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北院

        三級甲等

        介紹: 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北院新生兒二區,創建于2003年,經過十余年的發展,新生兒專業已發展成為具有NICU(新生兒重癥監護科)、新生兒一區(足月兒病區)、新生兒二區(早產兒病區)、院前轉運、出院后隨訪的完整專業體系。新生兒科二區(早產兒病區)創建于2012年11月,是市衛生局臨床重點專科之一,為湘南地區唯一專業性早產兒診療中心,也是郴州市兒童危急重醫學...   展開>>

        介紹: 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北院新生兒二區,創建于2003年,經過十余年的發展,新生兒專業已發展成為具有NICU(新生兒重癥監護科)、新生兒一區(足月兒病區)、新生兒二區(早產兒病區)、院前轉運、出院后隨訪的完整專業體系。新生兒科二區(早產兒病區)創建于2012年11月,是市衛生局臨床重點專科之一,為湘南地區唯一專業性早產兒診療中心,也是郴州市兒童危急重醫學救治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科架構: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北院新生兒科二區(北院住院部八樓)承擔新生兒學科臨床、科研及教學任務。科室目前擁有醫護人員23名,其中專科醫生8名,護士15名,包括主任醫師1名,副主任醫師2名,主治醫師2名,具有博士學位者1名,碩士學位者2名。科室固定床位35張,可開放40-50張床,年收住病人1000余名。科室每年派醫生和護士前往北京、上海、廣州、長沙等地兒童專科醫院進修學習,保持科室醫療和護理水平與全國先進水平同步,擁有完善的搶救設備和技術人才。科室專業技術力量雄厚,對早產兒優化管理、感染性疾病、黃疸、缺氧缺血性腦病及少見遺傳代謝性疾病的診治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科室醫務人員不斷創新,在全市率先開展新生兒動靜脈雙通道全自動換血術、全身運動超早期篩查腦癱技(GMS)、新生兒中心靜脈置管術(PICC)、胃腸外全靜脈營養、早產兒持續胃管喂養及非營養性鼓勵性喂養、腸道微生態療法、撫觸療法、新生兒纖維喉鏡檢查術、新生兒聽力篩查及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篩查及新生兒眼病手術治療、危重新生兒轉運等。特別注重于早產兒優化綜合管理,在早產兒肺透明膜病的防治、胃腸營養的建立、黃疸的監控與干預、呼吸道管理、腦損傷及視網膜病變的防治等方面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早產兒的存活率及存活質量處于全國前列。同時承擔南方醫科大學、南華大學、湘南學院的臨床教學任務;為南華大學研究生培養基地;接受各基層醫院醫生和護士的進修學習;是國家級全科醫生培訓基地;接受市級和院級科研項目多項,近年來在國家級專業核心期刊發表論文30余篇。科主任:費淑蘭;病區主任:謝月娥;護士長:趙霞。科研成果:新生兒中心在早產兒、極低/超低體重兒、新生兒危重癥、新生兒疑難雜癥以及新生兒圍手術期處理等的診療方面具有較高的水平;擁有圍產醫學中心與遺傳實驗室的技術支持,在新生兒遺傳代謝性疾病方面在湘南地區具有獨特優勢。近幾年取得如下科研成果:“極低出生及超低出生體重兒間斷鼻十二指腸喂養和鼻胃管喂養的對照研究”為2008年郴州市科技局科研項目。“郴州市急危重兒童急救網絡體系研究與應用”為湖南省衛生廳科研基金課題,獲2012年郴州市科技成果二等獎;“早產兒生長遲緩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變化的研究”為2013年郴州市科技局科研項目;“危重早產兒檢驗性失血及其貧血的相關研究”為2013年湖南省科技廳科研項目。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北院內科研課題:腎上腺皮質功能在NRDS中的變化及評估并發癥的價值(2011年);新生兒窒息有核紅細胞計數與早期腦損傷相關性及預后評估(2012年);郴州地區住院早產兒早期累積性營養缺乏調查及EUGR高危因素分析(2013年)。2008年被評為郴州市“臨床重點學科(第一批)”,2014年獲全國總工會“工人先鋒號”。  收起>>

        專家列表

            • 主任醫師
            • 副主任醫師
            • 主治醫師
              科室 時段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暫無出診信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太康县| 余姚市| 盐池县| 罗江县| 米脂县| 科尔| 淅川县| 喀喇| 海门市| 剑阁县| 延长县| 科尔| 隆化县| 垣曲县| 惠安县| 阳谷县| 泰兴市| 阳信县| 北京市| 大理市| 海阳市| 介休市| 鸡泽县| 广元市| 周宁县| 天镇县| 布尔津县| 民勤县| 孝昌县| 礼泉县| 靖宇县| 加查县| 海安县| 来凤县| 宁明县| 桑日县| 吴桥县| 安达市| 靖西县| 鄯善县| 台南市|