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南京腦科醫院神經外科,創建于上世紀70年代初期,為國內神經外科分支學科發展最為齊全、最具活力的科室之一。近十多年來,科室及時更新理念,緊跟國內外微創神經外科發展趨勢,積極引進先進技術,努力發展和創建當代先進的分支學科,科室不斷開拓進取,得到迅猛發展。目前科室學科帶頭人劉宏毅教授,為江蘇省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主任委員,江蘇省醫師協會神經外科分會候任主任...
展開>>
介紹:
南京腦科醫院神經外科,創建于上世紀70年代初期,為國內神經外科分支學科發展最為齊全、最具活力的科室之一。近十多年來,科室及時更新理念,緊跟國內外微創神經外科發展趨勢,積極引進先進技術,努力發展和創建當代先進的分支學科,科室不斷開拓進取,得到迅猛發展。目前科室學科帶頭人劉宏毅教授,為江蘇省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主任委員,江蘇省醫師協會神經外科分會候任主任委員。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院神經外科現有醫護人員158人,有主任醫師(教授、副教授)12名、副主任醫師(副教授)9名、主治醫師(講師)7名、住院醫師6名、護理人員123名。博士生導師2名,碩士導師9名。現設立床位160余張,年門診約12000余人次,急診約1000余人次,住院4000余人次,年手術量3000余臺次,其中3-4級手術占80%左右,擇期手術約占85%。擁有當今高端先進的神經外科手術設備:神經導航、神經顯微鏡、神經內鏡、術中電生理監測設備、ROSA機器人、顱腦專用術中B超、超聲吸引設備、電磁刀、視頻腦電監測設備等。主要診治疾病神經腫瘤及顱底腫瘤:膠質瘤、腦膜瘤、聽神經瘤、垂體腺瘤、神經鞘瘤、顱底腫瘤等。腦和脊髓血管性病:顱內動脈瘤、動靜脈畸形、動靜脈瘺、煙霧病、海綿狀血管瘤、蛛網膜下腔出血、高血壓腦出血等。功能性神經外科疾病:難治性癲癇、帕金森病、面肌痙攣、三叉神經痛、舌咽神經痛、痙攣性斜頸、扭轉痙攣、兒童腦癱等。脊柱脊髓疾病:脊髓腫瘤、顱頸交界畸形、頸椎病、椎間盤突出、脊柱退行性疾病、腰腿痛、脊髓空洞癥等。顱腦損傷和其他疾病:腦外傷、各類腦積水、腦膿腫、顱骨缺損、外傷性腦出血等。學科發展方向科室發展定位于微侵襲神經外科(包括顯微神經外科、顱底外科、內鏡神經外科、血管內介入、和神經導航等)、功能神經外科和立體定向神經外科,開展業務涵蓋神經外科的所有領域。主要分為下列亞專科:神經腫瘤、顱底外科、腦血管病、功能神經外科、脊柱脊髓外科、顱腦創傷等。全面開展和應用神經外科各亞專科的先進技術診治腦脊髓腫瘤、腦脊髓血管病、顱腦損傷、癲癇及帕金森病、中樞神經系統先天或后天性疾病等。在顯微外科技術應用于各類顱腦腫瘤手術、多模態神經導航技術、內窺鏡技術應用于垂體瘤等手術、神經介入綜合技術應用于腦動脈瘤、腦血管畸形等治療、術前腦磁圖功能和癲癇灶定位技術、皮層電極植入技術應用于癲癇手術、術中皮層電生理檢測和神經根電生理檢測應用于功能區、癲癇、術中喚醒手術和累及顱神經手術(聽神經瘤、中后窩顱底腫瘤、面肌痙攣等)、CT/MR結合立體定向腦深部刺激(DBS)放置腦起搏器治療帕金森病和其他椎體外系疾病、血管搭橋技術應用于缺血性腦血病(煙霧病)治療、脊椎脊柱疾病各種微創新技術綜合應用(微創入路改進、人工椎間盤置換、椎間孔鏡應用)、ROSA機器人相關的功能神經外科疾病(帕金森病DBS手術、癲癇外科)等領域處于國內先進行列。亞專科介紹神經腫瘤外科科室致力于腦膠質瘤的臨床和基礎研究,形成以膠質瘤綜合治療為特色的神經腫瘤亞專科。科室年收治膠質瘤等神經腫瘤200多例,膠質瘤手術100余例。多模態影像技術(功能磁共振、腦磁圖等)、術中喚醒、神經導航的技術的聯合使用,極大的提高了功能區腫瘤的手術效果;以基因檢測分型和多學科協作為支撐的膠質瘤診療MDT團隊,在膠質瘤放療靶向增敏及放療抵抗研究的基礎及臨床應用研究方面,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省市級基金等多個項目的支持。科室緊跟國際膠質瘤診療的趨勢,近年來新開展了基于基因檢測分子分型指導下的膠質瘤精準放化療治療技術,這項技術使得腫瘤對放化療的敏感性明顯提高,改善患者預后。亞專科學術任職劉宏毅主任醫師,教授江蘇省神經科學學會神經腫瘤與神經損傷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腦膠質瘤專業委員會分子診療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鄒元杰主任醫師,副教授江蘇省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神經腫瘤學組組長;江蘇省醫師協會神經外科分會神經腫瘤學組名譽組長;江蘇省抗癌協會神經腫瘤學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腦膠質瘤專業委員會委員。楊坤主任醫師,副教授中國醫藥教育協會神經腫瘤委員會委員;歐美同學會醫師協會神經腫瘤委員會委員。胡新華副主任醫師江蘇省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神經腫瘤學組委員;中國醫師協會膠質瘤專業委員會老年組分會委員。錢春發副主任醫師江蘇省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神經腫瘤學組秘書。顱底顯微神經外科在國內率先研究運用多種顱底手術入路治療顱底腫瘤,在腦干海綿狀血管畸形、顱底脊索瘤、巖斜區腦膜瘤、頸靜脈孔區和枕大孔區腫瘤等病種的診治中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療效顯著。其中,實施聽神經瘤標準化治療,使用多組顱神經電生理全程監測結合內聽道磨開技術,保留面神經功能的同時100%切除腫瘤。亞專科學術任職劉宏毅主任醫師,教授中國醫師協會微侵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張巖松主任醫師,副教授中國醫師協會顯微神經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江蘇省醫學會顱底外科學組副組長;江蘇省醫師協會顱底學組副組長。劉永副主任醫師江蘇省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顱底學組秘書。神經內鏡外科手術方式是使用特殊的內鏡器械,通過人體的自然孔隙或者微小創口完成高質量的手術操作。診療范圍包括顱底中線區域的病變,治療疾病主要包括垂體瘤、脊索瘤、顱咽管瘤、顱底中線區域腦膜瘤、部分側顱底病變、腦脊液漏以及其他顱內外溝通的顱底腫瘤。神經內鏡技術具有以下優點:①手術創傷小;②手術視角廣,可顯示手術顯微鏡所無法到達的盲區和死角;③可以近距離觀察病變,為深部術野提供更好的觀察,利于神經、血管的保護。亞專科學術任職楊坤主任醫師,副教授江蘇省醫師協會神經外科分會神經內鏡學組副組長;江蘇省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神經內鏡學組委員;中國醫藥教育協會神經內鏡及微創委員會委員;歐美同學會醫師協會神經內鏡委員會常務委員。陳永嚴主任醫師江蘇省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神經內鏡學組委員;江蘇省醫師協會神經外科分會神經內鏡學組委員。腦血管外科由缺血性腦血管病病區、出血性腦血管病病區及導管室構成。現開展顱內各種復雜動脈瘤、腦血管畸形、腦動靜脈瘺介入及開顱手術,頸動脈內膜斑塊切除術及煙霧病等閉塞性腦血管病的血運重建手術治療。同時,開展急性腦梗死時間窗內的靜脈溶栓治療、急診腦動脈溶栓、取栓治療,及顱內外血管成形及支架植入治療。擁有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帶術中熒光造影的專用手術顯微鏡等高端儀器及設備。亞專科學術任職劉宏毅主任醫師,教授江蘇省卒中學會重癥腦血管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馬俊主任醫師,副教授世界神經介入聯合會高級會員;中華神經外科學會神經介入專業組委員;江蘇省神經外科學會委員;江蘇省卒中學會理事;江蘇省介入學會神經介入學組副組長。何升學主任醫師江蘇省卒中學會神經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江蘇省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腦血管病學組委員;江蘇省醫師協會神經外科分會腦血管病學組委員。趙金兵副主任醫師江蘇省醫師協會神經外科醫師分會神經重癥學組委員。功能神經外科開展癲癇的外科治療,對藥物難治性癲癇的綜合定位分析、手術方案的選擇有豐富的經驗,手術有效率達80%,無發作率約50%,手術臺次、手術療效均為全省領先水平。率先在國內開展腦深部電刺激手術治療帕金森病并取得了成功,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現已成為全國最大的DBS植入中心之一。熟練開展微血管減壓手術:行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舌咽神經痛等微血管減壓手術,使用術中電生理監測提高手術療效,對于多根責任血管壓迫或MR陰性等不典型病例擁有豐富治療經驗。亞專科學術任職劉宏毅主任醫師,教授中國抗癲癇協會神經調控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張銳主任醫師,副教授中國抗癲癇學會理事;江蘇省抗癲癇協會秘書長;江蘇省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功能神經外科學組副組長。章文斌主任醫師,教授中國神經調控聯盟常務理事;世界華人醫師協會神經外科協會功能神經外科專業委員會常委;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應用示范項目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江蘇省研究型醫學學會帕金森及運動障礙疾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神經調控專業委員會委員;江蘇省醫學會神經外科學分會功能神經外科學組&,;nbs,p;委員。脊柱脊髓外科擁有脊柱內鏡系統、C型臂X光機、脊柱專用手術床等脊柱外科專用設備,以微創、精準治療為特色,開展退行性脊柱疾病(頸椎間盤突出癥、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管狹窄、腰椎滑脫、胸椎間盤突出癥、后縱韌帶骨化等)、脊柱脊髓腫瘤(髓內腫瘤、髓外硬膜下腫瘤、硬膜外腫瘤等)、脊椎先天性畸形(顱底凹陷癥、小腦扁桃體下疝畸形、脊髓空洞癥、扁平顱底等)和脊柱脊髓血管病(脊髓動靜脈畸形、脊髓海綿狀血管畸形、硬脊膜動靜脈瘺)等脊柱脊髓疾病的外科診治,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亞專科學術任職劉翔主任醫師江蘇省神經外科學會脊柱脊髓分會委員;江蘇省骨科協會脊柱康復學會委員。張玉海副主任醫師江蘇省醫師協會神經外科學分會脊柱脊髓外科學組委員。科研與教育科研和臨床相結合推進了學科可持續發展。科室堅持臨床和基礎研究相結合的科研方向,先后獲國家級、省、市、局科研課題立項30余項,獲省、市、廳、局科技進步獎和新技術引進獎25項,公開發表各類學術論文200余篇。參與癲癇外科學、臨床神經外科學、微侵襲神經外科學、實用立體定向與功能神經外科學、膠質瘤、顱腦伽瑪刀治療學等九部專著的編寫工作,造就了一批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國家和省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及南京市行業學科帶頭人等。自1996年始,先后接受國內18省市和部隊70余所醫院100余人次專業醫師進修,建立多家醫聯體科室、為推動了神經外科各分支學科的發展。完成衛生部住院醫師神經外科規范化培訓基地的培訓任務、臨床博士生、碩士生培養和南醫大教學工作,提高了高級教師的教學能力。加強人才培養和梯隊建設,先后選派多人次赴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美國、歐洲和韓國進修和考察以及參加上海、北京、廣州等各類專項技術培訓班和衛生部神經外科學院高級進修班學習,由此推進及時了解國內外神經外科發展動態,促進先進技術的引進和學科發展。《臨床神經外科》雜志《臨床神經外科雜志》創辦于1999年10月,由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院主辦,江蘇省衛生廳主管,國家科學技術部和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于2004年起獲國內外公開發行,并定名為《臨床神經外科雜志》,雙月刊。《臨床神經外科雜志》被收錄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光盤版)以及中國科技期刊數據庫收錄,2014年被美國化學文摘(CA)收錄,2015年初被《史蒂芬斯數據庫》(EBSCOhost)全文收錄,2018年被JST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日)收錄。在2018年的“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核心版)”及“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力指數(CI)排行榜”神經外科專業期刊中均排名第二名;雜志核心影響因子0.711。榮獲江蘇省“十佳期刊傳播獎”。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