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治未病中心,在國家大健康的背景下,于2011年1月正式整合成立,由李曉屏擔任治未病中心主任,帶領2名員工陳璋秀和馬文凱,在門診二樓的2間辦公室內,開始探索治未病服務體系的構建。一、初建(2011年)2008年1月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主辦了首屆“治未病”高峰論壇,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出席論壇,論壇主題是牢固樹立“治未病”是健康基石...
展開>>
介紹: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治未病中心,在國家大健康的背景下,于2011年1月正式整合成立,由李曉屏擔任治未病中心主任,帶領2名員工陳璋秀和馬文凱,在門診二樓的2間辦公室內,開始探索治未病服務體系的構建。一、初建(2011年)2008年1月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主辦了首屆“治未病”高峰論壇,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出席論壇,論壇主題是牢固樹立“治未病”是健康基石的理念,啟動“治未病”健康工程,同年8月出臺了《“治未病”健康工程實施方案》,探索構建中國特色的預防保健服務體系和服務模式。治未病中心成立后,科室圍繞中醫特色要“多途徑、多手段、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好”的宗旨,同時避免與體檢科、針灸推拿康復科、疼痛理療科業務的交叉,確立了重點做好保健養生產品的研發與推廣工作,適當推廣傳統保健技術,做中醫名家的推手,將專家在預防保健方面的專病專方轉換為產品,逐步建立系列中醫治未病產品,注冊“瀟湘”品牌,并與現代技術、中醫文化相結合,形成有療效的、有特色的實體“治未病中心”。二、發展(2011年—2020年)1、構建“瀟湘牌”系列治未病產品體系科室發展定位確立后,在李曉屏主任的帶領下,充分理解治未病的內涵,根據醫院的實際情況,著手構建治未病產品體系框架,即健康維護系列、居家生活系列、臟腑調理系列、體質調理系列、亞健康調理系列、慢病調理系列、傳統炮制系列、健康好禮系列。圍繞八大功能體系,廣泛發動專家,與制劑中心共同研制、開發傳統劑型,構建“瀟湘牌”系列治未病產品體系。(1)瀟湘膏滋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資深中醫專家團隊精心研究,根據季節、氣候、體質、病癥的不同,定制各種不同劑型的膏滋,冬春用葷膏,夏秋用清膏。每年3月~10月定制各種清膏,“清膏”多選用西洋參、沙參、麥冬、生地、百合、玉竹、黃精等滋陰清熱或藥性平和之品,去掉或減輕膠類藥物,適合夏秋季之用。每年11月~2月定制各種“葷膏”,“葷膏”多用阿膠、鹿膠、龜膠等收膏,適用于相對寒冷的冬季與早春季節。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膏方有調理不同體質的扶正膏、正陽膏、養陰膏、健脾化濕膏、解郁膏,有適應不同性別的養顏玉肌膏、益腎生精膏,有符合不同年齡的兒童健脾補肺膏、更年清心膏,也有針對不同慢病的安神助眠膏、固本平喘膏、心痛寧膏、調經止痛膏、肝胃百合膏、健脾止瀉固腸、三才封髓膏等。還有咀嚼膏方潤肺糕、固元糕、阿膠糕、益腎糕、清心糕、益智糕、潤腸糕、補血糕、滋陰糕、龜鹿二仙糕等。2017年開發了顆粒膏方,半天就能快速取膏,適應了百姓快節湊的調理需求。(2)瀟湘藥膳藥膳“寓醫于食”,藥借食力,食助藥威,既具有營養價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強身、延年益壽。2012年治未病中心與婦科大家尤昭玲教授合作開發不孕不育系列藥膳,暖巢煲、養泡煲、著床煲、安胎煲、催乳煲、護宮煲、養膜糕、養巢糕等藥膳產品獲得病人的好評,取得不叔的臨床療效。與尤教授的藥膳合作取得成功后,激發了治未病中心藥膳開發的熱情,陸續開發了五個系列(湯煲系列、粥羹系列、藥茶系列、藥酒系列、糕點系列)六十多個品種,較好的滿足臨床調理的需要。(3)瀟湘合劑在中醫“養五臟、通六腑”理論指導下,治未病中心開發了和衛溫肺合劑、化濕溫胃合劑、補陽溫腎合劑、兒童補肺健脾合劑、兒童健脾化積合劑,在臟腑調養中發揮了重要作用。(4)瀟湘丸劑由于“三高”人群數量飆升且趨于年輕化,在陳新宇教授的帶領下,治未病中心研發的護心通絡丸、降脂通絡丸、三高調理丸(后改為通絡化濁丸),在預防“三高”方面取得了較好的療效。2019年,護心通絡丸獲批院內制劑,并進入醫保目錄,成為治未病中心成立以來第一款成功備案產品。益智健腦丸對腦力勞動者,特別是緊張學習的中高考學生,有較好的幫助。舒暢潤通丸對便秘,以及長期便秘引起的痔瘡、口臭、肥胖、小腹突起、皮膚發黑、色斑、容顏衰老等癥有較好的改善作用。(5)瀟湘洗劑中藥洗劑是運用中藥煎出液洗浴局部或全身,利用藥物或水的特性,達到預防保健的目的。治未病中心開發中藥沐足系列有7個品種(抗疲勞足浴液、行氣活血足浴液、溫陽祛寒足浴液、祛風除濕足浴液、痛風消足浴液、安眠足浴液、腳氣一洗靈),中藥沐體系列有4個品種(行氣活血藥浴液、強筋健骨藥浴液、養顏潤膚藥浴液、祛風止癢藥浴液),在中藥藥浴養生保健方面發揮了較好的作用。(6)瀟湘貼膏貼膏療法是遵循中醫辨證論治及中藥的功效、主治與歸經的原則,充分調動藥物、穴位互相協調為用的效能,收到的良好效果。溫陽貼膏Ⅰ號、Ⅱ號、Ⅲ號分別適用于肺系疾病、胃腸道疾病、疼痛性疾病,兒童溫陽貼膏適應于肺脾腎三臟虛弱的兒童,均具有振奮陽氣、溫通經絡、祛除寒邪之功效;寒濕消痛貼、傷痛貼Ⅰ號(新傷)、傷痛貼Ⅱ號(舊傷、骨質增生)主要用于防治疼痛性疾病;溫中暖臍貼、止汗敷臍貼、遺尿敷臍貼、痛經敷臍貼主要用于兒童及女性亞健康的預防。(7)瀟湘散劑在中醫內病外治理論指導下,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開發了消腫抗瘤系列散劑,如消腫抗瘤外敷散、消腫止痛外敷散、消腫利水外敷散、肺癌外敷散、肝癌外敷散、胃癌外敷散、卵巢癌外敷散,在腫瘤的治療中發揮了良好的作用。開發的通絡系列散劑,如婦科外敷包、舒經活絡外敷包、護腰寶、護頸寶、護膝寶、護宮寶、護臍寶,在炎癥、痛癥的防治方面獲得了良好的療效。(8)瀟湘香品聞香祛病的疾病防治方法在我國由來已久,藥香類產品,性味芳香,具有清熱化濕、通經活血、醒腦開竅之功效,對于長期居住在南方地區、面臨濕氣和瘴氣威脅的人們來說,確實能起到預防疾病的作用。治未病中心開發的時疫香包、防蚊香包、防蟲香包、降壓藥枕、頸復康藥枕、好睡眠藥枕等,在防病治病中發揮了較好的作用。(9)瀟湘鮮藥治未病中心從2016年開始,陸續開發鮮藥新品,如鮮人參、鮮天麻、鮮三七、鮮石斛、鮮西洋參、鮮肉蓯蓉,開發了新的衍生產品,如蜜參、蜜天麻、蜜三七、人參糜、天麻糜、三七糜、石斛糜、西洋參糜、肉蓯蓉糜等,廣受醫者與患者的好評,嚴控產品質量的基礎上,改善了鮮藥口感,讓病患真正將中醫藥養生治未病運用在生活當中。(10)傳統炮制“九蒸九曬”是一種由數千年歷史的中藥炮制方法,利用陽光與泉水來蒸曬中藥材,循環處理,大大提升藥材的藥性與功能。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九制黃精按照國家標準要求從種子種苗、田間管理、采收加工、九蒸九曬、包裝儲存等17個方面,篩選道地黃精,遵循古法技藝,加工黃精,所得黃精,黑里透紅,油潤軟糯,味道甘甜,藥性滋補,為養身之佳品,有“仙人余糧”之美譽。現有九制黃精、黃精丸兩種。2、構建“湘幫”治未病系列評估、治療與炮制技術治未病中心,堅持以中醫藥為基礎,以中醫方法為依托,大力發展具有湖湘特色的醫藥技術,創建“湘幫”品牌,涵蓋治未病評估與治療,以及中藥特色炮制等多個方面。(1)中醫評估技術①舌面脈體質辨識技術2014年新增中醫四診儀一臺,該系統融合了大量現代技術與眾多中醫專家的臨床經驗,將中醫的舌診、面診、脈診、問診等融于一體,為中醫臨床診斷提供了客觀化、定量化的輔助參考信息。可用于建立健康檔案、中醫健康數據的采集與量化分析、體質辨識及臟腑辨證、個體化養生保健方案、中醫特色技術的干預方案、干預前后的療效評估與分析、完善豐富中醫的電子病歷、舌面脈問量化數據的科學研究等方面。②五臟相音辨識技術2015年新增聞音辨識-評估-干預儀一臺,其五臟相音辨識技術是從五行理論出發,運用二十五音分析技術,通過采集和分析人體聲音信息,判斷人體的二十五種臟腑與經絡功能狀態,根據狀態,確定相應的經絡治療等。③中醫經絡辨識技術2015年新增經絡檢測儀各一臺,中醫經絡辨識技術是以中醫經絡、現代全息理論為基礎,選取人體十二經絡原穴或十二經絡位于手部的經絡反射區,通過測量原穴或經絡反射區的導電量,將各反射區所測值傳送進計算機,通過計算機模擬中醫臨床診斷分析,以數字、圖形、中醫辨證等方式,實時反應人體經絡、臟腑變化趨勢、體質類型分析、個性化調理建議等內容。④紅外臟腑辨識技術2015年新增紅外成像檢測儀一臺,紅外熱成像技術作為一種功能影像技術,可以獲得人體連續的、動態的紅外熱信息,表現的是寒熱,反映的是功能,突出的是整體,與中醫的整體觀念高度吻合,同當前B超、CT、MRI等影像技術相比較,紅外熱成像技術能動態觀察人體組織結構的功能狀況和變化,可在組織結構發生實質性病變前,探測到組織細胞代謝變化的溫度異常變化,實現早預警、早調治。⑤五態人格與心理測量五態人格是首個中醫人格測量量表,該量表根據中醫的氣質陰陽學說制定而成,《內經》中有專章論及氣質,從性格、體形、神志與舉止等方面作了甚為詳細的描述,并涉及氣質與疾病及其治療的關系。“五態人格”為太陽性格(剛毅勇敢)、少陽性格(敏捷樂觀)、太陰性格(疑慮悲觀)、少陰性格(冷淡沉靜)、陰陽和平性格(從容謙謹),通過人格分析,提出調理建議。五態人格與現代心理測量相結合,獲得更加準確的健康評估信息。(2)中醫治療技術①“冬病夏治”系列技術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冬病夏治”三伏貼開始于1983年,是省內乃至全國率先開展穴位敷貼外治法用于防治肺系疾病的醫院,三十年來,累計接受治療患者六十余萬人次。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冬病夏治”在防治病種方面,已由肺系疾病拓展到脾胃疾病、疼痛性疾病、婦科疾病、男性疾病等多個方面;敷貼劑型也在傳統散劑、糊劑的基礎上,研制了巴布劑,減輕了皮膚的不良反應;產品也由單一的“三伏貼”向系列產品“三伏灸、三伏熨、三伏浴、三伏補”等多方面拓展,已經形成了一套比較完備的“冬病夏治”治療技術,在臨床運用中獲得了滿意效果。②“冬病冬防”系列技術三九敷貼是在三伏敷貼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對三伏敷貼的一個有效補充。在“三九”時節,采用具有辛散溫通功效的中藥進行穴位貼敷治療,可疏散風寒、溫補肺腎,達到疏通經絡、平衡陰陽、止咳平喘、調和臟腑的功效。同時配合中藥足浴、冬令膏方進補,內服外用相得益彰,獲得較好的“冬病冬防”效果。2017年1月“三伏三九”治未病技術獲得湖南省中醫專長絕技項目,立項了3個課題,并獲得了2項國家專利。③“情志調攝”系列技術治未病中心情志調攝獨具中醫特色,運用調欲療法、中醫認知療法、語言疏導法、祝由法、情勝療法、針與藥的應用,為生活、工作、學習、家庭、疾病、康復、婚姻、育兒等方面所出現的問題的來訪者提供幫助,帶您回歸自然,調節心緒,以藝怡情,以情養身,達到“平衡心緒,強身健體”為目的。(3)“特色炮制”技術“湘幫”“九蒸九曬”炮制技術嚴格遵循古法技藝,每次蒸制按照古法炮制工藝加適量黃酒,并收集余汁,使用均勻火灶,真正做到反復蒸曬而成,加入特色秘制輔料,使其味更醇厚,藥效藥性更佳。3、構建“治未病”健康大講堂,推進科普教育人的健康素養不是生來就有,需要接受健康教育。發揮健康人群為主體的自我養生保健作用是治未病體系最重要的一環,因此中醫健康教育是中醫治未病的核心和靈魂,是最重要的方法和首要環節。治未病中心以李定文教授為首的健康教育團隊,經常深入機關、企業、社區,開展科普教育。李定文教授每年接受電臺、電視、網絡等媒體的采訪500-800次每年。2018年,經省科協組織專家評審,李曉屏教授被評為湖南省第一批科學傳播團隊首席專家,其團隊為中醫治未病科學傳播專家團隊。2013年潘維主持開發治未病中心的微信公眾號(zwbzx2013),是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最早開發公眾號的科室之一,每年發布科普文章50余篇,關注量3萬人次。2020年潘維主持開發“瀟湘上醫治未病”APP小程序,系統介紹治未病產品與技術,使醫者與患者更好的了解治未病中心。4、構建“治未病”人才梯隊建設建科之初,3人小組,隨著業務的發展,人員逐步壯大,目前擁有正式員工17人,科主任1人,副主任2人,學術帶頭人2人,正高1人,副高2人,中級5人,其中博士2人,碩士8人,碩導1人。另有兼職指導人員16人。科室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模式,送年輕醫生到廣州、北京等地進修學習,通過拜師、師承等方式,向名老專家學習,提高醫療水平。學術帶頭人——陳新宇教授陳新宇,男,醫學博士,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南省名中醫,首批全國優秀中醫人才,全國老中醫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