統萎縮、皮質基底節變性、進行性核上性麻痹等)以及各種繼發性癡呆患者。專業組特色如下:(1)建立了多維度且具特色的個體化診療體系本專業組常規開展神經心理評估、多模態認知磁共振掃描、認知電生理測定(包括睡眠監測、情景記憶任務、MMN、P300及CNV等)、腦脊液及血液生物標志物檢測、癡呆基因篩查和藥物代謝基因檢測,構建了多維度認知疾病診療體系。同時本專業組常規開展基于精準環路定位的非侵入性重復經顱磁刺激(rTMS)、計算機認知輔助訓練、認知操等多種認知康復訓練,結合個體化的藥物治療方案,做到了多維度、個體化精準診療。(2)建立了基礎/轉化/臨床診療的研究體系本專業組通過自主開發的專利管理軟件建立了認知障礙患者數據庫,已登記500余例患者,結合血液、腦脊液與核磁共振影像生物樣本庫,探討認知障礙特別是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神經環路的損害特征,并在此基礎上利用光遺傳學、在體動物電生理等神經生物學實驗手段探究神經環路損害背后的病理生理機制,為臨床認知障礙疾病的診斷、治療及療效評價提供新的靶點,為臨床精準診療體系的建立提供重要的依據,實現了從臨床到基礎,再從基礎向臨床轉化的正向循環。(3)建立了醫院/社區/社會的早期篩查及教育科普體系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認知障礙特別是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預后至關重要。本專業組立足南京,輻射周邊省市。通過與社區聯動,開展“認知癥社區友好化公益項目”。通過與南京認知障礙家屬協會合作,每季度舉辦一次“南京市認知癥家屬聯誼會”。通過與南京市心貼心老年人服務中心、江蘇省紅十字會、南京市居家養老中心合作,發起“讓愛守護記憶”公益活動。這些活動通過平面、網絡、電視等各種媒體宣傳,給認知障礙老人及家庭提供宣傳、疾病咨詢,在社區開展記憶障礙與癡呆的早期篩查,將認知障礙患者的診療提前到臨床前期。本專業組還通過醫聯體系統與省內多家醫院神經內科建立長期合作,定期參與查房、指導疑難危重病例現場和遠程會診,在擴大科室影響力的同時惠及更多患者。此外,本專業組還注重學術交流與基層醫生的培養,已成功舉辦四屆金陵AD/PD醫學論壇,舉辦“基于社區癡呆與認知障礙疾病的規范化診療、康復及護理”、“阿爾茨海默病的精準診療”等江蘇省級繼續醫學教育學習班,培養社區記憶門診醫師,提高基層醫院對認知障礙患者的診療水平。神經免疫疾病專業組專科成立于2015年,早在2012年開設神經免疫疾病專病門診,現為江蘇省神經免疫性疾病診療中心單位成員。由江蘇省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神經感染與免疫疾病學組副組長、江蘇省免疫學會免疫專業委員會常委和多名博士領銜的神經免疫病組主要負責神經免疫性疾病,包括: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如多發性硬化(MS),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NMOSD)、抗髓鞘少突膠質細胞糖蛋白免疫球蛋白G抗體相關疾病(MOGAD);自身免疫性腦炎(AE);神經肌肉接頭疾病,如重癥肌無力(MG)、自身免疫性周圍神經病(AIDP,CIDP等)、特發性炎性肌肉疾病、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血管炎、副瘤性神經綜合征等疾病的診治,并開展臨床與基礎研究。現開展神經免疫生物標本庫的建立,針對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開展研究,提高該類疾病的分子診斷,開展該類疾病早期診斷與精準治療。在省內最早開展神經免疫抗體和副腫瘤抗體等檢查,目前可以常規開展常見自身免疫性疾病抗體檢測,近4年已服務于各類免疫疾病診治四千多例。近年我院已連續舉辦三屆金陵中樞感染與免疫醫學論壇,獲得相關省級繼續醫學教育項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