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三級甲等

        介紹: 我院藥學部門,從1963年建制至現在,已歷經兩個世紀五個以上年代的發展,不僅基礎設施條件逐步改善,專業隊伍不斷壯大精良,學術內涵建設有所積淀,藥學服務項目逐漸增多,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明顯提升,在醫藥協調發展,促進醫院特色醫療形成和提高醫療質量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在教學、科研、培訓教育和科學管理方面亦取得了驕人的成績。除20世紀80年代和90年...   展開>>

        介紹: 我院藥學部門,從1963年建制至現在,已歷經兩個世紀五個以上年代的發展,不僅基礎設施條件逐步改善,專業隊伍不斷壯大精良,學術內涵建設有所積淀,藥學服務項目逐漸增多,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明顯提升,在醫藥協調發展,促進醫院特色醫療形成和提高醫療質量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在教學、科研、培訓教育和科學管理方面亦取得了驕人的成績。除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在全國省級中醫院對口檢查評比獲“中藥工作第一”、“全省藥品質量檢查評比第一”、“全省中藥基礎知識和技能競賽團體部分第一名”、“全省首家以高分通過三甲藥劑評審”、“全省首家放心藥房”等榮譽稱號以后,又相繼成為全國1~5批老中醫藥專家帶教和傳承工作室建設單位,2013年以來成為全國中藥特色技術傳承人才培訓基地、湖南省中醫醫院藥事質量控制中心,承擔著多個行業性規范的研究制定,其部門從1982年起即相繼成為省內兩個專業委員會的掛靠單位,并有10多名成員成為省級學會和中華中醫藥學會與中國藥學會下屬專業委員的主委和副主委,在全國中西醫院藥學界享有良好聲譽。一、堅定的服務理念“服務”是熱愛和忠于事業,回報社會和人民大眾的自覺行為,是與人為善理念的呈現,更是行業職業道德的要求。中醫藥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即是“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當代藥道德的核心內容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防病治病,救死扶傷,實行革命的人道主義,努力提高藥品質量,保證人民用藥安全有效,堅持以病人為中心,把藥品質量包括合理用藥質量管理擺在首位。對待患者,始終堅持“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痛病人之所痛”,把患者當親人,凡臨床治療和急診、危重病患者需要的藥物,無論是節假日還是半夜三更均及時設法滿足,對患者提出的用藥咨詢或質疑,隨時給以耐心細微和準確的解答,對個別因特殊原因不能及時取藥的患者堅持送藥上門。調配中認真審核每一張處方,按規定操作精準調劑,幾十年內均把出門差錯控制四萬分之一以下,病人滿意度調查優良。對待同仁,注意互相尊重,互相幫助,團結協作,愛護和關心每一位同志,既講誠信、友愛,又堅持批評和自我批評,既尊重個人的首創精神,更注意融匯集體力量。對職工個人或其父母、子女生病均予看望和慰問,對職工的戀愛婚姻或家庭生活中的某些不幸,幾十年來,作為部門的黨團組織和科室主管均一直給予關心,并似乎形成了一種約定俗成的習俗,顯現中醫附一藥學人貫有的良好心態和精神風貌,呈現著一種讓許多人羨慕的團結紐帶作用。用藥質量決定用藥療效和用藥安全。故幾十年來,附一院藥學人員能一致認定:保證臨床用藥質量,促進合理用藥管理,是其天職,是藥學服務的核心內容,是提升服務水平的前提。并為強化質量管理,制定了十項管理措施和一系列管理制度,不斷建立和健全了質控保證體系,在醫院藥事管理委員會下設立了專門的質控管理組織。1984年前即堅持按藥政管理條例管理,1984年藥品管理法頒行后即嚴格依法管藥。即使在藥品市場較為混亂的情況下,不僅杜絕了假冒偽劣藥品,而且長期保證了近400種優質中藥飲片供應,獲得了省市藥監藥檢部門的贊譽,受到了廣大患者和臨床醫務人員的交口稱贊,保證醫生用上了“放心藥”,患者吃上了“放心藥”,一致認為:“中醫附一的藥是最好的。”其藥品質量及其監管措施,一直成為省內的標桿。但隨著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醫學模式、健康觀念、用藥需求與醫院藥學發展方向的轉變,藥學服務職能和模式是需要不斷轉化的,服務內容是需要拓展的,綜合性的藥劑學科也需要適時分化。故藥學部門的負責人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中期,即開展了中藥臨床藥學試點,創辦了《中藥與臨床》雜志,率先提出和踐行醫院藥劑學科二級學科分化,組建了四個二級科室,不僅在報刊媒體呈述了開展中藥臨床藥學、實現藥學服務職能轉換的必然趨勢與現實需要和緊迫性,而且致力在院內拓展服務內容,如收集情報資料,成立資料室;開展用藥咨詢和處方用藥調查;開展不良反應監測和報告;開設平價藥房,優化調配發藥程序;代煎中藥和送藥上門;推行藥師下臨床,參與查房、會診、典型病例討論、危重病搶救,進行處方點評;同時,參加義診、用藥教育,宣傳識藥、辨藥、用藥和科普、養生等方面的知識。明確中藥藥學服務的內容,不僅包括采購供應、制劑炮制與檢驗、倉貯保管和調配發藥,更應包括中藥品種的正確引用與質量控制管理、臨床合理用藥管理、中藥毒副作用與不良反應監控、劑型改進與給藥途徑、擇時服藥、藥物作用評價與品種更替、藥物經濟學研究,以及用藥禁忌、復方配伍、聯合用藥、藥物相互作用,質效、量效與劑量設定、預防用藥、康復保健、藥療養生等方面的研究,使全體中西藥學人員不斷堅定了自己的科學服務理念。中醫院不同于西醫院,中醫院的藥學工作,在促進名醫、名科、名院和醫院文化形成中,具有不可忽視和替代的重要功能,故從建院開始,即引用傳統服務模式,除分別開設門診和住院藥房外,也設置了加工炮制和中藥制劑室,按照中醫臨床用藥特點和用藥需求,保留和開展了多項特色項目:一是長期堅持80~100種中藥的臨方炒制或復制,既保證了用藥品質又保證了用藥安全,體現了“炮制入藥”的用藥特色;二是緊密結合專病、??婆c臨床科研發展需要,堅持研制、發展名老中醫藥專家的特色驗方制劑,在20世紀60年代生產的即有傷科I號和II號膏藥、消炎散、接骨丹、溫通散、五虎丹、銀灰散、九華膏、槐榆丸、疏肝理脾丸等;70年代研制推出的鐵笛丸、冠心通絡片、活血安痛酊、礬冰液、鼻淵丸、蛇傷制劑,以及抗菌1號和2號、歸紅注射液、入地金牛注射液、魚腥草滴眼液、鵝不食草滴鼻液、矮地茶合劑、象皮生肌膏等;80年代最為有名的眼明靈及增光袋泡劑、益氣明目丸、滋陰明目丸、耳聰丸、參芪扶正合劑、乳痛軟堅片、盆炎丸、抗瘤生白片、大黃膠囊、三七粉(膠囊)等;90年代有止血愈瘍顆粒、瘍必愈、鱉龍軟肝片、清熱解毒化濁片、復骨健步片等;進入21世紀后,又相繼推出了我院在肝病、腎病、骨傷、婦產,以及心腦血管、脾胃病防治研究等領域多名專家教授的驗方制劑,其劑型達10余種,品種最多時達到270余種。特別是2006以后,隨著許多特色專科的發展,特色制劑品種不斷增多,批量生產和使用的保持在100余種,為適應養生保健和疾病預防的需要,研制特色膏方40余種,并為醫院治未病中心提供藥酒、藥檢、藥枕、足浴及美容藥方近100種,有力促進了特色??频男纬珊吞厣委煹陌l展;三是為適應醫院醫療業務發展和飲片形態變異,不斷創新調配作業方式,20世紀70年代一度試行過電子配方機;80年代改變調配柜組設置,變“向心式”集中調配為單柜組單個調配,縮短往返走動距離,減輕勞動強度;90年代中期以來相繼引入單味濃縮顆粒、超微顆粒、單劑量分裝飲片,同時也使用傳統散裝飲片,盡量滿足了各類人員的用藥需求;四是為確保煎藥質量,不斷強化中藥湯劑質量控制,開展中藥煎煮質量對比研究,70年代初即改直火煎煮為蒸汽煎藥和電熱煎煮,1997年引入機器煎藥,2015年建設現代化智能煎藥中心,與醫院HIS系統進行無縫對接,實現浸泡、煎煮、包裝、發藥等全過程和環節的計算機化傳遞和自動控制。設置煎藥機120臺、包裝機機位30臺,做到了常壓煎煮、自動煎煮2次,先煎后下,自動加水計量、自動清洗、自動加熱調節、數控煎藥定時,自動接受處方,打印條碼煎藥單,全程記錄員工的操作,提供溫度曲線并生成相應的質量控制報表,在醫院規模和床位不斷擴大的大型現代綜合中醫院,既保持了傳統特色,又體現了創新發展;五是中藥文化內涵日益充實,幾十年來,在規范中藥用名、處方應付、中藥炮制和傳統制劑、中藥鑒別、中藥臨床應用等方面積淀了較為豐富的經驗。2012年以來更加響亮地提出了“弘揚中藥文化,傳承本草方藥學說”,并為之開展了系列研究,顯現了中醫附一藥學人的新的時代風范。二、艱苦卓絕的奮斗回眸五十多年的歷程,我院藥學人員牢記服務宗旨,堅守職業道德,勇于責任擔當,愛院如家,忠于職守,在醫院黨政領導的正確領導下,艱苦卓絕,奮斗不已。開院時僅有10人,至1965年底才21人,不僅擔負著150張病床和600左右人次的門診調劑與藥品自行采購、藥庫管理,還要承擔100余種中藥材的加工炮制和10余種傳統制劑的生產,同時種有四五畝地的菊花,以及住院患者的中藥煎煮,加之用房設施條件差,全系手工操作,所有人員均要忙了調劑忙制劑,或忙完制劑忙調劑,清早起床后即要參加藥材培植和采摘菊花、打掃衛生,晚上大多要參加政治或業務學習;1966年至1976年,即“文革”十年中,藥學人員雖逐漸增加至60人,但病床已增至300余張,門診人次多數時間在1200人次以上,臨床科室門類和醫務人員增多,用藥需求量逐年增加,中藥飲片處方數占90%以上,藥品采購供應和處方調配任務十分壓頭,調劑室幾乎每天都要提早上班,推遲上班,經常是上午、中午和下午連續上班,許多時候是連中午吃飯的時間都沒有。加之,為適應醫療和教學需要,科室進一步增加了自行加工炮制品種,擴大了制劑生產,開展了輸液等西藥制劑,以及中藥小針劑、眼與耳鼻喉等五官科制劑配制,開展藥品檢驗,承擔了院內71、72、74等多屆衛訓班教學,以及學院中藥與中醫專業學生的教學和生產實習,其任務更顯繁重。但更為緊張的是,政治運動隨時可以壓倒和沖擊一切,幾乎天天要抽人參加運動,每晚都有政治學習,在一段時期里晚上經常要組織游行。即使在這樣的特殊時期,全體藥學人員懷著對事業的忠誠和職業擔當,排除了各種干擾,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充分發揮實干、苦干精神,憑著頑強的毅力和韌勁,保質保量地完成了各項任務。1977年至1983年,經過撥亂反正,實行工作重心轉移,醫療業務量逐漸增加,病床達到500張以上,藥學人員增至約70人,門診人次多在1500以上。門診調劑分設了中藥房和成西藥房,業務量日見上升,新落成的2300M2的制劑樓雖開始啟用,制劑炮制設備有所改善,但調劑用房仍然十分緊張,庫存條件很差,忙和苦、累仍然是多數人的共同感受。1984年到1999年,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市場經濟的活躍,藥品管理法的頒行和深入實施,藥品質量監督管理的不斷強化,以及醫院分級建設和放心藥房建設的推行,不僅藥品供應和藥品質量管理難度加大,而且業務量也快速上升,對藥學服務內容的拓展和服務能力與水平的提升要求日見提高,門診人次達1900左右,住院床位逐步增加至600余張,藥品銷售金額由1984年的72萬元增長至1999年的4200多萬元,制劑產值由80年代的10多萬元增長至390多萬元,且用藥品種更替加快,臨床科室逐漸分化增多,大多要求藥學部門為其研制生產特色制劑及科研制劑,實習帶教、進修培訓任務加重。各類大型檢查驗收以及評比幾乎年年均有,加班加點幾成常態。為迎接1985年4月底的全國省級中醫對口檢查評比,科室全體動員,從1984年8月即進入檢查評比準備階段,除了將門診調劑室搬進新建的平房內,爭取適當改善基礎設施和用房條件外,主要要求大家按照檢查標準落實和充實軟件建設,強化質量管理,經常組織質量篩選整理,所有常用中藥均保證使用精優飲片,保證藥品絕對衛生,在長達8個多月時間里幾乎所有的節假日和晚上均在加班,以致獲得了全國檢查評比第一;1987年至1991年省市藥品質量監督檢查與評比競賽不斷,在全省87家中西醫院的藥品質量檢查中,以及省市10家醫藥衛生單位藥品質量檢查評比中連創佳績,被省藥監局選在全省藥品質量監督管理大會上介紹經驗,1989年尚由省藥政局和衛生廳帶著新聞媒體,在醫院召開現場會,向全省推介我院藥品質量管理經驗;1991年后即開始創建三甲準備,1993年醫院推行藥劑目標管理,全面制定經濟、技術、質量量化指標;1994年三甲驗收評審,1997年三甲復評,并啟動“放心藥房”建設,至1998年評審,且均以98.5和97.5分的優秀成績,飲譽全省。其中尚經歷了1997年春將原藥劑科分為藥劑一科和藥劑二科,以及1999年秋又將一、二科合并的過程。并指派專人參加臨床藥學進修學習,開展全省中藥處方用藥調查,參與組織全省中藥知識和操作技術競賽,負責起草全省醫院中藥工作管理辦法等規范性文件,承擔各類培訓,舉辦《中藥與臨床》雜志??梢哉f,在這段長達15年多的時  收起>>

        專家列表

          暫無專家信息!
            • 主任醫師
            • 副主任醫師
            • 主治醫師
              科室 時段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暫無出診信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洛川县| 鄯善县| 嘉禾县| 永登县| 朔州市| 全州县| 新疆| 岑溪市| 务川| 永宁县| 盘山县| 武陟县| 名山县| 澜沧| 剑河县| 阿克苏市| 教育| 乌拉特中旗| 宁武县| 沂源县| 南靖县| 合肥市| 德安县| 霍林郭勒市| 丹东市| 华池县| 紫金县| 太康县| 新竹县| 仁怀市| 闽清县| 中山市| 呼伦贝尔市| 什邡市| 西乌珠穆沁旗| 普宁市| 读书| 新巴尔虎左旗| 工布江达县| 岫岩| 河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