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三級甲等

        介紹: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針灸科為湖南省針灸推拿康復醫、教、研的中心基地及國際針灸培訓基地,擁有國家中醫臨床重點專科(針灸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針灸學)、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經脈-臟腑相關研究室)、全國中醫學術流派(湖湘五經配伍針推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國家中醫藥優勢特色教育(中醫藥健康服務)培訓基地、中醫康復服務能力規范化建設項...   展開>>

        介紹: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針灸科為湖南省針灸推拿康復醫、教、研的中心基地及國際針灸培訓基地,擁有國家中醫臨床重點專科(針灸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針灸學)、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經脈-臟腑相關研究室)、全國中醫學術流派(湖湘五經配伍針推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國家中醫藥優勢特色教育(中醫藥健康服務)培訓基地、中醫康復服務能力規范化建設項目、全國院士專家工作站、中華中醫藥學會推拿學會手足推拿專業委員會、全國巾幗建功文明單位等9項國家級平臺;以及湖南省重點專科、重點學科、湖南省中醫藥管理局癱病中心、湖南省中醫醫院針灸科醫療質量控制中心、湘中醫聯盟針推康復聯盟、湖南省院士專家工作站、湖南省針灸學會常務理事單位和針灸臨床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等7項省級平臺。科室由門診、病房、成人康復中心、兒童康復中心四部分組成,醫療業務用房面積近14800m2。設有30個針灸推拿門診診室,其中專病門診7個,針灸專家診室、干部保健診室、針灸特色療法診室3個,特色推拿診室2個,流派傳承示范門診3個。病房目前擁有定編床位數156張,共設普通病區2個,特需病區1個,大型成人康復治療中心及與兒童康復病房各1個。科室年門急診量達141915人次,年出院人數達4391人次,年住院疑難危重病例達1580例,病床使用率為112.5%,平均住院天數為12.3天。學術團隊科室擁有一支老中青三結合、技術力量雄厚、團隊協作良好的學術梯隊,共有針灸、推拿、康復、護理等專業技術人員127人,其中核心技術團隊46人,高級職稱24人,博士生導師8人,博士學歷17人,碩士學歷30人;國家級學術師承指導老師2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1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人,湖南省225項目領軍人才1人,225學科帶頭人3人,省級、院級名中醫各2人。高級技術職務任職資格人員比例為41.4%,碩士研究生學歷以上人員比例81%。專科整體實力居國內同類學科先進行列,在國內同行中享有較高學術地位和學術影響。設施設備我科設施齊全,設備先進,儀器精良,環境舒適。擁有大型康復設備和中醫特色儀器近500余件,設備總值達1800余萬元。病房單元除了配備有急救、監護、通話呼叫系統、管道供氧及負壓系統等傳統病房設備外,另外還配備了中西藥物電動輸送軌道系統、中心輸液供給系統等先進設備。康復中心設有大型康復訓練廳,開設了物理治療室(PT)、作業治療室(OT)、兒童康復室、儀器治療室、康復評定室、心肺康復室等康復專業治療室,擁有從國外引進的Tecnobody-ISOM等速測試與訓練系統、PhysioStep四肢聯動康復訓練系統、LOOEB.V進口脊柱減壓升降系統、TecnoBody-MJS上肢多關節復合測試訓練系統、JS1050有氧運動型式懸吊訓練系統、C-RZJ兒童認知訓練組件、Walwbaby-LX全智能多感官兒童水療機、CTESTE言語認知康復系統、JK-J-A-003吞咽障礙理療儀、SKY300天軌步行訓練系統等諸多現代康復評定和治療儀器。我科在注重現代康復技術的同時,也積極開展傳統中醫理療項目,開設了中醫理療室、小兒推拿治療室、中醫推拿室等,配備了DS01-A舌面脈信息采集系統、JK-02C中醫經絡檢測儀、M316078智能通絡治療儀、M381371-TY-50腿浴治療器等中醫診療設備,以滿足傳統中醫康復診療需求。特色技術我科在保持傳統中醫精髓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形成了自己獨有的風格和特色。以傳統針法灸法、特色針灸技術、傳統推拿、整脊推拿、小兒推拿、現代康復等六位一體,綜合運用。開展了針療、灸療、拔罐等針灸項目40余種;開展了整脊正骨、傳統推拿、小兒推拿等推拿項目10余種,特別推出以張力平衡針法為代表的等20余種特色技術項目。其中治療腦血管病痙攣癱瘓的“張力平衡針法”,2005年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為全國推廣治法100項之一。劉氏小兒推拿療法被評為湖南省首批中醫專長絕技項目,2015年獲批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科室技術中西合璧,特點鮮明,分工合理,多次獲得上級主管部門和醫院嘉獎。科研創新我科圍繞“基于臨床的經穴-臟腑相關規律及機制的研究”、“癱瘓疾病的康復治療與機理的研究”、“灸法治病作用及機理的研究”和“針灸特色治療手段全面推廣應用規律的研究”等四大主攻方向開展了一系列的相關研究。在十二五期間共立項科研課題74項,其中國家級課題28項,省部級課題43項,累計科研經費達1300余萬元。科室成員發表學術論文190篇,其中SCI源刊收錄論文14篇,醫學核心期刊收錄91篇;主編或參編專著44部;共獲得科研成果與教學獎項80項,其中國家級獎項23項,省部級成果獎42項;新增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成果專利42項。我科積極參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診療指南制定、重點專科協作組及中醫醫療技術協作組工作,積極開展了中醫診療指南、方案和中醫醫療技術操作規范的梳理、驗證和制定工作。十二五期間,牽頭制定了中醫診療指南2項(偏癱中醫康復指南、肌肉萎縮中醫康復指南),作為病種組長單位牽頭制定了中醫診療方案和臨床路徑2項(胃痞病、胃脘痛),參與制定中醫診療方案和臨床路徑7項(中風病、中風后痙攣癱瘓、頭痛病、肩凝證、不寐、單純性肥胖、蛇串瘡)。建設思路1.以中醫理念為指導,中西醫并重的特色發展思路科室秉承中醫特色,以中醫理論為指導,以中西醫結合為目標,堅持以中醫整體思想為本,以現代診療技術為法,結合大數據信息化的時代契機,努力將科室打造為有中醫特色的現代化康復科室。2.以中醫特色技術為核心,現代理療技術為創新的特色技術風格科室繼承和發揚傳統中醫特色,堅定以中醫特色技術為核心,大力推廣應用以張力平衡針法、劉氏小兒推拿、胃經三段取穴法等為代表的中醫適宜技術,結合整脊推拿、物理治療、作業治療、心理治療、心肺康復等現代康復理療技術,堅持建立以中醫特色技術為核心,現代理療技術為協同,在專業技術領域努力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堅定以傳統針法灸法、特色針灸技術、傳統推拿、整脊推拿、小兒推拿、現代康復等六位一體,綜合運用的技術發展道路。3.以治未病為主導,重大疾病為協同的特色學科方向科室充分發揮湖南省針灸推拿康復醫、教、研的中心基地、國際針灸培訓基地及眾多國家級和省部級技術平臺的學科平臺優勢,宣揚中醫傳統“上攻治未病”的特色理念,強化中醫藥防治優勢病種研究,加強中西醫結合,完善對于重大疑難病、危急重癥的診療能力,大力提高重大疑難病、危急重癥的臨床療效。同時結合本科室的各項中醫特色技術,積極推進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加強現代信息化構架下的醫聯體模式建設,努力在醫聯體模式下架構信息化時代的中醫特色康復服務,加強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相互聯系,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推廣專科特色診療技術,努力發揮中醫藥在治未病中的主導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療中的協同作用以及在疾病康復中的核心作用。4.以專業技術人才為重點,復合型人才為方向的特色隊伍建設科室的人才建設一直堅持圍繞專科特色和未來科室未來發展方向,大力進行專科技術骨干人才及復合型人才的培養開展,多次組織多人外出進修、培訓學習,同時定期開展內部學習討論,著力打造了癱病、痛癥、灸法、小兒腦病、減肥美容等6支專業技術團隊。對學術團隊內的人才不光在專業技術上高標準、嚴要求,同時也在醫德醫風、信息化能力和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上提出具體要求,力爭達到“一專多能、復合發展”的人才培養戰略目標。  收起>>

        專家列表

          暫無專家信息!
            • 主任醫師
            • 副主任醫師
            • 主治醫師
              科室 時段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暫無出診信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偃师市| 甘孜县| 麻城市| 马龙县| 灵寿县| 甘肃省| 永州市| 南充市| 集安市| 章丘市| 武定县| 越西县| 万盛区| 纳雍县| 华池县| 城市| 花莲市| 石泉县| 尖扎县| 梁平县| 杨浦区| 曲阳县| 横山县| 衡东县| 盘锦市| 彰化县| 固始县| 门头沟区| 贞丰县| 交城县| 溆浦县| 苍南县| 泽州县| 郓城县| 水富县| 巴林左旗| 夏津县| 崇州市| 岳池县| 萨嘎县| 井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