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中醫科是我院下設的一級臨床科室,經過四十多年發展,形成了具有中醫特色的醫療團隊,現有主任醫師2名,主治醫師1名,住院醫師1名,中西醫結合研究生2名,均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和專業特色。建科以來,本科在繼承中醫傳統醫療技術的基礎上,不斷學習現代醫療技術,與時俱進,形成了以中醫為主,中西醫結合的特色診療方法。不僅能熟練運用中醫中藥治療內、外、婦、兒、骨傷、...
展開>>
介紹:
中醫科是我院下設的一級臨床科室,經過四十多年發展,形成了具有中醫特色的醫療團隊,現有主任醫師2名,主治醫師1名,住院醫師1名,中西醫結合研究生2名,均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和專業特色。建科以來,本科在繼承中醫傳統醫療技術的基礎上,不斷學習現代醫療技術,與時俱進,形成了以中醫為主,中西醫結合的特色診療方法。不僅能熟練運用中醫中藥治療內、外、婦、兒、骨傷、皮膚、五官等各大系統疾病,而且還開展針灸、推拿、拔罐、艾灸、穴位貼敷、耳針、牽引等多種治療方法,因人制宜,因病施治,臨床療效顯著,尤其在風濕性疾病、內科疑難雜癥、婦兒科常見病和皮膚科疾病的治療上有獨到經驗,深受廣大患者好評。根據中醫“治未病”的理念,我科還開展養生保健指導、體質調理、小兒保健推拿等業務。本科還開設有中醫綜合病房,并承擔全院臨床各科患者的中醫會診工作,以及三峽大學醫學院中醫專業的理論教學及臨床帶教任務。在搞好臨床診療及教學工作的同時,我科不斷總結經驗,撰寫學術論文,開展中醫科研,舉辦省市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近五年來,科室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主編、參編中醫專著10余部,組織、參與多項中醫科研課題研究,獲得宜昌市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舉辦省市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3項?!咎厣煼ā靠剖议_展的傳統特色治療項目有中醫中藥、辨證施治、針灸、火罐、艾灸、刮痧、小兒推拿、捏脊療法、穴位注射、耳針療法、中醫場效應療法、中藥熱敷療法、牽引療法、中藥穴位敷貼、TDP、“冬病夏治”、“冬令進補”、中醫體質調理、中醫養生保健等。1.中醫中藥:通過中醫四診“望、聞、問、切”后給患者辨證論治,開出最適合患者的中藥處方,整體調整患者陰陽氣血平衡,讓患者恢復正常狀態。2.中醫電針:以針刺刺激體表的穴位,促使經絡氣血疏通,陰陽調和,臟腑機能恢復正常,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適合于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急性腰扭傷,三叉神經痛、落枕、頭痛、頭暈、失眠、中風、面癱、偏癱等癥。3.中醫艾灸:艾灸療法簡稱灸法,是運用艾絨或其他藥物在體表的穴位上燒灼、溫熨,借灸火的熱力以及藥物的作用,通過經絡的傳導,以起到溫通氣血、扶正祛邪,達到防治疾病的一種治法。4.小兒推拿:用推拿防治某些小兒病證的方法。由于小兒在生理、病理上的特點,故小兒推拿也有其特定的穴位和術式。手法應輕快柔和,常用的有推法、揉法、捏脊法和推脊法。對腹瀉、疳積、外感發熱、小兒麻痹癥及脫肛等病證的防治效果較好。用于5歲以下小兒適宜,年齡越小,療效越好。5.拔罐:或稱吸筒療法,古稱角法,是以罐為工具,利用燃火、抽氣等方法排除罐內空氣,造成負壓,使之腧穴或應拔部位的體表,使局部皮膚充血、瘀血,以達到防治疾病目的的方法。拔罐具有通經活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祛風散寒等作用,其適用范圍較為廣泛,一般多用于風寒濕痹、腰背肩臂腿痛、關節痛、軟組織閃挫傷及傷風感冒、頭痛、咳嗽、胃脘痛、嘔吐、腹痛、泄瀉、痛經等。6.穴位敷貼:穴位貼敷是中醫治療疾病的一種外治方法,治療疾病依據祖國醫學的經絡學說。選取一定的穴位貼敷某些藥物,起到腧穴刺激和特定藥物在特定部位的吸收,發揮明顯的藥理作用。適合于免疫功能低下,臟腑氣血虛弱的患者,尤以治療平素反復感冒,鼻炎,慢性支氣管炎、哮喘,慢性胃炎等。7.中藥熱敷療法:中藥熱敷包療法是將加熱好的中藥包置于身體的患病部位或身體的某一特定置(如穴位上)。通過敷包的熱蒸氣使局部的毛細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速,可通過熱蒸氣促使敷包內中藥內離子滲透到患者病痛所在,利用其溫熱達到溫通絡、調和氣血、祛濕驅寒目的。8.中醫足?。褐兴幣菽_是利用熱水促進藥物滲透進人體的作用,使藥物更好刺激足部穴位和反射區,使中藥的有效成份充分地通過毛血管循環至全身經絡,再循經絡運行到五臟六腑,從而達到疏通經絡,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調節神經系統,從而改善睡眠,防治各種血管疾病,中藥泡腳對糖尿病足、便秘、神經衰弱、月經不調、痛經、更年期綜合征、慢性疲勞綜合征、抑郁和抗衰老均有一定的效果。9.中醫膏方:膏方有補虛扶弱,糾偏治病,補中寓治等作用,能調整機體氣血陰陽,具有服用方便,口感好,便于攜帶等多種特點,是“秋冬進補”和調理體質的選擇。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